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马说——韩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说四·马说——韩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杂说四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评析】杂说又名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元一公元800元)。说是谈 谈的意思,是古代
2、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 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祇: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杨:喂牲口用的食器。物: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 分复指关系。一食(shi):吃一次食物。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 石,一石约为一
3、百二十斤。食(si):通饲,喂养。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是:这,指示代词。能:才能。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 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难道,表示推测。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
4、:其实。知:懂得。【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 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 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 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 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 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 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
5、真不识得千里马吧!【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 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 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 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 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土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 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 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 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
6、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 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 少。于是作者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 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是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杨之间,其遭遇不幸、结局悲惨。没 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 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 惜和悔恨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透彻,却有很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 看似奔放,实则内涵丰富。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
7、两相 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 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 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 上一匹常马。受辱和屈死也就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了。由于食马 者的原因,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责难和惩罚,往往被痛打一顿在待遇 上也就越加糟糕(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 却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还觉得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 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愤激。作者并没有 立即谴责这种不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 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 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 出了问题,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 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 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作者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作者立即点明主题,用呜呼! 其真无马邪(ye) ?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形 成一个高潮。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