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父】“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父】“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来宾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
2、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来宾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来宾,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来宾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
3、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 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经过。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父母。 D我厄日久矣厄:穷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公来宾
4、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B.今以法割削之/亲不以为子 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缘由的一组是 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BC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举但“上不召”的状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
5、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减弱封国实力,武帝接受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污辱的报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3分) 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来宾不我内门。(4分) 参考答案: 5B(过:超过) 6.C.(C
6、.都是副词,就;A.介词,他,指主父偃/结构助词,的;B.介词,用/介词,把;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7C(是主父偃的功劳,主父偃与昆弟来宾绝交,都跟武帝“族偃”没有关系。) 8D(“揭发了赵王”和“未显达时所受污辱”文中无据) 9.(1)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每断对三处给1分,共3分) (2)齐国众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不被齐国接纳。(被动句式1分,句意2分) 开头我贫困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服食物,来宾不让我进门。(“衣食”、“内门”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译文
7、主父偃是齐地临淄人。他游学齐国,与很多读书人有交往,但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众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不被齐国接纳。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孝武帝元光元午,他认为各诸侯国都不值得去游学,就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大将军屡次向皇上推举他,皇上不愿召见。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来宾们都很厌烦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郎中。主父偃屡次进见皇帝,上疏陈说政事。皇帝下令任命他为谒者,又升为中大夫。一年当中,四次提升主父偃的职务。 主父偃向皇上劝告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
8、强弱的形势很简单掌握。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简单傲慢浪费,做出.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假如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状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盼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兴奋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方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减弱了他们的势力。”于
9、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告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束发游学以来己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愿收留我,来宾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元朔二年,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来宾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头我贫困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来宾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就自杀了。 主父偃开头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历燕地和赵地,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的阴私。赵王可怕他成为赵国的祸害,想要上书皇帝叙述他的阴私,由于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等到他当了齐相,走出函谷关,赵王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的贿赂,因此,诸侯子弟中有许多由于这个缘由而被封侯。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逼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把主父偃及其家族的人都杀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