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李白 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李白 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李白 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李白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范山人归泰山李白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运用铺叙手法描绘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不仅赞叹 人鹤的形象之美,还寓有诗人求仙学道之意。B.颔联写诗人看着范山人抱白鹤离去,与自己的距离由近在咫尺了然 在目到渐行渐远,直至远远看到他行至崖间。C.颈联紧承颔联写范山人虽越行越远,但诗人登上高处的天门攀上近 处的日观峰,对范山人的身影依然目有所及。D.尾联写人鹤皆去,伫立送行的
2、诗人面对眼前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 望不及的远景,不禁油然而生惆怅迷惘之情。16 .整首诗以范山人的行踪为主线,涉及景致色彩鲜明,诗人以此刻画 出范山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答案:17 .C (对日观的理解错误)18 .诗人刻画了一位怀抱白鹤、浮云相伴、现身青崖、云深身没、仙风 道骨的高土隐者形象。诗人突出白色,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移动,先是初 行若片云“,白色飘逸轻盈;再是杳在青崖间”,青色映衬,清晰可见; 飘过天门,行至日观,最后隐身层云。c.访,即拜访,探望”,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表现 了二人的深厚情谊。D.尾联将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降紫泥书”是说友人还会被朝 廷
3、起用。15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答案:16 .C ( C项,“吾子,非我的意思,而是你之意;这句也 不是写诗人到朋友那里看望,而是友人到我这里看望我。)17 .描绘了友人日落看飞鸟归巢、面对澄澈潭水羡慕鱼儿自由跳跃的闲 适画面(3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宽慰之情:暂过闲适生活,等 待朝廷再重用的时机。(3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加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湫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4、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日: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 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 慕。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 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 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D.尾联写听完蜀
5、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19 .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20 .D (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21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 音乐的魅力。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 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 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 之意。(每点2分,3点6分,如答夸张等其他角度符合情理酌
6、情 给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一 15题。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继辎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注释】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千金二句:韩信少贫,有漂母见其 饥,哀而饭之。后信为楚王,报以千金。羁继(xiV):用绳子拴住。|g(gu ) 甘上架鹰的皮套袖。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韩信当年甘心受辱,并非没有志气,而是为了使自己的雄心 壮志将来有所施展。B.诗人认为韩信得遇
7、高祖,方能叱咤风云,拜将封侯,借此自然引出 诗人对当时处境的感慨。C.摧残槛中虎,羁继箍上鹰”,是说老虎被摧残,苍鹰受束缚,隐 喻自已的志向无法实现。D.这首咏史诗融叙事、议论、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意境悲凉激越,语 言平实无华,通俗易世。15 .长风人短袂,两手如怀冰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何时腾风 云,搏击申所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16 .D (平实无华,通俗易懂不对,李白的这首赠新平少年诗 用典、隐喻比较多,可见语言风格不能说是“平实无华,通俗易懂”。)17 . ( 1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描绘了一幅冬日北风呼啸、诗 人衣衫不完,双手冻得寒冷似冰的画面。(3分)(2)何时
8、腾风云,搏 击申所能“写的是诗人渴望自己能像不受摧残的老虎、苍鹰那样叱咤风云、 搏击长空,实现理想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渴盼受到朝廷赏识,从而建功立 业的情感。(3分)(每问3分,大意正确即可。)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藏蕤,欣欣此生意,谁知林栖者,草木有本心,桂华秋皎洁。自尔为佳节。闻风坐相悦。何求美人折?古风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注】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古风大约 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唐 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
9、受到冷遇的凄凉。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互文见义,描写了兰桂勃发、清雅的风姿。B.张诗谁知一词隐晦地点出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 名士。C.李诗尾联写了兰花需借助清风,才能将淡雅的清香传给知音。D.两首诗语言质朴无华,用词贴切自然;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15.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 简要分析。【答案】14. B15. ( 1 )张诗写兰逢春而威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 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也 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诗人借物起兴,自比兰桂,表达了不慕求虚
10、荣、不阿谀权贵、不求人知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 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2 )李诗借兰花生于幽园、被荒 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人赏识的忧叹。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自漂水道中哭王炎李白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一罢广陵散注,鸣琴更不开。注广陵散:中国古代著名的古琴曲,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歌起笔运用比喻手法,写王家都是当世杰出人才,不幸的是王炎 却英才早逝。B .颔联写王炎去世引起的反响,即各地的故友亲朋都纷纷前来吊唁并
11、为哭泣。C .霖雨指甘雨,时雨,济川材指渡水之木;这里用来指王炎 本来可堪大用。D .尾联写王炎与嵇康一样,死后广陵散还会有人再弹,那鸣琴也 会重新打开。15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答案:14 . D D项,还会有人再弹,那鸣琴也会重新打开理解错误, 根据罢不开可知,应是无人再弹,那鸣琴也不会重新打开。15 .对故友英年早逝的极度惋惜之情。对故友美好人品和杰出才 华的高度赞扬之情。对他们曾经的友谊的深切缅怀之情。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
12、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B .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 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C .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 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 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17 .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 .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
13、达技巧的能力。思路点拨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表现的是 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15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 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具体 解说意象4分,一个1分;总体说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注龙须:龙须草,茎
14、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 刈渚蒲农事活 动的背景。B .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 劳动之美。C .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 蒲草珍贵。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 含蓄委婉。15 .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4 . C (七、八两句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清 夜的欢娱。)15 .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具有不染尘的特点;借物喻人,表
15、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每点2分,共6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小题。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李白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注】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 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 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于 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16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 题材为
16、怀古类诗歌。B .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次 句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有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C .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D .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 ,流露出 失落和伤感的情绪。17 .诗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8 .D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错,是对宋中丞的感谢和赞赏,及个人 的旷达之情。19 .第一问:这两句写的是夜登南楼,诗人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一 般优美动听;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中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2分,意思
17、对即可)第二问:视听结合,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满地 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视听结合将形象写得生动可感。比喻,把悠扬的笛 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 比喻贴切生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借景抒情、动静结合、通感, 亦可酌情赋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 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李白 专项练习及答案 2023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诗歌 鉴赏 名家 李白 专项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