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3课时2实验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3课时2实验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3课时2实验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2实验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定位学习目标.理解测量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1 .通过分组实验,学会测量导体的电阻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2 .通过使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以及测量电阻等过程,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谨慎操作的习惯。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1 .会测量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二、实验器材金属电阻丝,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三、实验原理与设计设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电路中,只要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长度1和直径d(S=嗜),就可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 4材料的电阻率,即P丹二等。I 4
2、1四、实验步骤1 .电阻的测量: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多组电压、电流值,通过U-I图像求得电阻Ro2 .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1,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3 .电阻丝直径的测量:用累积的方法测量或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的不同位置测量3次直径,求直径的平均值d,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五、数据处理.在求电阻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公式法:测量多组电压、电流值,求出对应的电阻后取平均值,不能 对电流、电压取平均值。图像法:作出U-I图像,由图像的斜率求出电阻值。连线时要让各 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远的点
3、可以不予考虑。1 .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1、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p六、误差分析1 .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 主要来源之一。2 .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 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 .电阻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 .由于电阻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电阻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 误差。要点一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例1在“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约为3 Q,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V (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 Q)B.电流表A(量程00.6
4、 A,内阻约为1 Q)C.滑动变阻器R(010。,额定电流0.5 A)D.电源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Q)E.开关S,导线若干(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中(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 路原理图。现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 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 径示数如图丙,则直径为mmo图丁为两电表的示数,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Ao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Qo (结果保留3位有效 数字)解析:(1)由于瓯,所以电流表外接,图乙符合题意。螺旋测微器读数为d=0. 5 mm+10.8X0.01 mm=0. 608 mm;电压表量 程为03 V,分度值为0. 1 V,示
5、数为1. 20 V;电流表量程为00. 6 A, 分度值为0. 02 A,示数为0. 50 A,根据欧姆定律得丹。=2. 40 J J OQ o答案:(1)乙 (2)0. 608 (0. 607-0. 609 均可)1.20 0.50 2.40即时训练1在“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mmo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emo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请 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原理图。(4)请根据(3)中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两电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丁所示(电压表量程。3 V,电流表量程 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必修 第三 第十一 课时 实验 金属丝 电阻率 测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