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1 .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性;2 .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 .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运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三、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性;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性;4查明 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四、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方法:1 .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2 .水文地质钻探;3 .水文地质物探;4 .水文地质(现场)实验:5 .地下水动态观测;6 .室内分析、鉴定、模拟实验和实验。新技术
2、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 (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五、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六、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性,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运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 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 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I: 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 区域地
3、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七、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势。抽水孔水位波动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的1%,涌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3%,观测孔不超过2-3 cm,即为稳定。抽水实验的稳定延续时间一般来说抽水稳定延续时间愈长,所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代表性愈强。稳定延续时间的长短,一般与勘 探的目的和含水层渗透性有关。按勘探目的为获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水位和流量的稳定延续时间达成2 4 h即可;为获得水文地质参数和水井的出水能力,则水位和流量的稳定延续时间至少应达成4 8-72h或者更长。无论何种目的实验,最远观测孔稳定延续时间都不得少于2-4ho按含水层
4、渗透性: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 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基岩含水层(带)为24 h;4、水位和流量观测(1)抽水主孔的水位和流量与观测孔的水位,必须同步观测。当采用堰箱时,读数应准确到毫米(mm);(2)水位和流量的观测时间间隔,应由密到疏。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 每隔30mi n或60mi n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cm);(3)停抽后还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直到水位的日变幅接近天然状态为止。七、非稳定流抽水实验技术规定1、抽水流量选择(1)进行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规定抽水流量从始至终均应保持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3
5、%。(2)抽水流量大小可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拟定:为求水文地质参数,抽水流量要保证抽水实验结束时,抽水井中水位降深不超过所用水泵的吸程; 对探采结合的抽水井,可用设计需水量或设计需水量的必 1 / 2来拟定抽水流量;可参考洗井时水位降深和出水量来拟定抽水流量。2、水位观测(1)抽水主孔与观测孔的水位必须同步观测;(2)水位观测的时间间隔应比稳定流抽水为小,水位观测宜按第1、2、3、4、6、8、10、15、2 0、25、30 4 0、50、60、80、10 0、1 2 0 min进行观测,以后可每隔30m i n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cm);抽水结束后,或实验期间因故中断抽水时,应观测恢更
6、水位,观测频率应与抽水时一致,水位应恢玛到接近抽水 前的静止水位。八、抽水实验设备抽水实验设备经常使用的有离心泵、深井泵、空气压缩机、射流泵等。用品涉及过滤器、流量计(或 堰箱)、水位计、水温计、计时器等。除此,有时还需构筑排水设施和设立通讯用品。1、过滤器含义与作用含义:过滤器是指安装在钻孔中含水层(段)的一种带孔井管。作用:保证含水层中地下水顺利进入井管 中,同时防止井壁坍塌及含水层细粒物质进入井中导致水井淤塞。2、对过滤器的规定(1)有较大的孔隙率和一定直径以减小过滤器阻力;(2 )有足够的强度;(3)有足够的抗腐蚀能力及耐用;(4)成本低廉。3、过滤器类型过滤器由过滤骨架和过滤层组成,
7、过漉骨架起支撑作用,过滤层起着过滤作用。分布于骨架外的过滤 层有密集缠丝、带孔眼的滤网及砾石充填层等几种。(1)骨架过滤器 只由骨架组成。(2)包网过滤器过滤层为滤网。(3)缠丝过滤器过滤层由密集的缠丝构成。(4)填粒过滤器过滤层由充填的砾石层构成。4、过滤器类型选择抽水实验孔过滤器的类型选择,根据不同含水层的性质选用。(1)具有裂隙、溶洞(有大量充填物)的基岩含水层:使用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2)卵(碎)石、圆(角)砾含水层:缠丝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第五章地下水动态观测一、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1、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
8、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性等)随 时间而变化的规律。2、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间内1也卜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 量关系。(1 )当补充量与消耗量相等时,地F水处在均衡状态;(2)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在负均衡状态;(3)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在正均衡状态。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在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也许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1)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因素;(2 )地卜水动态则是地卜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
9、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第六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一、水文地质图的特点:1、多变性;2、复杂性;3、水文地质图系;4、图件的内容与图幅的数量二、水文地质图系的种类:1、基础性图件;2、要素性图件;3、综合性图件;4、应用性图件三、水文地质报告:1.序言2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下水资源评价5 .地下水开发运用与保护6.结论和建议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一、概述1、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重要涉及含水层的渗 透系数K和导水系数T、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S (也叫弹性给水度ue)、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r (重 力给水度臼)、弱透水层
10、的越流系数。及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等。2、水文参数是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数量指标,重要涉及降水入渗系数a、潜水蒸发强度、灌溉水回 渗补给系数m等。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统称为水文地质参数二、给水度1、含义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 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水量体积。2、影响因素饱水带的岩性、潜水埋深、排水时间、水位变化幅度等。三、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概念1、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 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m/d或cm /
