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单元习作范文.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单元习作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单元习作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2单元习作范文习作一家乡的风俗范文一:贴春联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 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 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一一“千门万户瞳 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 桃木板变成了纸张。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 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 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
2、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 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 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 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 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 之则贴在左边。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热爱之情。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
3、的趣味性; 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范文二:冬至打年糕“年糕,年糕,年年高J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 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 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 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 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嘲!”人
4、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 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 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 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 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 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 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 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
5、用了。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 乡亲的那份情谊。点评:小作者详细介绍了冬至打年糕的习俗,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打年糕 前的准备工作、打年糕时的情景和年糕出锅后的热闹场面。习作详略得当,场面 描写生动,读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范文三:提着酥糖去拜年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 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 亲戚家拜年。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 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 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
6、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 他把自家山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 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 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 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 炙人口,家喻户晓。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 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 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 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单元 习作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