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 要:本文针对教育部提出的“1+X”证书制度进行了分析, 同时结合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我国有 关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标准,探究了在“1+X”证书制度下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同时通过重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试方式,结合职业资格考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取毕业证书以外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关键词:“1+X”证书;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业人才既是建筑
2、行业急需的血液,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和高校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行业人才需求的压力。但是,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社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 效果之间的差异,高职院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能否迅速适应行业的需要,取决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毕业后能快速上岗,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一、“1+X”证书制度教育部于 2019 年牵头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为学历证书,
3、X 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对在校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进行融合,不仅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推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的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的范围,并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该制度的不断推行试点中,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一定程度
4、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转型。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工程造价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具备“擅读图、懂施工、能计算和会管理”的专业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配合学分制课程体系,两年校内基础知识学习,另外一年,分为半 个学期校内综合实训,其他时间安排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最终满足学分 要求为毕业条件。但是在这种工程造价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与其职业资格
5、证 书相关的课程内容并不相通,虽然毕业条件中包含 1 个通用证书和 1 个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实际获取证书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参加专门组织的培训和考核从而 颁发的证书,培训所学课时与学校的必修课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必然联系。所以, 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导致了课程与证书分离的现状问题。三、“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其根本出发点是从专业课程着手, 对专业课程进行重设和革新,变革考核的内容,将多种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分别融入课程的考核中,使专业课程与相关证书进行对应,可以是一门课程对应一项证书,也可以是多门课程对应一项证书。工程造价
6、专业通用专业技能为识图技能、施工技能和信息技能,也是是专业群各专业共同掌握的通用技能, 其中识图技能要达到“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要求;专项能力为识图能力、施工能力、计量与计价能力和管理能力;专业的综合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和职业技能实训进行训练,并取得相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课程考核方面,有多门课程对应“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把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分解到对应的每一门课程中,每门课程在考核时都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原本是理论考试的课程增加实操考核,原本是实操考核的课程增加理论考试;这样学生无论是从实践能力还是理论应用都得到综合提升, 未来再去报考职业资格证
7、书会相对容易一些,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内涵方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聚焦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对 接建筑产业链中设计和施工环节及岗位群,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的一体化办学优势, 建设“优势互补、双向交流”校企互聘、共用师资的教学创新团队,以企业在建 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协同互补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双主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这样人才培养不至于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由于学校实训硬件投入不足, 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弥补这一短板。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提前熟悉企 业的运作流程与操作规范,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可以节约培训时间与 成本,实现双赢。四、结语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支持和引导下,随着“1+X”证书制度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会更加灵活和多样,在“课证融通”模式下,学生可以将学习专业课程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一并进行,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边学习边实践,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参考文献:1孙善学.对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中国职业技术育,2019(07) 2杜怡萍.从“课证共生共长”谈证书制度设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作者简介:杨立杰 (1980),女,汉族,淄博职业学院,讲师,专业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与工程造价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