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 年2 月 6 H)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并 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促进中 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
2、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 发展和安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 关键,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二)工作原则一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坚持前瞻性思维,加强统筹协调,一体谋划、一体 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考核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 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绿 色低碳转型发展。一稳妥
3、有序,安全降碳。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统筹经济增长和平 稳降碳,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 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 岸电,因地制宜开展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 水平。持续提升运输工具能源利用效率,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加快 发展智能交通、共享交通。到2025年,城市地面公交新能源车替代率达到100%(不含应急保障车辆),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 4.5%左右。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 13%左右,铁路综
4、合能耗强度较2020年下降9. 5%左右。3 .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 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开展交通基础设 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岸 线、锚地等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推动在公路桥隧边坡、服务区、轨道 交通两侧等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发电设施。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 布局合理、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重点推进居民区自用及公共机构等专用充电桩 建设,加快公路沿线服务区快速充电设施布局。到2025年,全省累计
5、建成集中式 公共充换电站2000座以上,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公共服务领域 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5%,示范性集中式充电站实现县域全覆 盖;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配建 充电设施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5%,并将其纳入整体工程验收范畴。到2030年,形 成覆盖全省、功能完善、“车一桩-网”互联的公共充电智能服务网络,民用运输 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4 .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广快速公交系统,打 造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公交为主体的低碳高效城市客运体系。加强城市步行 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和配套设施
6、建设。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推进职住平衡 和产城融合发展,减少出行通勤时间。积极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开展绿色出行创 建行动,引导公众主动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到2025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 出行分担率不低于50%,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40%,中小城市 和县城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60队 到203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 率不低于60%,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50%,中小城市和县城绿 色出行比例不低于65%o(五)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健全能源消费强度和总 量双控制度,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 社会。1 .强
7、化节能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能源消费预算指标 核算体系,实现用能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 审查,提高能耗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建项目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领 先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推动重 点用能单位建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管理中心。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省、 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节能监察制度,规范执法程 序,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 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2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电力、钢铁、 有色
8、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 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建设一批节能低碳园区。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 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 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实施高效制冷能效提升工程,推动公共机构、大型 公共建筑、地铁、机场等实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农产品、食品、医药等领域实 施冷链物流绿色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技 术产业化示范应用。实施节能降碳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 院所、行业协会组建多元化的绿
9、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节能环保新业态、新 模式发展,提升节能降碳服务基础支撑能力。3 .提高重点用能设备能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 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以重点用能单位和公共机构为主, 组织开展高耗能落后设备核查,全面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 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 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建立重点用能设备监管服务平台,强化生产、经营、销 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 全面落实。4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谋划、科 学
10、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 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 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合理配置储能和备用电 源装置。健全数据中心能耗监测机制和技术体系,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 煤的数据中心纳入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分类 分批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升级,推广使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 技术,提高现有设施能效水平。5 .发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为 目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到
11、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 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 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 管理。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拓宽煤肝 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 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扩大在生态修 复、绿色开采、绿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利用规模,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 下,探索赤泥、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在路基修筑、井下充填等领域的 应用。加快推进秸秆高
12、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健全资源循 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加强废钢铁、废铝、废铅等主要再生资源 回收体系建设,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高水平利用“城市矿 产”资源。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 利用。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 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统筹布局建设城乡生活垃 圾、餐厨垃圾和污泥处理设施。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城 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六)碳汇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森林河南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加 强生
13、态敏感脆弱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1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 线,全面清理占用生态红线的建设项目,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 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总体布局,推进国 土空间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强生态 系统固碳能力。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 和节地模式。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山区困难地造 林和平原绿化,抓好生态廊道提质,开展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优质
