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B地方标准》DB33T709-2022.pdf





《最新《DB地方标准》DB33T709-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DB地方标准》DB33T709-2022.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150 CCS B 51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7092022 代替 DB33/T 709.2-2017 坛紫菜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laver(Pyropia haitanensis)2022-09-21 发布 2022-10-21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709202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替代 DB33/T 709.22017坛紫菜 第 2 部分:栽培技术规范,与
2、DB33/T 709.22017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第 1 章,2017 版第 1 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7 版第 2 章);增加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2017 版第 3 章);增加了第 4 章人工育苗内容(见第 4 章);更改了环境条件内容(见 5.1,2017 版第 4 章);删除了半浮动筏式栽培的内容(见 2017 版 5.2);更改了插杆式栽培内容(见 5.2.2,2017 版 5.3);更改了全浮流翻转式栽培内容(见 5.2.3,2017 版 5.4);更改了筏架设置内容(见 5.2.4,2017 版第 6 章
3、);更改了幼苗暂养内容(见 5.3,2017 版第 7 章);更改了养成内容(见 5.4,2017 版第 8 章);更改了采收内容(见 5.5,2017 版第 9 章);更改了标准化栽培模式图(见第 6 章,2017 版第 10 章)。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玉环银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苍南县紫菜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铁杆、张鹏、程岩雄、吴晓雯、刘颖、张人达、张欲涨。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代版
4、本发布情况为:2008 年首次发布为 DB33/T 709.22008无公害坛紫菜 第 2 部分:栽培技术规范;2017 年对 DB33/T 709.22008 无公害坛紫菜 第 2 部分:栽培技术规范 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发布为 DB33/T 709.22017坛紫菜 第 2 部分:栽培技术规范;本次为第二次修订。DB33/T 7092022 1 坛紫菜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人工育苗、海区养殖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坛紫菜的人工育苗和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SC/T 2064 坛紫菜 种藻和苗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种藻 brood stock 叶状体发育成熟、表面具有大面积果孢子囊群的坛紫菜藻体。3.2 自由丝状体 free living conchocelis 由果孢子萌发或单性生殖产生且生长于海水中的丝状体。3.3 插杆式栽培 pole-floating cultivation type 在中低潮海区、浅海区插杆,将坛紫菜筏架吊挂在插杆上,使筏架上的坛紫菜苗帘随潮水涨落浸
6、水或干露的栽培方式。3.4 全浮流翻转式栽培 raft-floating-turnover cultivation type 在浅海海区设置筏架,使筏架上的坛紫菜苗帘始终浮于水中,通过翻转筏架使坛紫菜苗帘浸水或干露的栽培方式。3.5 冷藏网 refrigerated seedling net 经海上出苗培育、进入冷库保存的坛紫菜苗帘。DB33/T 7092022 2 4 人工育苗 4.1 环境条件 4.1.1 选址 育苗场应建在周围无污染、海水获取方便、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产地环境符合GB 3097要求。4.1.2 水质要求 pH7.88.4,盐度1830,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其他理化指标
7、应符合GB 3097要求。4.2 设施要求 4.2.1 育苗室 层高不低于2.5米,以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为宜。设置天窗和边窗:天窗总面积占屋面的1/81/4,边窗总宽度占南北墙长度1/41/2,内侧配置白色、黑色双层窗帘。4.2.2 育苗池 长方形,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一般规格为宽3米、长5米;吊挂培育池深0.6米0.7米,平面培育池深0.3米0.4米。池底应有1%2%的坡度;排水口处宜设0.2米0.2米,深为0.1米0.2米的凹井。4.2.3 沉淀池 应有顶或遮盖,保证池内黑暗。贮水量应为苗池蓄水量的2倍以上。底部有1%2%的坡度,在最低处设排污阀,离沉淀池底30厘米处设出水阀。4.2.4
8、 其他配套 配备供电和进、排水系统等。4.3 种质来源 4.3.1 自由丝状体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种质主选国家水产新品种“浙东1号”“申福1号”“申福2号”“闽丰1号”“闽丰2号”等。4.3.2 果孢子 新品种和传统养殖群体成熟的叶状体可作为种藻进行果孢子采苗。种藻挑选按照SC/T 2064。4.4 贝壳丝状体采苗 4.4.1 海水处理 抽取的海水至少经过2天沉淀后使用。下大雨或洪水期间不抽水,海区发生赤潮停止抽水。水质应符合GB 3097的要求。4.4.2 采苗基质 4.4.2.1 材料选择 DB33/T 7092022 3 选择文蛤壳或扇贝壳作为贝壳丝状体附着基质,以新壳为宜,旧贝壳处理后也
