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必备一一文体知识梳理一、小说(一)小说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L人物形象人物类别类别及作用教材示例主人公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 围绕主人公展开,从而反映主题。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小说的主人公,丁举人是次 要人物,通过对丁举人的侧面描写,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 的森严,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我”是线索人物, 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客观上起到了贯穿全篇的作 用。次要人物主要用来烘托主要人物。线索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常见手法角度类别特点、作用及示例按照 描写 方法 分类外貌 描写特点:描述人的身材
2、、容貌、衣着、打扮以及仪态、风度等。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示例:三顾茅庐中描写诸葛亮出场时写其“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 擎,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将诸葛亮清秀儒雅的形象特点展现出来。神态 描写特点: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变化。示例:变色龙中当奥楚蔑洛夫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含 笑的温情”,谄媚之态百出,表现出了他的见风使舵、殷勤谄媚。语言 描写特点: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作用: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特点。示例:孔乙己中“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
3、的事,能算偷么? ”写出了孔 乙己的迂腐,也表现了他自尊心受伤害时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窘态。动作 描写特点: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年老水手就是于勒时,“他向旁边走了几 步”“就赶紧向我们走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这些动作描写,层次 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担心被发现的心理状态。心理描写特点: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意向、愿望、内心思想斗争等的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示例:社戏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写出“我” 因能去看戏而变得心
4、情畅快,与前文因看不成社戏“急得要哭”形成鲜明对比。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既可以象征“革命者”,也可以象征“春的使者”,而托物言志具有意义上的 确定性,如“梅” “菊”的意义都具有确定性;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 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虚实结合作用:便于抒情,丰富内涵。示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 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这几句在描 写眼前景物的同时,发挥想象,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和思考的深处,虚实结合,主 客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欲
5、扬先抑 /欲抑先扬作用: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表情 达意蓄势,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示例: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前面托尔斯泰的“长相粗劣”和其后面的精神追求形成的反差, 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白杨礼赞先说白杨单调,后赞美其挺拔,使 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也给读者制造了阅读的“惊喜”。更加突出白杨树“不平凡”的精 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以小见大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或物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中心,更有震撼力。示例:灯笼这篇文章通过“灯笼”这一个小小物件,表现旧时
6、代所特有的农村风俗,散发 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既展现了真切而鲜活的民俗现象,又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卒章显志作用:结尾自然、有力,揭示文章主题。示例:灯笼一文情感非常丰富,作者表达得曲折而有层次,大半篇幅抒写怀念之情,最后 由对过去的怀念转为对现实的感受,这是典型的卒章显志的散文笔法。借景抒情 (寓情 于景)作用:有极强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示例:济南的冬天中“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 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等句,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饱含对济 南冬天的喜爱。联想(想象)作用:有助于拓宽思路,强
7、化感情,增加形象性。示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借助街灯与明星之间的关联,从现实的街市想到天上的街市, 又想象出天上街市陈列的珍奇,以及天街上闲游的牛郎织女和他们手提的灯笼。2 .小说特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作用及示例误会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波澜起伏,层层递进,多姿多彩。示例:驿路梨花中,作品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两次误会,使文章波澜起 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制造 矛盾作用:把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使人物性格凸显、形象丰满。示例:智取生辰纲中以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之间的矛盾冲突,把杨志的暴躁、急3.其他写作技法冲突功近利、精明强干的特点展现了出来。悬念
8、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示例:登勃朗峰一文中,作者在记录事件过程之始就设置悬念后发能否先至。随着颠 簸、危险的行程在笔下展开,悬念不仅没有解开,反倒添上一重悬念能否安全到达。在 揭晓谜底之前,再加延宕,插入“勃朗队长”的半醒半醉的话,越发让人担心,最后将两重 悬念一起揭开,引人入胜。情节突转作用:陡然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向,化平为奇,使故事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产生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作用。示例:我的叔叔于勒多次运用情节突转法,使故事跌宕起伏。如于勒写信说他赚了钱,希 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接下来按照常理应该是于勒荣归故里,但作者却写于勒
9、写来 第二封信,说于勒准备去南美长期旅行,短时间内不回来了。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使 故事跌宕起伏,让读者回味无穷。结尾 留白作用:让读者发散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日有尽而意无穷。升华主题,耐人寻味。示例:变色龙的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径自走了。结尾留白,含蓄有力,耐人 寻味,暗示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是永远也不会消逝的。写作技法作用及示例曲笔定义: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写其事的笔法。作用:委婉含蓄。示例:藤野先生中运用曲笔的几种形式:正话反说(“标致”指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 达对其厌恶、失望、愤懑之情);双关修辞的使用(“日暮里”既是地名,又让人联想到当 时风雨飘摇、前路
10、堪忧的祖国);隐语(“水户”表示对朱舜水的敬慕之情);类比(“大 概物以稀为贵罢“以诙谐的语气猜测受到优待的原因,表现出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闲笔作用: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蓄势铺垫;衬托渲染,烘托 环境气氛,引发读者联想;承载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深受感染;刻画人物形象;揭示 作品主题。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所叙述的美女蛇的故事属于闲笔。这一部分内容写出 了儿童的心理,塑造了 “我”的人物形象。-r*r- 与息笔法示例:社戏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 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制造幽 默效果马克吐温在登勃朗
11、峰中制造幽默的方法: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 反常归因(即不合常理的归因)。讽刺范进中举中讽刺手法的体现:运用夸张手法;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典型细节揭示 人物的矛盾,大词小用(大题 小做)作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示例:散步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一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 章的幽默感,体现了生活情趣。(五)修辞手法修辞特点、作用及示例比喻特点明喻: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常见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暗喻:比喻较为隐晦。常见比喻词: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借喻:本
12、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作用将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示例春:“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野花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及春天的喜爱之情。拟人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易引起情感共鸣。示例济南的冬天:“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突 出了小山的可爱。夸张特点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示例皇帝的新装:开头用夺张的修辞手法,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 每一点钟都要换