14、森 林资源培育,实施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大力培育乡土树种、珍贵树 种、大径级用材林,形成树种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人工林资源体系。实施森林 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退化林修复,培育健康稳定、优质 高效的森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开展荒漠 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退养还 滩、生态补水,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全面提升黄河干流、淮河干流、沙颍河、唐 白河、湍河、伊洛河及平原地区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完善湿地保护治理体系, 加快河湖水库周边观光林带和生态湿地建设,提高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固 沙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
15、善湿地生态质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 性。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 09%,森林蓄积量达到22269万立方米, 全省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森林河南基本建成。3 .稳步提升生态农业碳汇能力。加强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规 划,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防护林网建设为重点,推进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改扩 建,建设带、片、网相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稳固的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 展“生态绿色、品质优良、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有序发展沼气、生物 质等新能源,推行“农光互补” “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提升农业 设施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水平。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保护
16、性耕作, 提升秸秆肥料化利用水平,实施粪肥利用综合养分管理,建设以农作物秸秆、畜 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合理施用和绿肥种植 技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固碳能力。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地膜使 用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强化 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促进肥料新产品新技术、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绿 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加强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治理。到2025年,全省 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七)减碳科技创新行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聚焦绿 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
17、心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规模化利用、产业化发展。1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我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实施碳达 峰碳中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立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费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 企业承担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绿 色低碳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 证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2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在绿色低碳领域建成 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适度超前布局碳达峰、
18、碳中和相关重大科技基 础设施,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 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单 位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引入外省市低碳研究 机构、企业,汇聚更多科技资源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 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3 .强化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围绕重点领域节能减碳、优化升级的重大科 技需求,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前沿科技项目 攻关。聚焦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研发电能替代、氢基工业、生物燃料等工艺 革新技术,研发新能源利用气象保障、新能源耦合利用、绿氢
19、、能源回收与再利 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原料多元化炼化、生物质高效高质化利用、物质流和能 量流协同优化、能源流网络集成等技术。4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 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电化学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 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推进规模 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技术发展,推进氢 能在工业、交通、城镇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八)绿色低碳招商引资行动。建立健全绿色招商机制,用绿色招商推进绿 色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1 .建立精准招商机制。创新多元化招商
20、方式,动态完善绿色低碳产也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鼓励引进绿色低碳产业链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相关企 业,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节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重点项目。充 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线上招商、驻 地招商、乡情招商等方式。按照国家部署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深化与共 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行业科技创 新行动,争取实力雄厚外企在豫投资。2 .充分利用招商平台。持续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 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国农 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
21、)产业转移系列对接等重大活动,积极 参与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 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国家级经贸活动。举办粤港澳 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中央企业等专题招商活动。利用中阿博览会、东盟博 览会等区域性展会,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支持各地举办特色节会,集中优势资 源和力量开展投资促进活动。3,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一件事 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耍素保障,对绿色低碳领域产生关键带动作 用的重大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给予支持。加
22、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信息共享 平台,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全 省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九)绿色低碳招才引智行动。高度重视人才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 智力支撑作用,通过项目引才、平台育才、活动聚才,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和人才 的双向磁场效应,加快构建与省情相适应的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1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组建河南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库,形成涵盖大 气、水文、地质、生态、林业、能源、交通、建筑、经济、政策等领域的咨询机 构。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学术带头人、中青年人才、 研究团队,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加快绿
23、色低碳发展人才培养。鼓励郑州大学、河 南大学等开设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学科,组建绿色低碳领域研究院,推动绿色低碳 相关学科建设。鼓励省属企业、大型工业企业开展低碳发展战略研究,积极与国 内高校、职业院校合作,探索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 展。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绿色低碳领域高水平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型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制定实施更有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 策,更好发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载体作用,健全以创新能力、 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着力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积极倡导
24、绿 色生活、绿色消费,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表率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建 设美丽河南转化为全省人民自觉行动。1 .增强全民节能低碳意识。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 式的资源能源环境国情省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广泛宣传绿色 低碳发展理念,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 日、全国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 人心,引导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支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园区、企业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实现绿色低 碳转型,为全省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 .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河南省 碳达峰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