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课标要求】识字、写字目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工整地书写楷书。阅读目标1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 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出自己的判断。3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 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 感受。习作目标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作文,内容
2、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 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3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 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口语交际目标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不乱。(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抓住动作揪、神 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因 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老汉把 自己的儿子揪了
3、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 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 外又是情理之中。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 .学生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 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2 .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满面泪痕的 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 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板书内容:桥山洪一一咆哮而来势不可当人们一一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一一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形成性练习】一、辨字组词。)舔()废()泡()倘()伸()添(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4、。1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2 .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3 .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三、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的野马()的人们 ()的脸()地喊 沙哑地() 痛苦地()四、给下面句子中的“失”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失:失;没有把握住;找不着;改变常态;违背; 没有达到目的;错误,疏忽。(1)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以免造成失误。()(2)看到山洪咆哮而来,人们都大惊失色。()(3)老支书没有失信于人家。()(4)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5)整个社会都很重视挽救失足青少年。()五、句段推敲。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1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2 .死亡在洪水
5、的狞笑声中逼近。()3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4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教学反思】13.穷人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溅、熄”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汹涌澎湃、轰 鸣、沉思、糟糕”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 文主要内容。3 .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 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2 .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再学
6、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这 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 .出示初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 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2 .检查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L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 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 字。3 .学生自学(1
7、)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 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 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 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 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 不谋而合。四、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1 .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 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
8、娜渔夫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2 .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3 .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 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 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4 .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 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5 .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6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 意思?(三层)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第
9、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7 .指导朗读8 .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形成性练习】一、辨字组词。娜()贱(挪()溅(遭()掀(糟()锹()息()熄()虚()虑()林()淋()傲()熬()二、选词填空。抱怨埋怨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别人。2 .我()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安静平静3 . 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J4 . 南湖()得像一面镜子。宁可也与其不如5 .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 子抱回家中抚养。6 .桑娜觉得()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三、按要求写
10、句子。1 .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缩句)2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3 .桑娜的家里很穷。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用 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 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 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 都说一说)2 .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 自然段)。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1 .
1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 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2 .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 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3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 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一一”从课文中 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 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
12、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 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3)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 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 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 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1 .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 尾处。思考: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 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3 .教师点拨、指导。(
13、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 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 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 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J(“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 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 你看怎么办? ”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 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 娜一样,
14、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 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L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 J 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 尾,你觉得怎么样?2 .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 是伟大的作家!3 .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4 .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 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
15、 位塑造人物形象。板书内容桑娜:温暖而舒适一一勤劳穷人:非不可一一善良乐于助人渔夫:神态、言行心地善良【形成性练习】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波涛()的狂风()的小屋()的海风()的神情()的天气二、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特点,写出这样的两个词 语。1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2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三、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表 示语意的跳跃。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1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2
16、.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3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呢?()4 .我嘛缝缝补补()四、读句子,回答问题。1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 .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 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
17、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 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 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 来痛苦的残酷现实。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 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 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 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本单元还安排了 “快乐读书吧”栏目,推 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 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 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 主阅读的好习惯。【单元教学目标】知
18、识与能力1 .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这样做”是指。“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的品质Q2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个句子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O【教学反思】14.在柏林教学目标L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教学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教具准备:课件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L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
19、 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都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1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 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 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板书:在柏林)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2 .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 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 容方方面面均可。3 .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 展开对文章的
20、阅读。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1 .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 么?2 .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3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 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 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1 .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后备役老兵)2 .“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 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
21、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板 书:失去三个儿子送妻子进疯人院)3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 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1 .分组讨论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 在柏林有何深意呢?2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3 .教师指导: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 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摧残的 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 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 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
22、阴影下家庭的缩影。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L出示问题: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 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 面有哪些铺垫呢?4 .提问,评点。5 .指导: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 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 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 小小的读(观)后感。板书内容在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
