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戊戌变法教学设计赵静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 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对本课的要求 是: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的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本 课主要有两个部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面 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仅仅存在103天的“百日维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 的政治改良运动,又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 发展。二、学情分析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历史知识基础。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所提高。 但是对戊戌变法这段历史还是陌生的,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通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 以及观看历史剧对这段历史也会有浅显的认识。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理清线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而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及影响。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对公车上书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 的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提升了分析、理解和综合概括的能力。通过学习, 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
3、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影响。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南海大阅兵中的最强武力。教师设问:2023年4月11日北京进行南海军演引起世界关注,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 受?今年是戊戌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不断走向富强。120年前,中国也是戊 戌年,那时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番场景呢?今天我们就通过第6课戊戌变法,找寻答案。(设计意图)学生刚学过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了解到中国的落后, 被列强欺凌。以热点时政“南海军演”切入主题,感受到中国的强大,形成强烈对比、心 灵震撼,激发了学
4、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创造一种渴望探索中国道路的好奇心。【讲授新课】材料一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教师设问:这张时局图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形势?(参考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国处于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中,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地加深了。)(设计意图)引用时局图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但中国人没有放弃 过抗争和探索。视觉上的冲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过渡)古老的中国被列强的大炮逼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征程,洋务运动随着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破产。面对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我们会放弃抗争和探索 吗?(一)公车上
5、书揭序幕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 “自强”的口号发 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李捷、王顺生主编:中国近代史纲要,3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教师设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中国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材料三 在1895年春天,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同到北京参加会试。当中国被迫于 这一年4月和日本在下关签订屈辱的和约时,康有为立即抓住这个机会鼓动和他一起应试 的士子坚决反对和约,并向朝廷请愿要求变法维新。敦促朝廷
6、拒绝和约,着手改革。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245页,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国人作何反应? 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反应:上书请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批准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举国震 惊,尤其在京应试的举人们更是感到奇耻大辱。康有为和梁启超明白要挽救时局,避免国 土被瓜分,必须立即行动。于是,联合了在京应试的18省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政 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场著名的“学生运动
7、”就是公车上书(公车泛指入京应试 的举人)。这次上书行动虽然受到顽固派的阻挠没有成功,却在全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设计意图)公车上书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材料解读,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人物和 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公车上书的目的是什么?公车上书为什么失败?与之前的洋务 运动有什么不同?学生多问多思,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公车上书后,维新派见上书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于是开始想办法让更多的 人了解、接受维新思想,他们想出了什么样的方法呢?结果如何呢?(二)办报建会促发展材料四 这时,康、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组建和参与学会及报纸。1895年9月, 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 人教八 年级 上册 近代 探索 中国历史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