13、一套衣服的地步,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排比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的组合。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示例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 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反复特点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分明,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示例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 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对偶特点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作用使语言形式整齐、
14、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图度概 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和传诵。反问特点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为有力, 而且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示例白杨礼赞:“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六)语言风格民? ”运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文章感染力。设问特点把所说的内容用问答的形式表达出来,自问自答。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示例老王:“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 是。”运用设
15、问,表现了 “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语言风格具体特点示例质 朴 与 华 丽质朴 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 用修辞手法,较少有描绘 性的语句。背影中语言朴实真挚,蕴含着感人的父子真情,其中父亲在 车站送别时说的“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几句话,虽是平常的话语,却感人肺腑,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 的爱。其他示例: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华丽 典雅情思丰富,语言优美和谐, 声情并茂,辞采艳丽绚烂, 句式瑰丽多姿,辞格华美 奇巧。登勃朗峰中“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 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 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
16、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 人”,语言、辞格等典雅华美,形象传神。其他示例: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庄 重 与 幽 默庄重文章话题一般较为严肃, 语气凝重。纪念白求恩结尾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语气庄重肃穆。幽默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 反语、比喻等手法,显得 有趣味。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巧 妙讽刺了奥楚蔑洛夫这类欺软怕硬的势利小人。简 洁 与 繁 复简洁多用短句,句式流畅。春中“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用语 简短,衔接流畅,一气呵成。繁复多用长句,多用对比性语 言。白杨礼赞结尾的“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
17、 退的人们去赘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顾的),去鄙视这 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多项定语 连用,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情感。含蓄隽永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的表现手法,善用象征、 双关、设问、比喻等修辞 手法,不直接表情达意。秋天的怀念结尾段借景抒情,“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 洁”用这些绽放的花含蓄地表明自己和妹妹会“好好儿活。 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却又不缺乏文 采,饱含真情实感。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 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描写生动、细腻, 却不事雕琢,别有韵味。豪迈奔放语言铿锵有力,词语壮丽、
18、 境界广阔,句法灵活、豪 迈奔放;辞格多样、气势 磅礴,情感激荡,格调昂 扬。安塞腰鼓中“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 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 翻飞!升华”,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将安塞腰鼓的慷慨激 昂表现得淋漓尽致。辛辣深刻常有辛辣的讽刺,或深刻 的批判。孔乙己这篇小说的语言老辣深刻,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封建社 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如“你一定 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二其他示例:鲁迅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按照 描写 角度 分类正面 描写 (直接 描写)特点: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作用:
19、写出人物特点,更好地表现主题。示例:植树的牧羊人中“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直接写出了 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侧面 描写 (间接 描写)特点: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来烘托主要描写对象。作用:使人物或事件更加鲜明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示例:社戏中写“我”因想看的戏迟迟不上演而兴味索然,没有正面写“我”扫兴, 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我”眼中变得“渐不明显:按照 描写 的宏 观、 微观 分类场面描写特点: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作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暗点主题。示例:孔乙己中“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
20、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通过对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嘲弄与取笑孔乙己的场 面描写,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冷漠。细节描写特点:抓住生活中具体而又细微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作用: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示例: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对牧羊人”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 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 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牧羊人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 日子。小说中常见的情节处理手法有线索、写作顺序(插、倒)、照应、伏笔、虚实结合、误会、悬念、情节突转、结尾
21、留白等,这些手法在散文中也适用。(相关知识梳理详见“小说、散文共有知识点”)除上述手法外,人物形象还可通过对比、衬托、制造矛盾冲突等手法来塑造。(相关知识梳理详见“表 现手法”2 .故事情节类别及作用教材示例(以孔乙己为例)情节开端交代背景, 铺垫下文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来往的情景,交代 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的出场做铺垫。发展刻画人物, 表现性格叙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遭人耻笑的情景,揭示其迂腐、可怜又可笑的 形象特征。高潮表现冲突, 揭示主题叙与孔乙己最后 次到咸号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深刻揭露中国 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的本质。结局深化主
22、题, 引发思考“大约”“的确”这样一组词句,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 悲剧命运,引发读者无穷的思考。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情节 处理 手法3.环境描写【中考常见题型】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补写一段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 家庭、一处场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也可以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作用: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
23、身份,侧面表现 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示例:孔乙己中,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敌对的异己环境中。不仅社会权贵与统治阶层专以弱肉强 食、欺压百姓为能事,即使是同属被压迫阶级的不同成员之间,也是寡情与淡漠的。自然 环境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等。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基 调;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 铺垫或埋下伏笔;突出、深化主题。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 上驶向远处描绘了
24、水的碧绿与平静,暗示了 “我们”渴盼与兴奋的心情,与明快的景物相映衬。 而小说结尾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则表现出人物内心 的失望,与阴沉的景物相映衬。(二)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记叙人称【中考常见题型】变换叙述视角/记叙人称进行叙述如山西2022.15(1);某种叙述视角/记叙人称的 好处或作用;分析多种叙述视角/记叙人称的不同表达效果。1 .叙述视角全知 视角特点:往往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作用:叙述者拉开距离,俯瞰一切,对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 不知,更有利于对人 物的思