23、疯人院【形成性练习】一、组词。腮()脂()遐(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地驶出()的老妇人)的寂静()地挺身()的老兵)的举动三、按要求写句子。1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缩句)2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3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 深重的苦难。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 的战争创伤。(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2 .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些什么?教学重点:交流时,把具
24、体的理由讲清楚。教学难点:交流中,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教具准备:课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 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 相互说一说。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二、模拟交流L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量;提 供纸张和印刷)(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
25、是老师,我会怎样想, 怎样说?)(板书: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2 .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2)出示课件2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3)点拨指导:师:找到老师,你怎样诚恳说明自己的来意呢?生: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师:还有谁说得更礼貌一些呢?生:老师,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说件事。师:这样说就更容易让老师接受了。我想老师肯定会请这位同学 坐下,听他来讲。接下来,这位同学要向老师说明办报的设想,他该 怎么说呢?生:我们想办一份报纸。师:老师会怎么说?我想老师一定会问:你们怎么想
26、到这件事? 对不对?生:对,我们就说一说。因为经常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好多学生 们办报的消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生:我还觉得要向老师说一说办报的好处。我觉得可以锻炼和提 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师:自己办的报纸同学们一定最喜欢读,那样就可以提高大家的 阅读能力。生:在报纸上,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大家保护环 境、尊老爱幼等。师:设想真不错。老师还可能会担心什么呢?生:谁来当主编?多长时间出版一期,时间够用吗?师:想的真够全面,比我想到的还多呢。真不错。这些问题你们 都想过该怎么回答吗?生:我们小组都想过了。(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5)教师评价。三、口语练习1 .【出示课
27、件3】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2 .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不同角 色来交流。四、课堂总结L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 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从容回答。3 .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板书内容:请你支持我说想法,讲目的做预案,备应对【教学反思】习作教学目标L 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4 .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
28、创编故事。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教具准备:课件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1 .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2 .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 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 两个孩子。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 参战。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 挥想象来写。(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1 .学生读一读课本上
29、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 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2 .教师指导。写的时候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3 .分组指导第一组要注意1 .地点:校园2 .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3 .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4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 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第二组要注意:L时间:冬日黄昏5 .地点:街头6 .当时环境:车来人往7 .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人物
30、二:流浪狗朵朵8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 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第三组要注意1 .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2 .地点:村庄3 .人物一:铁蛋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2 .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4 .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5 .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 .能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7 .能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形象。8 .与同学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9 .能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10 .能设想对方可能
31、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支持。过程与方法L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时不孤立地就方法讲方法,而应结合 具体文本,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2.要努力还原真实、自然的阅读状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 受。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揣摩表达,再到体会 人物形象,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使其在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 现,为学生阅读整本小说打下基础。【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六年级学生能用硬笔规范书写汉字,但是往往忽视细节。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32、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1 .交流习作,互相评阅。2 .提出建议,帮助修改。板书内容: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完整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 . 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3 .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4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5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1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2 .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1 . 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教
33、具准备:课件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1 .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是谁?2 .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 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二、理解形象,学方法1 .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2 .出示(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 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L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34、。3 .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4 .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5 .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6 .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 (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7 .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1 .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2 .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3 .教师指导第一个句子中“狞笑” 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 恨的感情。第二个句子中“放肆” 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 危险
35、。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 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4 .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5 .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 感情色彩。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1 .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 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 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 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 .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3 .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五个省略
36、号 两个感叹号)4 .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 犹豫不决的心情。5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日积月累一、朗读感悟1 .教师范读回乡偶书2 .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 .指名读,强调读音:鬓衰4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5 .学生交流。二、情感升华1 .“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 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 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2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三、拓展延伸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 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 是
37、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齐诵回乡偶书。2 .基于阅读:六年级的同学已经读过很多文章,对阅读有一定的 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 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 阅读方法能力欠缺。3 .基于口语交际: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但是由于 作品离我们年代久远,所以对作品内容理解有难度,表达方面会有所 局限、欠缺。12.桥【教学目标】1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 了解课文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
38、守、舍己为 人的高贵品质。3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4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 点。【教学重点】L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 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5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 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一、初读了解梗概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
39、情况。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 等。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谈话导入1 .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 祭奠谁?2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 .默读课文。2 .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3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 .自由读文,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2 .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会 感到害怕?)3 .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
40、: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 怎样的表现?【形成性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p a o xi a o sh e n yinli u t d ng sh a yd(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地喊()的人们痛苦地()()的野马()的脸沙哑地()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 .山洪 着,像一群 的野马,从山谷里2 .老汉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3 .村庄惊醒了。人们 ,却一脚踩进 o是谁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 的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 .听写词语2 .
41、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 .自由读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 .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 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板书:山洪一一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
42、笑)3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 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4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 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 紧张。)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L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对乱 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 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5 .教师指导(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 非常有序。
43、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村民党员老汉。6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 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 产党员!(板书:老汉一一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1 .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 .学生汇报。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 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 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 索取、党员与群众)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1 .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 处描写最能打动你。2 .生相互交流。3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有感情地朗读。(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 较强的表现力。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 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指导朗读。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