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一.宋词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最绚丽的两朵奇 葩,古典文学的代称。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唱歌的民间 小调,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馀。早在盛唐 以前词就产生了,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白 居易,温庭筠都写过优秀的词篇。张志和的渔 歌子不仅在国内影响极大还流传到了日本。 五代时期的南唐词派以李后主成就最高。宋代是词的全盛期。北宋初年以晏殊、晏 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等为代表。柳永是北宋 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词派”由此形成。而 后苏轼开创“豪放派”,北宋词坛发展到鼎盛。 当时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黄庭坚、秦观、 李清照等,名家迭出,百花争妍。到了半壁山河的南宋,民族面临生死存 亡
2、,词坛的繁花却并未凋冬,在爱国主义的沃 壤上,开的更鲜艳。代表词人是陆游和辛弃疾。据全宋词所载,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一 万九千九百余首,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一人,由 此两宋词坛的繁华可见一斑。二.风流才子,白衣卿相柳永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 崇安)人。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 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 故亦被称作“柳屯田”。与长兄三复,次兄三 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二 柳词多收入乐章集。古人中有因一言拜相的,又有以一篇赋遇 主上垂青的,但唐有孟浩然只为错念了八句诗 失了君王之意,宋有柳永因为几句词误了功 名,终身坎坷,难道真的是“从来贵贱命中招” 吗
3、?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为人狂放不羁, 又自恃才华高绝,不屑逢迎达官贵人,当然那 些人也不待见柳永。他常出入歌楼舞馆,加之 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 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柳永应科举却屡试不第。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风流才子 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柳永才名传遍京师,吏部向仁宗举荐他, 却有人拿出这首西江月弹劾他,仁宗果然 不悦,于是,一句“且去填词”断了柳永的仕 途之路,柳永倒也看得开,将名字改为柳三变, 凡作新词,落款处皆提“奉旨填词”四个字。 后来他又将名字改为柳永,五十一岁时考中进 士,做过儿任小官,为官清廉却屡遭排挤。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官场无望的柳永于是以伎为家
4、,他的词大 多是为歌女而作,歌女身份卑微,柳永却在词 中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他对这些歌 女的感情纯洁而真诚。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对歌女纯洁的爱也换回了歌女的真情 与崇拜。柳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却戳中 封建伪道学的痛处,为礼教所不容,因而皇帝 不喜,朝臣压抑,仕人排挤。晚年的柳永落魄 潦倒,身无分文,相传柳永死时,众歌女集资 安葬了他,出殡之日,满城伎家无一人不到, 一片缩素,一些来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 而回。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女舞女载酒于柳 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后来渐 渐成了一种风俗。正是乐游原上伎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
5、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传说,柳永临去世前做过一个梦,玉帝下 旨,霓裳羽衣曲已旧,欲易新声,要借他 的仙笔,柳七郎上天谱曲填词去了。三.学习目标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望海潮(一)背景导入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 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 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 城市经济之繁荣。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 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二)诵读鉴赏1 .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 青
6、山、桂花、荷花、烟霞。2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 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 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 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 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3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 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 “荷花”?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 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 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7、四时同。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 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 姿。雨霖铃(一)解题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雨霖铃诞生在一个凄婉缠绵的故事 里,天生便带着一种哀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雨霖铃描 写的是他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心爱之 人难舍难分的的痛苦心情。(二)吟咏品味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2.全词围绕着“伤离别”来构思,上下阕各 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长亭别离下阕:别后愁思.3.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 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 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 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
8、界。在鉴赏诗词 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 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 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1)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作为背景?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2)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 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融情于景,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 雨” “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 染出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 限惆怅难舍之情。四.课后作业1(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 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
9、灯船端 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 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 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 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 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 ”自然是反问。“粉 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 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 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 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 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 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永词两首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