25、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表现个人的立场、情感、态度;适合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 故事。示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叙述者以全知视角叙述了刘姥姥这一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来到京城 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同进餐的故事情节。在这一叙述过程中,叙述者随 意调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为主体情节服务,无论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有限 视角特点: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一般采用第一、三人称。作用: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与亲切感;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 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26、。小说对冷酷社 会现实的揭露,主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几次态度变化来展开的,作者对他们两人是持批判态度 的。对于“我”则不然,从细节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作者在“我”这一人物的身上,寄托着对人性的期望。儿童 视角特点: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 叙述基调、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儿童的叙述角度。作用:从儿童视角进行叙述,往往使故事的叙述更加主观、更加纯真感人,也更能感动读者; 以回忆的方式,从儿童视角叙事,写童年的感受,充满温情。示例:社戏从一个外来少年的眼光观察江南水乡,对这个陌生世界充满新鲜感、奇异感和亲切
27、 感。文中流露出较强的主观色彩,小伙伴的友好、老人的慈爱、社戏的新奇、水乡夜间幽暗而神 秘的风光等,让读者感同身受。变换视角作用:使文章中不会有很深入的评价,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使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更 加丰满立体;使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获得进一层推进,使作者的情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2.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俄/我们)作用:故事是由“我”讲出来的,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我”是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我”让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衬托或侧面烘托主要人物。“我”作为 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示例: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 睹和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
28、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第二人称(你/ 你们)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示例:一棵小桃树中“我该怎么感激你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用第二人称“你” 来称呼小桃树,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赞颂了小桃树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不屈的精神。第三人称 (他/她/ 它/他们/ 她们/ 它们)作用: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 灵活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论。示例:皇帝的新装采用第三人称,对皇帝的穷奢极欲进行大力渲染与讽刺。注:有的文章是多种记叙人称同时使用的。示例: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将土地拟人化,以第三人称“她” 相称,直接倾诉对土地的
29、热爱、怀想、眷念。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 她召唤我回去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逐渐激动,作者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 交流,对土地以第二人称“你”相称,如“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此处 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二、散文(一)叙事散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归纳故事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示例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30、)。(二)散文的特征及分类特征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散文之“散”,既表现为所写之事多而杂,也表现为笔法灵活多样, 有细描,有概述,有点染,而且越是杂而灵活,就越有散文味;“聚” 一般指表情达意的“聚力 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示例:昆明的雨中,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 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 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分类写人 叙事类特征: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绘较具体、突出,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 感受。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备时间、
31、地点、 人物等要素。教材文单:七上秋天的怀念散步;七下邓稼先阿长与山海经叶圣 陶先生二三事;八上藤野先生背影写景类特征:文眼鲜明,凸显主旨;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融情于景,或米用托 物言志、寄情于物、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语言美妙,风格各异;运用多种表 达技巧(修辞、动静结合、写景顺序)。教材文阜:七上春雨的四季;七下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八上白杨 礼赞昆明的雨哲思类特征: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示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之处。具有抒情 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教材文阜:八上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九上精神的二间小屋三、小说、散文共有知识点(
32、一)线索定义指在贯穿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事物、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线索,对掌 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极大的作用。分类时间线特征: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示例: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展开叙述:第一天,下午动身f天色晚了f天黑了,到山 脚f走了半天一半夜里醒来f第二天黎明一下午两点多一一口气儿跑下山去。地点线特征: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围绕百草园、 三味书屋展开叙述。人物线特征: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所 见所闻等。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
33、受展开叙述。事件发展 变化线特征:以一个中心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示例:社戏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一看社戏一忆社戏。情感发展 变化线特征:以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实在不大佩服一不耐烦一空前 的敬意一敬意消失一发生新的敬意)为线索。实物线特征:以某一件具体(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示例:台阶一文中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使行文富于变化;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注: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
34、中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是 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需从对文章的分析中得来,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物解 示例:智取生辰纲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人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人智取 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 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故事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明暗线交织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能更深入地挖掘文章的主题。(二)写作顺序1.常见写作顺序顺叙特征: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
