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第7课时(1).docx
《专题2第7课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第7课时(1).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别离学习目标】1.掌握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2.理解并掌握纤维素 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3.掌握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纤维素与纤维素醐纤维索基本组成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器官中。【特别提醒】纤维素的分布、主要性质和作用(2)纤维素陶组成: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G酶、Cx酶、葡萄糖甘酶。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桔秆等 也富含纤维素主要 性质常温下比拟稳定,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纤维素不具有还原性,但 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水解反
2、响,产生葡萄糖,故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作用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具有刺激胃肠蠕动、 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能;此外纤维素可用于造纸、纺织、制造炸药等作用:纤维素C酶和Cx酶葡萄糖【特别提醒】除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外,在草食性动物牛、马、羊等的消化 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可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而人体没有分解纤维 素的能力。1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I)方法:(h方法一:先培养(),再加入进行颜色反响。方法二:在(州寸就加入刚果红。【特别提醒】方法一需要用NaCl溶液洗去培养基外表浮色后,再进行观察,方法二不需要。(2)原理纤维素+刚果红一红色复
3、合物I纤维素酶调整pH和,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 左右,在附近操作。(3)假设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应加入的碳源是, 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染料,与纤维素可形成色复合物,假设产生,那么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14. (2018.湖南衡阳八中月考改编)如表所示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编号成分(NH4)2SO4KH2Po4FcSO4CaCl2h2o含量0.4 g4.0 g0.5 g0.5 g定容至100 mL(1)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o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2)假设
4、要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特点,培养基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培养基的配方是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设定的,如果在上面的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纤维 素,就可以富集培养 的微生物。(4)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用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响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 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下图的结果,那么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内。A. ab B. c C. be D. abc科学家通过初筛得到以下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是 号,原因是菌株透明圈直径R菌株直径rR/r1号0.40.31.32号1.10.61.73号2.00.82.54号2.10.92.3得到目的菌株后又设计了多组实验,过程如图:纯化接种3
5、mL液体培 培养96 h 钮而法一测定纤维菌株养基(调节温度分别机取液一素施活力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假设以枯秆为底物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测定方法是 O(2019河北唐山质检)筛选降解纤维索能力强的微生物对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 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 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为了在培养基外表形成单个菌落,假设以 接种环为工具,那么用 法进行接种。(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 菌株接种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25天,加入刚果红染
6、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响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同时将用初筛菌株制备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 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组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注: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 D表示透明圈直径(cm);“ + ”越多表示滤 纸破损越严重。株编号 检测赢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Dp5.911.736.541.533.231.767.291.34滤纸破损情况+ + + + + + + + + + + + 4- + + + +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
7、对秸秆进行处理,并 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 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N)B()f()44)2()o n求、M遥置(N)B()f()44)2()o n求、M遥置(N)B()f()44)2()o n求、M遥置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 的降解能力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 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号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以f 1为中心的透明圈r深化探究解决问题疑难.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提示设计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8、纤 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偏水,振荡反响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加入纤维素酶的试 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僧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1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中哪种染色法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提示 方法一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即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 色反响,所显示的颜色反响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中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 素的能力,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也会使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 不易区分。r学以致用-链接典例拓展.以下关于纤维素能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纤维素酹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
9、酶,至少包括Ci酶、Cx酶和葡萄糖背酶三种组分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筋来分解纤维素的【特别提醒】(1)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也能在不含纤维素但富含其他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纤维 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只是为了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其他有机物假设可提供碳源,也可以生存。 (2)纤维素酶一般不在微生物细胞内起作用。多数细胞不能直接吸收纤维素,一般来说,纤维 素酶都是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纤维素的。1 .以下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响,此时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B.可在倒
10、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此时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二、尝试从土壤中别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实验流程(I)土壤取样:选择富含1 1的环境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迭度,以确保能够 从在显中别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I (2)选择培养vI (2)选择培养vI (2)选择培养v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 mL选择培养基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 温度下振荡培养12d,直至培养液变混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3)梯度稀释I(4)涂布培养:将样品涂布到()的培养基上I
11、(5)筛选菌株:()染色法,挑选产生()的菌落注:当土康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很高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1 .菌种的进一步鉴定(1)鉴定原理:为确定透明圈内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的实验。(2)发酵方法:有(_1发酵和(1发酵两种。(3)纤维素配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能分解(1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的测定。r深化探究解决问题疑难.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在目的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区别是什么?提示(1)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通过观察微生物生长 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与指示剂的不同反响来鉴别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 基中加入某
12、些物质,以促进目的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2)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没有加入琼脂,所以属于液体培养基,而鉴别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 【关键点拨】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被充分利用,与振荡培养相配合, 能更有效地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1 .分析教材P2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回答以下问题:(1)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提示 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2)这个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你的观点?提示 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富含纤维素,更适合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对照 实验可以用牛肉膏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2 第7课时1 专题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