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甘肃省高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解析版).docx
《2023届甘肃省高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甘肃省高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甘肃省高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到20世纪末结束,生物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许多生物 医学研究重大成果而来的是,人体的指纹、虹膜、面容、DNA等个人生物信息的获取、采集、存储和应用越 发便利和普及。但如果生物信息在收集、使用和保护中处置不当或存在漏洞,便会给个人信息安全、生命 财产安全、社会安定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例如指纹、虹膜和面部识别,依据的是个体独特的生物特征,所有的生
2、物特征数据进入计算机都会被 转换为0和1的数码储存在数据库中。这些被视为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进入网络后被盗取的几率大大增 加,带来的风险要比信用卡盗刷严重得多。这或许是生物认证方式最大的安全隐患。对个人生物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等问题也存在于刑事鉴识中。2018年4月,美国调查人员在对网上基因 数据进行筛选后,逮捕了一名逍遥法外数十年之久的“金州杀手”。然而,这次逮捕行动不只引发了数字 时代基因数据贮存、泄密和使用的激烈争论,争议后又聚焦于商业基因网站(基因库)如何保证个人DNA隐 私不受侵犯。生物信息安全牵涉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领域,个人生物信息保护正是这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个人生物信
3、息的法律保护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作为具有人格权属性的私权,尚未 明确纳入私法保护范围;二是针对个人生物信息在刑事侦察、治安管理、人口治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非 商业应用,以及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权利,特别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保护边界等急需明确;三是针对个人生 物信息的商业应用和相关产业侵权风险及不正当竞争,目前缺乏相应的特殊规制,法律救济、行政处罚也 无法律依据。对此,可以立法进一步规范相关内容,诸如虹膜和面部识别的技术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以及如何 使用,包括授权和使用者的等级,都需要在立法中详细规定。然而,立法只是一个大的保障,立法后如何 执法,可能存在哪些法规漏洞,都关系到个人生物
4、信息安全的保障。现在的技术和法律还很难完全保护个 人的生物信息泄漏,因此,需要在个人生物信息的保护上不断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法律的补充完善。就技术层面而言,在进行个体识别和确认其他个人信息时,不只是使用个人生物信息,也要结合使用 其他方式。由于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个体识别技术现阶段还不太成熟,个体信息极易被盗用,所以该 技术现在还不宜在网上广泛使用,但可以在不联网的区域进行局城或区域使用,如门禁保险箱和银行保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尹京,
5、太 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日:“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 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太宗欲相端,或日:“端 为人糊涂。”太宗日:“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 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日:“军国大计,端备 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
6、其故。端日:“何以处之? ”准日:“欲斩于北门外。”端日:“愿少缓 之,端将覆奏。”入日:“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日: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 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日:“然则何如? ” 端日:“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 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 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 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日:“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
7、? ”端日:“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 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 臣拜呼万岁。(节选自宋史吕端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 事堂/太宗从之/B.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 堂/太宗从之/C.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 事堂/太宗从之/D.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
8、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 事堂/太宗从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帝王庙号,创基立业、功劳很大的皇帝才享有,常用来指开国皇帝。B.尹京,指治理京畿的长官。尹,古代官职名,如府尹、京兆尹。C.纳款,投降,归顺。文中的纳款请命,意思是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D.晏驾,帝王所乘的车子称“驾”,出行时规模很大的仪仗称为“晏驾”。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端为政清简,深得民心。他主管浚仪县政务时,就连远地方的人也感到方便;担任蔡州知州时,政绩 良好,当地官员和百姓都希望他留任。B.吕端为
9、人谦和,颇有器量。吕端升任宰相,担心寇准不满,奏请皇帝让寇准和自己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 臣,群臣对此有异议,皇帝下令大事由吕端定夺。C.吕端思虑深远,见识不凡。太宗本想处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道后,劝谏太宗妥善安置李母并优厚对 待,后来李继迁的儿子归顺朝廷。D.吕端行事果断,细心谨慎。太宗驾崩,吕端察觉异常,果断关押王继恩,保太子登基;真宗垂帘接见群 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端白廷美日:“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2)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答案】10.C11. D 12. B
10、13. (1)吕端告诉赵廷美说:“皇上不避风雨,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 位,应当首先跟随护从。”(2)等到太宗病危,内侍王继恩害怕皇太子的英明,私下与大臣谋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之前,寇准担任参知政事,吕端担任宰相后,考虑自己先做了宰相,担心寇准不服气,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 建议。“端既为相”的“相”,丞相之意,作“为”的宾语,故在“相”后断开,排除BD;“寇准为参知政事”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单句,“寇准”是主语,故在“寇准”前断开;再者,“请” 的宾语为“参
11、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是奏请的具体事宜,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出行时规模很大的仪仗称为晏驾”错误,“晏驾”意思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群臣对此有异议”错误。“多有异议”是指“时同列奏对”的时候,意思是“当时大臣们上朝奏对, 大多发表不同的意见”,而并非针对“奏请皇帝让寇准和自己轮流统领群臣” 一事。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白”,告诉;“栉风沐雨”,顶风冒雨,不避风雨;“吊”,慰问;“伐”,讨伐;“表率”,
12、跟 随;“扈从”,护从(2) “大渐”,指病危;“忌”,害怕;“阴”,私下;“故”,先前的。参考译文: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后,吕端管理浚仪县事务。吕端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地方 的人也感觉到方便。恰逢秦王赵廷美担任京城的府尹,太宗征讨河东,赵廷美将可能接到留守京城的命令, 吕端告诉赵廷美说:“皇上不避风雨,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 首先跟随护从。如果你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赵廷美因此恳请跟从随行。(吕端)外调担任蔡州知 州,因为政绩良好,官吏和百姓一起上奏请求吕端留任。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 涂。”太宗说:“吕端在小事上
13、糊涂,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宰相。这之前,寇准担任 参知政事,吕端担任宰相后,考虑自己先做了宰相,担心寇准不服气,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 流统领群臣,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大臣们上朝奏对,大多发表不同的意见,只有吕 端很少有所建议。皇帝下令:“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吕端更加谦 让不敢承当。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擒获李继迁的母亲。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担 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与他商量此事。寇准回来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迎候 他,说:“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他事情的