9、可使用。平面布置文蛤壳长5厘米8厘米,立体布置文蛤壳长3厘米5厘米、扇贝壳长5厘米8厘米。4.4.2.2 基质处理 新贝壳应用淡水浸泡2天3天,洗净晒干备用。旧贝壳先用淡水浸泡5天7天,晾晒后,用2%3%稀盐酸再次处理,洗刷干净后备用。4.4.2.3 基质布置 基质布置有两种方式:a)平面布置。使用文蛤壳进行平面布置,贝壳呈鱼鳞状单层排列,贝壳铺设密度以 600 个/平方米1 000 个/平方米为宜;b)立体布置。使用吊挂文蛤壳或扇贝壳进行立体布置,将贝壳穿孔吊挂成串,文蛤壳每串 10 对,总长度 45 厘米55 厘米,宜吊挂 150 串/平方米200 串/平方米;扇贝壳每串 5 对,总长度2
10、5 厘米30 厘米,宜吊挂 100 串/平方米150 串/平方米。4.4.3 采苗时间 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育苗池水温在13 以上。4.4.4 采苗方法 4.4.4.1 自由丝状体采苗 自由丝状体采苗包括以下过程:a)前期准备。平养贝壳自由丝状体采苗,应先将处理好的文蛤壳呈鳞片状紧密地平铺在育苗池底,添加干净海水,水深 15 厘米20 厘米。吊养贝壳自由丝状体采苗,应先将贝壳平铺培养至肉眼可见藻斑后,再进行吊挂;b)移植。利用高速搅拌机将自由丝状体切碎成藻段(以能通过 100 目不锈钢筛网为宜),用喷水壶均匀喷洒于池内,然后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池面,第 3 天开始,将黑色薄膜每天拉开 5 厘
11、米,第 7 天移除池面的黑色薄膜,光照控制在 1 000 lx 左右;c)效果评估。10 天15 天后在 100 倍显微镜下检查,贝壳上附着的丝状体藻斑密度500 个/平方厘米,进行洗壳,密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补采。4.4.4.2 果孢子采苗 果孢子采苗包括以下过程:a)种藻选择。每年农历春节前后的晴天,将叶状体成熟比例较高的网帘拉到岸上进行挑选。选择藻体健壮、成熟度好(果孢子囊群面积大,深红色部位比例大)的藻体作为种藻,并清除杂物;b)种藻处理和保存。将选好的种藻用过滤海水洗净挤干,摊放在竹帘或席子上阴干或晾晒至含水量 20%左右,装入密封的塑料袋中放置-20-10 冷库内保存;c)采果孢子
12、。将种藻从冷库内取出,先用过滤海水浸泡 30 分钟;捞出阴干或晾晒刺激,再放到盛有过滤海水的容器内,不断搅动,促使果孢子放散;适时将种藻捞出挤干晾晒备用,用数层筛绢(由内到外依次为 80 目、100 目、200 目)过滤后,制成果孢子水,检测果孢子浓度,根据采苗面积计算各池需要的孢子水用量。种藻可重复使用;d)果孢子密度。平养采苗,水体中适宜果孢子密度为 200 个/毫升400 个/毫升;吊养采苗,水体中适宜果孢子密度为 600 个/毫升1 000 个/毫升。DB33/T 7092022 4 4.5 贝壳丝状体培育与管理 4.5.1 换水 5月之前,每7天10天换水1次,并结合洗壳进行;5月至
13、缩光促熟前,每5天7天换水1次,以新鲜海水为宜。换水期间,不宜干露,适时喷洒海水,保持贝壳表面湿润。4.5.2 贝壳清洗 4.5.2.1 清洗周期 根据贝壳表面杂藻多少,决定清洗的时间和频率,并结合换水进行。进入缩光促熟期,贝壳外有绒毛状膨大藻丝时不应洗刷贝壳。4.5.2.2 清洗方法 常用清洗方法有以下2种:a)人工清洗。清洗贝壳时,使用柔软的毛刷、棉线手套或纱布,将杂藻、污物等去除,且轻洗轻放;避免贝壳干露;b)生物去除。平养贝壳可采用规格较小的单齿螺去除杂藻,及时换水清除螺的排泄物,待贝壳表面干净时移出贝类即可。4.5.3 施肥 4.5.3.1 时间 贝壳丝状体在肉眼未见到藻斑时,不施肥
14、;藻斑出现后,可适当施肥。4.5.3.2 种类和数量 在贝壳丝状体培养前期和中期主要以施氮肥为主,使用少量磷肥,后期停施氮肥,主要施磷肥。结合换水进行施用,施肥量见表1。表1 坛紫菜贝壳丝状体的施肥量 单位:毫克/升 肥料 前期(3月5月)中期(6月)后期(7月)促熟(8月9月)氮肥(NO3-N)5 1015 5 0 磷肥(PO4-P)0.5 1 10 15 4.5.4 水温调节 3月6月,应关紧门窗保持育苗池内水温稳定。7月8月,宜早上换水,白天关紧门窗,傍晚开窗通风。8月下旬贝壳丝状体成熟后,应关紧门窗注意保温。4.5.5 光照调节 根据丝状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时和光强进行适当调整,
15、见表2。DB33/T 7092022 5 表2 坛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的光照要求 发育时期 体细胞萌发期 营养藻丝生长期 膨大细胞发育期 壳孢子形成期 光时/小时 自然光时 自然光时 自然光时 68 光强/lx 5001 000 2 0003 000 1 5002 000 8001 000 4.5.6 缩光促熟 7月9月,根据壳孢子采苗时间,提前30天40天缩光。光照强度为800 lx1 000 lx,光照时间为6小时/天8小时/天;根据贝壳丝状体成熟程度,适当添加磷肥,停止氮肥,增加换水频率,至贝壳外大量绒毛状壳孢子囊枝形成。4.5.7 病害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采取措施防止池水温差过大、光照突
16、变以及低盐度海水进入苗池。丝状体发生病害时,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4.6 壳孢子采苗 4.6.1 时间 选择“白露”前后,海区水温稳定在28 以下,每枚贝壳孢子日放散量达10万个以上。4.6.2 附着基质 4.6.2.1 材料 宜采用20支纱无毒的维尼纶绳,与加固物聚乙烯单丝,混纺成72股108股的网线,设置成网状帘、条状帘。4.6.2.2 规格 附着基质分为网状帘和条状帘:a)网状帘。规格为长 3.2 米3.5 米,宽 1.9 米2.2 米,网目不小于 25 厘米,方形或菱形;b)条状帘。规格为长 4.0 米5.0 米,宽 3.5 米5.0 米,条距 7.5 厘米11.0 厘米。4.6.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地方标准 最新 DB 地方 标准 DB33T709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