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课时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第2课课时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课时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课课时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闻一多的转变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加“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备感无奈的闻一 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做 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誉 学界。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 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何妨一下楼呢”,他竟因此得到“何妨一下楼主人” 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
2、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者几乎 没有可能。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 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 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这更加深了他 对共产党的反感。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九一八”事变使爱国学生运 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学潮。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 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 指其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
3、不满, 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 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讲义,怒气冲冲 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 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 这还成何国家? ”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12.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麦收地里无闲人【解析】10.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了解常见的修辞种类,一般包括 比喻、比较(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等;同时要
4、了解这些常见修辞的特点, 最后根据文本内容,对照选项一一进行分析。题中,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 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运用比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城黄运用引用,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蚌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比较,“好 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排比,语段中未运用夸张, 排除AC,语段中未运用对偶,排除D项。应选Bo.此题考查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 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 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
5、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 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 刀、水罐、铁耙的辘特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拟人手法,用“迫不 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铲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了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 心情;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辘铲车出小院时,先看到车子, 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 面感;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 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湘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男人和
6、女人面对收获时浑身憋足了 劲。11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 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题中,第 一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城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铲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 人和女人”,这处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可填写“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第二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
7、不能挑、手不 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 穗”,这处写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可填写“麦收地里无闲人工1012 .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 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详 解】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联系前面的内容,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它要充分地 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意愿,同样受到黑暗势力的干扰和阻 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故可
8、见诗人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红烛的泪不 会白流,正如诗人所写“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 子”,诗人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希望 唤起国人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11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 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 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遇优厚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 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 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
9、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 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 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出售开始的。 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 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 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 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 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 公开向
10、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 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 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 读各种左翼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 有“四个警察”的记述给他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 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 哈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 秘密
11、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1947年在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杀害。(摘编自雷颐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 只是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B.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 政治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又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 的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D
12、.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19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 闻一多的转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2 .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 .文章题目闻一多的转变中“转变”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 理由。二、选择题4 .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 关节钾钉一样摸(xie)入巨石的罅(xiG隙。 B.可是,即使我们能排(bing)弃憎(zeng)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能抛 洒一滴眼泪,我们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C.我拼命忍住笑,
13、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zhAng)得像个关公,讷(n6) 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D.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pi。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 *那越来越轻的振颤(chAn)。5.以下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 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 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
14、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表达出 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6,以下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 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屡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 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 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三、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 练习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