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docx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 .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A.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盛行C.礼乐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瓦解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上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也要下到我的私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 期井田制盛行,故B项正确。答案:|B.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
2、)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画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对商业的抑制,主要强调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即“身亲耕,妻亲绩”的重 要性。故选B项。答案:|b.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 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觎近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 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
3、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 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 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 3%2013010374. 1%131300107. 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陛典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 部分(74.1%),故A项说法正确。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
4、数较少,还不足10%,故B项说法错误。土地 兼并不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 农业生产率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 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 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D.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将大量富户迁到南京,这样一方面便于监视富户,另一方面 对土地兼并现象
5、也是一种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故D项 正确。答案:D.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 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那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解析:| “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大,利润高,因而A项符合题意。而B项与D项的说法 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大多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中 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与政治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C.
6、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答案:A4 . (2018课标全国I)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 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 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晅本题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明 代以前雇佣关系大多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故材料中以雇工和新技术制作井盐的现象说明民营手工 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在
7、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只描述 了四川井研县的雇佣关系,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 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8,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的称号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解析:|骨梭、陶纺轮纺织的不一定是丝绸,也可能是麻线,故A项错误;汉代丝织品没有远销到大西 洋,故B项错误;唐代官营纺织业并未衰落,故C项错误;明代松江、苏杭地区出
8、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故D项正确。答案:D.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 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A.农产品的丰富B.商业的繁荣C.冶铁技术的成熟D.纺织水平的高超答案:|D.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徽郡)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 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十之一以故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顾炎武认为徽商兴起的原因是()A.江南经济发达B.迫于生存的需要C.徽州人善于经商D.安徽物产丰富廨而根据材料“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可知顾炎武认
9、为当时 徽州日益众多的人口和农业生产不发达,导致出现生存危机,迫使徽州人经商,B项正确;A、C、D三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排除。答案:|B.陆游在杂赋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的出现主要得益 于()A.城市布局的变化R.私营手工业繁荣C.交通条件的改善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晅“草市”属于自发形成的民间集市,其产生得益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 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D
10、.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瓯晚唐时期,对夜晚醉酒的人进行惩罚体现了对市场的严格控制;宋代解除“禁夜”有利于夜市 的繁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1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橐(钱袋子)群至;一镇之 内,坐贾持衡,行商腐(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B.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转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解应题干中材料的意思为:濮院镇位于秀水、桐乡两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清朝初年很多远方的 商人带着钱来到这里做生意,每年贸易的金额不少于十万两黄金。材料能够直接说明的问题是濮院镇成
11、为区域商业中心,故A项正确;宋代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远方商人来此,并非 “长途转运贸易”,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故D项错误。答案:|A14.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 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A.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瓯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后期江南一带去农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农、工、商结构有所变化,但 并未被彻底打破,另外士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 项错误;政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检测 解析 人民 必修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