14、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 事? ”寇准说:“想要在北门外将李母斩首。”吕端说:“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吕端) 入宫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做大事的人,不会 顾念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李母,明天难道就能擒获李继迁吗?如果 事情不是这样,或许更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太宗说:“那怎么办呢? ”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 应该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太宗称赞,就采用了吕端的计策。李母后 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李继迁的儿子终于归顺朝廷,这是吕端的功绩。宋太宗生病,宋真宗是皇太子
15、,吕端每天都和太子一起询问太宗的起居。等到太宗病危,内侍王继恩害怕皇太子英明,私下与 大臣谋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把吕端召来,吕端察觉异常,就把王继恩锁在 阁内,让人看守他,然后进宫。皇后说:“皇帝已经驾崩了,确立皇位继承人应该立皇长子,这是顺应天 意的,现在该怎么力、? ”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皇帝才刚刚去世,怎么可以急着违背先皇 遗命提出异议呢? ”宋真宗即位后,垂帘召见群臣,吕端请求皇上卷起帘子,进入殿内仔细查看,然后走 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并高呼万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黄庭坚八月十七日,同诸
16、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 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妲娥何处,驾此一轮 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醵醒?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 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注此词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妲娥:嫦娥。醵醵ding lu):美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B.月亮清辉依然,“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
17、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C. “共倒”“相属”等词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D.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笛”。15.词人自诩此篇“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试作分析。【答案】14. B 15.观点一:赞同。景象特点相近:苏词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 景,描绘了雄阔的古战场;黄词选用“秋空”“万里青天”等阔大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秋景。表 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都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 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豪迈
18、乐观的情感。观点二:不赞同。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描写赤壁古战场上的人和事;黄词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 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手法不同:苏词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即以周郎的年轻有为与自身的 功业未,成作对比,黄词中则没有对比。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古抒怀,寄寓了人生短 促、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苦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凄美”“怜爱”表述错误,上阕的嫦娥形象是词人的想象之笔,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此处嫦 娥的形象应该是“兴高采烈” “光彩照人”的,能激发人的兴致的“乐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
19、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可以持赞同态度:景象特点相近:苏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 景,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 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 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黄词“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万 里青天”意象阔大,描绘了明净、壮阔的秋景。表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描绘了月夜 江上壮美的景色。黄词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苏词虚写 周瑜,实写自己。用自己与周瑜的对比,突出自己功业未成,壮
20、志难酬的悲愤与凄惨。黄词“驾此一轮玉” 中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 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与现实中月下游园、欢 饮和听曲之乐相互辉映。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苏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黄词“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 临风曲”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21、可以持不赞同态度: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凭吊古战场和追念风流人物的才略、气度、功业。黄词开篇就把读者引入开 阔博大的景致中,景色之美给他的是精神亢奋。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 手法不同: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 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黄词则没有对比。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 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人生短促、老大未成的忧愤、苦闷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2、优秀的古诗文影响着我们的精神视野,给予我们直面人生顺逆穷通的智慧和勇气。在逍遥游中,庄子 借宋荣子形象,告诉我们要看淡世间荣辱,“, ,不必过于看重外界的评 价;在离骚中,屈原告诉我们要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死多次也决不后悔;在行路难中,李白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人生艰难,坚信“ ,理想总会照进现实从优秀的古诗文中汲取营养吧,让它浸润我们的心灵,点亮我们 的人生。【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誉、沮、悔、济。三、语言文字运用(2
2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比国民党改组早了 3年),可以说 o第一次创造了 20世纪中国的现代政党制度,并以一种严密的组织、纪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和独立的实践,去实现那个“民主新社会”的 最初愿望,也经历了 的风雨和波折。今天_100年前的“建党历史”,绝非仅仅为了 “回忆”。21世纪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特别是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 的新时期,政党需要结合什么样的文化运动,如何更新“新政治”的能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治”,是我们今天需要迫切讨论和思考的 问题;“建党前” 100年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而且是这些问题的起点
24、。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石破天惊 许许多多 回溯A.石破天惊 许许多多 回溯风云变幻B.天翻地覆五花八门回溯风谪云诡C.石破天惊五花八门回眸风云变幻D.天翻地覆许许多多回眸风谪云诡17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建党前” 100年前的尝试和探索,A. “建党前” 100年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B. 100年前“建党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这些问题的起点,而且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C. 100年前“建党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D. “建党前” 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甘肃省高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解析版 2023 甘肃省 高台 一中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语文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