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docx
《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常规活动备课纸二次备课课题3、古诗二首课时3课时年级设计者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的二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寒食和十五夜望 月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 抒发了诗人的忧思。教学时可以尝试根据诗体、内容,将类似的诗组合起来。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可以试着让学生合作,借助工 具书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再由教师引导,将类似的诗组合起来学习,分析。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
2、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 学交流。分层教学目标上限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吟诵古诗并背诵。3 .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 交流。下限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
3、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4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三、读出“望”之情感美(板书:情感美)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 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秋思”,秋天的情思。说得很含蓄,点而不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J秋思:秋天,天气转凉,
4、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 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 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 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四、读出“望”之表达美。(板书:表达美)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 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1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 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 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
5、我的愁思深吗?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 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板 书:间接抒情)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 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2 . “落”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 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 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 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板
6、 书:拟人)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1 .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 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 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2 .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 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 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 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
7、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 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 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 悬挂在你我之间。3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一月下独酌(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一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一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一一霜月(李商隐)作业设计1 .抄写三首古诗,并背诵。不 一2 .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传统习俗的古诗,抄写到摘抄
8、本上。打板书设计寒食韩姗飞花御柳斜蜡烛轻烟入 讽刺迢迢牵牛星迢:离愁别恨教学反思鹊:忠贞坚定爱十五夜望月王建画面美:白栖湿情感美:秋思表达美:间接抒情拟人情结美:望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 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 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 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 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
9、沿袭 了远古的改火旧习。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教学过程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 用组词法:“王侯” “时候”区分形近字。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知诗人,解诗题。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 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 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 但最后
10、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 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 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 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 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 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 食节习俗,有上坟、交B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翻笔下的寒食节。(三)解词连句知大意。1 .自
11、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 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 诗歌内容。2 .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 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 御 柳斜)提示:飞花:飘扬的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3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 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提示:蜡
12、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 烛。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4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 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生: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生: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5 .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生: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生: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生: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 第一 单元 古诗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