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14《文言文二则》(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文言文二则》(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教材简析】文言文二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两篇文言文的内 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 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选编文言文的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援、辩”等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 内容。3 .懂得
2、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观 点的。4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 内容。2 .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观 点的。【教学评价】1 .在检查学生的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 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检测目标1、2)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标、思、议、读等学习方式,加之资料引入等方式深 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情感。(检测目标3. 4.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
3、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大意。【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援”等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 内容;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 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言文 二则。二、复习学法,温故知新我们在六年级上学期学过两则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分别是伯牙鼓琴、书戴 嵩画牛。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
4、的?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三、理解课题,提出问题1 .说说课题学弈什么意思?通过看文中注释,我们知道:弈是下棋;在中国古代,“棋”大多指围棋。那学弈, 就是一个关于学习下围棋的故事。2 .作者简介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观看课文朗读视频,关注字音和停顿。3 .对照屏幕,再来把这则文言文大声读一遍。要读好文言文,我们一定注意两点: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4 .指导写字:援、俱、弗5 .多音字:缴五、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 .对
5、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试着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2 .全班交流分享:(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像这样,把技艺和姓连接在一 起的人名你还接触过吗?对,在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刷子李、快手刘、以及庖 丁解牛中的庖丁都是把技艺和姓连接在一起,很有意思。弈秋是什么样的人?最善于下棋的人,通国就是全国的意思。善弈者也,就是善于 下棋的人。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 的人。(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的意思;诲:教导;也就是: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这个学生的 学习态度用文中一个词
6、来形容,也就是“专心致志”。(3)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是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援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引、拉;缴的意思,在注释 中有,指带有丝绳的箭。用自己的话说说另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三心二意。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另一个学 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不同的学习态度,会出现怎样的学习结果呢?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虽然他俩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5)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结合文中注释,自己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总结了 全文,不是智力因素。3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 14 文言文 教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