11、 s。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 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2、导水系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 是m2/d。导水系数只合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中无意义。四、储水率和储水系数的概念1、储水率储水率表达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应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 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用L表达。2、储(释)水系数储水系数表达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 (或储存)的水
12、量,用S表达。3、储水率与储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等于其储水率与含水层厚度之积,它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完全是弹性水量,承 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也称为弹性储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Ue)。五、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概念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是表达越流特性的水文地质参数。越流补给量的大小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K,及厚度m,有关,即K,愈大W愈小,则越流补给的能力就愈大。1、越流系数。越流系数表达当抽水含水层和供应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 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的单位面积的水量。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越流系数越大,通过的水量就愈多。2、越流因素B越流因素B或称阻越系数,其值为主含水
13、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的倒数的乘积的平方根。弱透水层的渗透性愈小,厚度愈大,则越流因素越大,越流量愈小。越流因素和越流系数的测定方法 也是野外抽水实验,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书籍。六、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a是指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a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土层的岩性和上层结构、 地形坡度、植被覆盖以及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形式等,一般情况卜.,地表土层的岩性对a值的影响最显著。降水入渗系数可分为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数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它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入渗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系数,其值变化于。1之间。第八章地下水水质评价一、饮用水水
14、质评价:1.感官性状;2 一般化学指标;3毒理学指标;4细菌学指标;5放射性指标二、锅炉用水水质评价水在高温高压的锅炉中可以发生各种不良的化学反映:重要有成垢作用、腐蚀作用和成泡作用等。这些作用 对锅炉的正常使用会带来非常有害的影响,而这些作用的发生与水质有关。因此,对锅炉用水必须进行全面 评价。1、成垢作用概念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禽子、化合物可以互相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 作用。(2)形成机理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Ch、CaSCU、CaSM Mg(OH)2、MgSM A12O3 FezCh和悬浮物的沉渣,其形成机理:Ca2+ 2HC O3-=Ca C
15、03 ) + H 2O+CO2 tMg 2+ 2 HCO3=Mg C 03 I +H2O+C 0 2 tMgCO3+H2O= M g (OII)2 I +H2O+CO2 t(3)危害锅垢会影响传热、浪费燃料、减少锅炉的效用,有时可使炉壁受热不均,炉壁过热融化烧蚀,甚至引起锅炉 爆炸。三、地下水的侵蚀性评价1、分解性侵蚀指酸性水溶滤氢氧化钙及侵蚀性C0,溶滤碳酸钙,使水泥分解破坏的作用。可分为一般酸性侵蚀和碳酸侵蚀 两种。2、结晶性侵蚀又称硫酸盐侵蚀,是指水中的SO?-进入混凝土空隙,形成石膏和硫酸铝盐晶体。这些新化合物因结晶膨胀作用体积增大(例如石膏可增大1-2倍,硫酸铝盐可增大2.5倍),导
16、致混凝土强度减少,以致破坏。3、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又称镁盐侵蚀,其侵蚀机理重要是水中弱盐基硫酸盐阳离子的侵蚀,即水中Mg。、Fe2+、Fe3+、C u2 Zn2NH4+等与水泥发生反映使混凝十.强度减少,甚至破坏。例如水中MgCI2与混凝土中的Ca (0H)2反映,形成Mg(OH) 2和易溶于水的CaCLo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的评价指标为弱盐基硫酸盐阳离子总最Me,重要用于被工业废水污染的侵蚀性鉴定。四、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方法1、水质标准法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的评价,除了遵照水质标准GB5084-92外,还必须考虑温度的下限、盐分的类型、有机物类 型、灌溉方式等问题。在水资源十分缺少的干旱灌溉区,
17、灌溉水的含盐量可适当放宽。2、钠吸附比值法钠吸附比值(A)法是美国农田灌溉水质评价采用的种方法,它是根据水中钠离子与钙、镁离子的相对含量来判 断水质的优劣。钠吸附比值(A)采用下式计算:3、盐碱度法我国河南省地矿局水地质队提出的盐度、碱度的评价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1 )盐害:重要指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盐分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水质的盐害限度,可用盐度表达。盐度,就是液态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最大危害含量(单位为meq/L)。其计算方法为:当 vNa+yC+v S04?时,盐度=vCI+ y S 042;Y Na+rCI + ySCU?时,盐度=v Na*(2)碱害:也称苏打害,重要是指碳酸钠
18、和重碳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水质的碱害限度用碱度表达。碱度就是液态下重碳酸钠的危害含量(meq/ L)。其计算公式为:碱度=(YHCO3+YSO42)(vCa2qvMg2.)如计算结果为负值,则以盐害为主。(3)盐碱害:即盐害与碱害共存。当盐度大于10时,并有碱度存在时,即称为盐碱害。这种危害,一方面能使土 壤迅速盐碱化,另一方面又对农作物的根部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农作物死亡。(4)综合危害:除盐害碱害外,水中的氧化钙,氧化镁等其他有害成分与盐害一起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的危 害,称为综合危害。综合危害的限度重要决定于水中所含各种可溶盐的总量,所以用矿化度(g. /L)来说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19、评价方法小结:1、水质标准法2、钠吸附比值法3、灌溉系数法4、盐碱度法第十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水源地的选择1、水源地应尽也许选在含水层透水性好、厚度大、层数多、分布较广地段上;(1)在冲洪积扇的中上部砾石带和轴部,冲积平原的古河床;(2)厚度较大的层状似层状裂隙岩溶含水层;(3)延续深远宽敞的断裂带及其他脉状基岩含水带。2、水源地应尽也许选择在能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能充足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 段:(1)基岩地区经常选在集水条件最佳的区域性阻水界面的上游一侧;(2)在松散地层分布区,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3)在岩溶地区,水源地最佳地选择在区域地下
20、径流的排泄区附近。3、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避免新旧水源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和矿山 排水之间产生矛盾:4、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滑坡等有害地质作用的地段上。5、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的地段上:(1)把水源地选择在远离城市与工矿公司排污排废区的上游;(2)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地段;(3)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沙的流砂层或岩溶充填带。(4)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也许性,最佳把水源地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 方。6、从经济、安全和扩建前景方面加以考虑。(1)在满足水量、水质规定的前提下,为节省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专门 水文地质学 复习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