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木兰诗(第2课时).docx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木兰诗(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木兰诗(第2课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2 . 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 能。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了解故事情节。在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一从军()奔赴()十年()一拒赏()一与亲人()品味诗歌语言。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找出本诗使用的修辞手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二、合作探究1 .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2 .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 了她的女性心理?3 .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
2、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 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4 .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5 .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6 .最后一段的附文该如何理解?【阅读赏析】怎一个“奇”字了得?木兰诗赏析木兰诗“事奇诗奇”,其故事千百年来人人耳熟能详,其中蕴味,怎一 个“奇”字了得?一、故事情节奇。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意味悠长,还在于它 以“奇”见长的故事情节。一奇:奇在一个女儿竟能从军,而这“奇”却 “奇”得顺理成章一一特定的战争年代,特定的家庭背景。二奇:奇在“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战争中,木兰竟屡战奇功,胜利归来,
3、而这“奇”同 样“奇”得让人容不得半点怀疑一一谁说女子不如男?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 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三奇:奇在木兰不贪求荣华富贵、辞赏归 家,这“奇”同样“奇”得让人心服口服一一木兰辞官固然有当时社会背景使 然,但这与木兰本身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木兰从军是“代父”,女儿本色才 是她的追求。四奇:奇在木兰伙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奇”让人“奇”忍俊不禁一一不是同伴太愚笨,而且木兰冰雪聪明,对其而 言,这恐怕也只能是小事一桩了。二、表现手法奇。木兰诗脍炙人口,还在于它奇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详细安排奇。对于一个沙场英雄,本应浓墨重彩叙写战争场面。本诗 却跳出常规,反
4、其向而写。对于十年征战场面“惜墨似金”,对于木兰出征 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泼墨如水”,尽力铺排。也正因如此,才有 了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儿女之情多,英难之气长”的巾帼英难花木兰。(二)人物描写奇。朴实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大亮 点。第一次结合在文章的开头,木兰得知老父在应征之列,又无长兄,因而无 心织布,声声叹息,而后果断决定代父从军。接下来就是有序的准备,作者用 了 “东、南、西、北”四个重复的句式表现木兰备战的从容。此处两者的结 合,表现的是一个疼爱父亲的果断勇敢的好女儿形象。第二次结合在行军途 中,“旦辞暮至”两面三刀段足见其行军之快;“不闻爷娘唤女声” 是写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木兰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