35、事 件发展的过程。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的。一开头,“那是”的句 式,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 “我”陷入险境,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 离险境,并积累了人生经验的经历。插叙特征: 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 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 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 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作用: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 埋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36、);突出文章主旨;丰富 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示例:故乡一文写“我”回到故乡见到闰土,但他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 此插叙“我”与少年闰士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突出闰土形象的丰富性和封建社会对人精神的摧 残的主旨。倒叙特征: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 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2.写景散文常见写作顺序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的内容与全文是一条线索,全文只有一个故事。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平铺直 叙
37、,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强调主要内容。示例: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记”,引出对父亲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 现实。注:有的文章是多种记叙顺序同时使用的。示例:驿路梨花从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 踪为线索,按照从夜里到第二天早上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因 打猎迷路而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又是插叙;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 文章采用的是倒叙。时间 顺序特征:以时间为顺序(春夏秋冬、从早到晚、景物发展变化的先后等)概括景物特征。示例:雨的四季主体部分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娇媚
38、, 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空间 顺序定点 观察特征:作者在一个固定的立足点,根据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从远到近(从近 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外到内(从内到外)、 从前到后(从后到前)的空间顺序来概括不同方位的景物特征。示例:壶口瀑布中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时,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 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笔下的意境也有不同,使得所写景物展现出审美意 义上的立体感。移步 换景特征: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 变换,不断展现新的画面,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示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
39、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以游踪的变化来记叙所见所感。逻辑 顺序特征: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的写作顺 序。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 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包括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由 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等。示例:春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 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描写、讴歌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特征及作用叙述特征: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父代。描写特征:用形象的语言对
40、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给读者留下真 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具体内容详见“塑造人物形象常见手法”中的“按照描写方法 分类”“按照描写角度分类”)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抒情直接抒情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作用:含蓄委婉,富有韵味。议论特征:穿插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观点,直抒胸臆。作用: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说明特征:直接说明事物的外形、成因、功用等。作用: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注:一些文章会综合
41、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示例: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记叙为主,穿插议论和杼情, 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画龙点睛,点染了情感,深化了主题。(四)表现手法1.常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作用及示例照应 2020. 15(1)特点: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常见类型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作用: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示例:紫藤萝瀑布中最后一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照应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此时加 快脚步是因为受紫藤萝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铺垫特点: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
42、环境、气氛、情绪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山 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作用:避免事件出现时给读者造成突兀的印象,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加强故事情节之间 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示例: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 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参加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伏笔特点:指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内容的提示或暗75,是“隐性”的,通常只是 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为将要出现的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不,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示例:猫一文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 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
43、胆”,预示它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 老爱凝望鸟笼,为后来它被冤枉埋下伏笔。铺垫与伏笔的区别:目的:铺垫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让下文的情节不使 读者感到疑惑,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二形态:铺垫是显性的;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 看到照应之前,有些类似闲笔。位置: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或中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托物言志是借助物 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或心志;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44、象征具有意义对比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 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 显。示例:范进中举中,通过写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来揭示他 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俗形象。衬托特点: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示例:三顾茅庐中对刘备的描写,衬托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对诸葛亮的赞美,反过来 又成为对刘备为国求贤行为的褒扬。反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示例:藤野先生通过写日本“爱国青年”
45、的寻衅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 环境下的难能可贵。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 情和主要事物的特征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烘托作用:将表现对象放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某物某事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示例:海燕中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点明了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 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衬托与烘托的区别:衬托是次要事物和主要事物都写,属于正面描写;烘托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突 出想要表现的事物,一般只会详细描写一个事物。详略得当 (简笔与 繁笔)作用: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充实文章内容,凸显中心;或惜墨如金,或 用墨如泼,参差变化。示例:孔乙己中简单穿插介绍孔乙己这一失败的读书人形象,浓墨重彩写他出现在咸亨酒 店时的情形,详述与简述结合,使人物形象富有深度和广度。象征作用: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运 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迹之意,使文章含蓄蕴藉。示例: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 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托物后忐特点: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