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 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一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J因数中间、三位数乘两位数i因数中间、JEM j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的变化规律I估篝,例1末尾没有零的例1末尾有零的例2例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
2、的数的算方法。2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3 .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 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三,编排特点: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五,
3、课时安排:9课时口算2课时笔算7课时算乘法(第十六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X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 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 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 6千米。可以写成1 6千米/时。(用统 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
4、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 0 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 6 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 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 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个常用的数量关系,在我们解决问题中经常会用到应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加
5、深理解.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一一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一一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I、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 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 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
6、学生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 道算式吗?试试看6x2=8x125=6x20=24x125=6x200=72x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
7、,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 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x4=25x160=40x4=25x40=20x4=25x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x48=17x12=26x24=17x24=26x12=17x36=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积也发生变化的规 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两个因数同时发生变化积怎样变学生
8、在接受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教师就必须用实例来论证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x24=(18:2) x (24x2)=(18x2) x (244-2)=105x45(1054-5) x (45x5)=(105x3) x (45/3)=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儿,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儿,它们的乘积不变。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I、2、3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 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
9、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59页4、5乘法估算(例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 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XX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
10、每人4 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 0 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5000元更好些。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 的数)根据具体情况估算的练习应提醒学生什么情况下应把数做大点还是小点.教师应该多
11、列举些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加以说明让学生加以理解,真正明白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 1 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 可以运水多少桶?三、巩固新知1.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 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 252步。操场 大约长多少米?a 1800 米 b 1200 米 c 1500 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
12、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结果也各不相同,估算结果应越接近准确数为好,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 估算就应指导学生理解是应该估大还是应该估小的问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页8、9、10、11乘法估算练习(第二十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 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
13、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题卡教学过程:基本练习:1,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 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I), 180()米 2), 1200 米 3) 150()米3,上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4,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
14、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5,列出乘法版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提高练习:1,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 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2, 一本书有50页,每页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3,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4, 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5, 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 树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拓展练习1,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
15、多少?2,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47X52=341469X51=29923,两个因数分别是63和4。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4换成40, 400,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口答,再说说根据是什么?4,说出.卜面哪些内容是估算?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2)这辆公共汽车上大约有40人。3)我们班有68名同学。4)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 98下。5)小红3分钟能写85个字。创新应用1, 一箱苹果32元,买152箱大约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算出精确值,把两个结果比 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
16、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 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情境感知:1,(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让 学生看图片并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速度单位的完整规范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解释 和说明.板书: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
17、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 6 0千米。学生提一个乘法计算的问题: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教师提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 探究发现:I, 16x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一:想10x3=60, 3x6=18 , 30+18=48,所以 16x3=48 方法二:16 X 348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x30先用16x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得480 10x30+6x30=480160x3 100x3=300, 3x60=180 , 300+180=408,所以 16
18、0x3=480因为 16x3=48,所以 160x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3,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数时可以怎样想?学生回答: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x5=2x380= 150x6;7x13=460x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 添上一个0应用创新: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乘两位数 新人 四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三位数 两位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