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3:望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3:望岳.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岳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体悟古诗词内容、思想感情、写作背景以及表现手法 的能力。【教学目的】体会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远大的抱负、勇攀高峰兼 济天下的精神。【教学重点】1 .明确诗句是怎样照应文题望岳的;2 .明确诗中重点字词如“岱宗”“造化”“钟”“割”“荡胸”“决眦”等的意 思及表达效果;3 .体会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4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的脉络和层次,体味诗人创设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不少人都登过。那,你们登过“天下第 一山”吗?你们登过曾有十二位皇帝
2、亲自登临封禅的山吗?对,咱同学猜到了, 我所说的山就是泰山,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望岳,随着诗圣感受一下他眼 中的泰山吧!当然,更重要的是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诗文学习:首先,老师给同学们范读诗文,提醒同学们注意个别字的读 音。然后,从题目开始分析:题目是“望岳”,一个“望”字说明当时诗人并未 登上泰山,全诗都是作者由望而感,那么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个“望”字的呢?第一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句发问,先声夺人。“岱宗”是泰山 的别称,泰山又叫岱宗山、岱山、岳山等。中间的“夫”字大有文章,这是个虚 词、语气词,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试比较“岱宗夫如何”与“岱宗如何? ”, 可见前者语气间更
3、多了一份胸有成竹的意味,对泰山的惊叹、赞美之情也呼之欲 出。“齐鲁青未了”,大家知道,在古代,泰山以北是齐国,以南是鲁国,而“青” 是指泰山青翠的颜色。这就是说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之上,一片青翠,绵延不 绝。那么这是作者怎样望泰山所得出的感受呢?(生答:远望。手书“远望”)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一句颇为精彩,因为作者在这里着 重炼字,炼出了两个诗眼,那么那位同学回答一下你认为诗眼是哪两个字呢?(生 答:“钟”和“割”)“钟”的意思,大家看一下注释,是汇聚、汇集的意思,“造 化”指天地自然,“神秀”是说一股英灵之气。天地自然把英灵之气都汇聚在了 泰山,一个“钟”字就是诗人把自己对泰山
4、的喜爱升华到了自然的高度,可谓别 具匠心。“阴阳割昏晓”,山北背光是为阴,山南朝阳是为阳,“割”,切割,非常 形象生动。泰山独当一面,把早晨和黄昏切割在了它的南北两侧。大家想,这是 说泰山的什么特点啊?不错,高。这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描画了一座与天同高的山, 巍峨泰山跃然纸上。那么,这还是作者远望的结果吗?要感受这种高度,必然是 近望了。(手书“近望”)再看第三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是说心胸涤荡,“决眦” 意为睁大眼睛,几乎要瞪裂眼眶。那么作者为何荡胸,因何决眦呢?我们回归诗 句,原来是山间层层叠叠的浮云让作者心旷神怡,是山里影影绰绰的鸟儿让人想 尽收眼底。那么,浮云和鸟儿这些隐
5、约而细小的东西是怎么望到的呢?(生答“细 望”,手书“细望”)大家再看,浮云和鸟儿是写的景物,荡胸和决眦是作者感情 的流露,那么,有景有情,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啊?对,情景交融或者说触景生情 都可。那么既然眼前有如此神奇秀丽的泰山,还等什么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会当,一定要,必当。凌,就是登上,类似于凌空跃起的“凌二我一定 要登上泰山顶峰,一览无遗而后快。最后一句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 名言,同时也是作者想象了登上泰山放眼远望的景象,这是一种“极望”。(手书 “极望”)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迫不及待要登上泰山,一方面表达了对泰山的热 爱,另一方面,有没有体现作者的精神呢?体现了他什么精神呢?(生答“积极 进取,勇于攀登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对,这就是敢于登峰造极的霸气外露, 一种蓬勃的朝气利兼济天下的情怀。到这里,这首诗的脉络就清晰了,望岳正是包含着这四种“望”,而作者想 表达的我们也从最后一句领悟到了,对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与 昂扬斗志以及兼济天下的广阔情怀。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3)结束语:老师期盼同学们有朝一日也亲自登上泰山,感悟伟人情怀,相 信你们也会有大作出炉。我的课到这里,谢谢大家。(4)课后作业:复习本课重点,背诵望岳并默写下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