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模拟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模拟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模拟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模拟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白鹰杜甫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网罗求?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鞫注。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注:鞫(giu )鹰,指调教于臂翰之上的鹰;鞫,皮制袖套。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画面描绘极富立体感,在清秋时节,如雪似玉的白鹰傲立 雄视,恣意远飞,身姿矫健。B.颔联中运用反问,写猎人网罗白鹰,白鹰竭尽心力挣破罗网,从 而突出白鹰神奇而灵异的特点。C.颈联写白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不甘任人驱使,既表现了它外 在的勇猛又表现了它内
2、在的桀鳌。D .尾联运用典故,写白鹰遨游九天,使大鹏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 出的雄姿,笔调高扬,意味深远。16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说说诗人是如何借白鹰寄托心 志的。(6分)【答案】17 . ( 3分)B (白鹰竭尽心力挣破猎人的罗网,表达对猎人行为 的强烈不满。理解错误)18 . (6分)借白鹰雪飞玉立、恣意远飞的形态,表达对高洁品格 的坚守和对自由的向往;借白鹰耻于下翰,表达诗人不愿寄人篱下、被束缚的傲骨; 船上,借路上的景色,写出所处环境的恶劣;苏词,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 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写出了作者在路上遇到雨的情
3、景,借雨后微冷、斜 阳残照之景,写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希望,不因被贬谪而沮丧的旷达。不同点:本词,用典,戏马台南追两谢,巧用晋诗人谢瞻、谢 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写出了想追随两谢驰马赋诗的豪迈气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运用了双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 哪里有什么晴。此处的风雨晴均为双关,风雨为语义双关, 晴为谐音双关,写出了自己不畏官场上的“风雨,依然故我的洒脱 与不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 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
4、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 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葵: 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 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 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C.”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D.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
5、笑墙东”的 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 “隐然眉睫间”的豪 放的悲壮情调。16.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凉口北固 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 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 C【解析】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诗人祭酒的 虔诚,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 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 烈的怀旧心情和爰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 到湘中的遐想之中。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在情感上更多抒发 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 的感慨之情。16.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
6、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 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情感极为深沉。辛弃疾 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自己不服老、愿 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情感悲愤难抑。(每 点3分,手法1分,情感2分。意思正确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金山寺(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注】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中泠,泉 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
7、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 正是诗人经历的写照。B.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登临所见的景象。诗人想到自己的仕途遭 遇惊涛骇浪的冲击。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山 密布,诗人赞叹景色之美。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诗 歌将写景、咏怀融为一体。16.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5 . C 诗人赞叹景色之美说法有误。江南江北一句写青山密 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山多”即愁多, 苦多也。16 .三
8、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 乃是诗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与 赞叹。五六两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人眼前的现实景物,属于实 写,而诗人由石盘陀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属于虚写。这四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且转换自如。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踏歌词四首刘禹锡其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鹏鸽鸣。苴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为 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an
9、):女性的一种 首饰。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 性口吻咏唱对爰情的期待和追求。B .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和 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C .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宛 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16 .这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7 . C16 .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 映树,只闻鹏古鸟和鸣
10、,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 失落之情,耐人寻味;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 拾到姑娘遗落的花钿,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长。【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说法错误,应为表 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是一组组诗中的诗歌,两首诗都是写川江一带的踏歌民俗风情, 但两首诗在具体的写法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两首诗的结句就体现出这种差 别。第一首中的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鹏鸽鸣”是写景,此处是以 景结情,目是一个特写镜头,它
11、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 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 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 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鹏鸽鸣”声似乎有所暗示。鹏鸽 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悲苦,诗中通过“鹏鸽这一典型意象,衬托 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人寻味。第二首中的结句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月落乌啼 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 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 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 满
12、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 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呼应了上一句振袖倾鬟风 露前,意味悠长。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 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 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 夕到湘中。【注】此词是词人在建炎三年(1129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今昔而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端午节高咏楚辞,既有对屈原的怀念,也 有对
13、时光流逝的感慨。B.词人由眼前的榴花联想到昔时鲜红的舞裙,突出了昔日宴饮的热 闹与词人的意气风发。C.上阕末句满帘风衬托出客人不知亡国恨而一味高歌的快意, 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愤。D.试浇桥下水与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句,写了相同的行为, 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16.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C15 .直抒胸臆,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 一身、垂垂老矣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借景抒情,戎 葵凝策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用典抒情,湘 中用屈原典故,词人用酒凭吊屈原,表达自己的爰国情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14、.高歌”的是词人自己,不是客人;无人知此意是没有人理解自己, 而不是客人不知亡国恨。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 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一身、垂 垂老矣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表达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 思想,也暗含对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 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 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备考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专题 模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