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docx
《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确保工作面回采最低安全推进速度的措施采空区中只有自燃氧化带范围内的浮煤才有可能发生自燃,然而 也并非进入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浮煤都一定会自燃,因为,煤自燃在 低温阶段是一个煤蓄热升温的缓慢氧化放热过程,采空区浮煤自燃还 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而且由于工作面不断推进,采空区漏风状态、氧 浓度分布状态和煤体温度变化、自燃条件均发生变化,使得采空区自 燃“三带”范围动态移动。因此采空区浮煤要自燃,还需要具备足够 的时间维持该区域的条件不变,即维持时间必须达到:式中:为浮煤的最短发火期,do根据矿井的统计资料,2#煤: =83d; 5#煤:=78do也就是说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小于工作面散热带到采空区窒熄带
2、 的最大距离和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之商时.,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即式中:为工作面最低安全推进速度();为工作面自燃氧化带最大宽度0,取工作面进风顺槽侧,为65m。根据以上公式计算:2#煤:=65/83 处0. 783m/d5#煤:=65/780. 833m/d即当2#煤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大于0. 783m/d时; 5#煤采煤工作 面推进速度大于0. 833m/d时、工作面无自然发火危险。在正常回采过程中,由生产科合理组织安排工作面的推进度,确 保工作面回采的最低安全推进速度;如果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设备异工作面任一测点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必须临时封闭工作面, 采取连续注惰性气体或其它可行性防灭火措施
3、,且进行封闭施工作业 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a、工作面出现烟雾、煤油味等现象;b、监测到烯燃、快烧类气体,或CO以外的矿井防灭火专项设 计中确定的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c、监测到CO浓度升幅210ppm/d,且呈上升趋势。d、在一个最短发火周期内工作面未推过氧化带时。2、注氮工艺在风井工业场地附近建设注氮系统,采用GT-700地面固定式制 氮机,一用一备,负责向井下注氮,大巷内敷设D168 X8mm黄色注氮 无缝钢管,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敷设D108X5mm黄色注氮无缝钢管埋 入采空区,前端连接0.5米堵头花管,花管斜向上指向采空区。每个 注氮释放口均与注氮支管连接,支管的长度取决于采
4、空区自燃带与窒 息带分界线距工作面的距离(初步为50米),当氮气释放口进入采空 区窒息带不需要注氮时,在工作面运输顺槽内关闭切断与其注氮主管 路联系。每个注氮支管与主管路之间安设三通、流量计。3、注氮管路布置2#煤层管路布置为:地面集中注氮站一11采区回风平胴-11采区2#煤回风上山一各 工作面运输顺槽一工作面采空区。5#煤层管路布置为:地面集中注氮站fl 1采区回风平胴-*11采区2#煤回风上山-*1#石门一 5#煤回风上山一各工作面运输顺槽一工作面采空区。4、注氮安全技术措施1)对采空区进行注氮防灭火前,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注 氮量以专项措施为主。2)向井下送氮气前,经过地面的氮气传
5、感器检查氮气浓度,氮气 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97%时,严禁向井下送氮气。3)注氮时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顺槽氧气浓度监测,发现氧气浓度 低于18%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 度大于18%时,方可恢复工作。4)注意检查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瓦斯涌出情况,若发现采空区大量 涌出瓦斯,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可适当降低注氮强度。5)注氮管第一次向采空区注氮,或者停止注氮后再次注氮时,应 利用工作面附件的三通阀门,先排出管内空气,避免将空气注入采空 区去。6)采空区受通风负压影响,需采取一定的封堵措施,减少漏风量, 才能达到较好的惰化效果。7)操作过程中要每小时检查制氮机运行状态并记录参
6、数,同时检 查制氮机各部位接头、管路的密封情况,加强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当发生故障又无法处理时应先停机。五、束管监测系统1、矿井采用JSG-7型煤矿自燃火灾监测系统,实现在线监测。2、回采工作面沿回风顺槽布置三趟束管,分别吊挂于上隅角、 老塘及自燃带,根据回采速度不断移动。3、地面设置气体化验室,采用双回路供电,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每周对上隅角、老塘、井下密闭等地点进行人工采样化验, 根据化验数据,判断煤氧化程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5、束管化验室操作人员每天对井下进行抽气化验,发现异常, 迅速向通风科及分管领导汇报,及时处理。6、有CO出现说明煤已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此时应加强监测,
7、如 果CO浓度呈持续稳定上升趋势,表面煤的氧化进入迅速氧化阶段, 应发出预警,采区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如果在有CO存在的前提下, 检测出C2H4,即可作出煤已自燃发火预报,此时煤已进入加速氧化 阶段,必须采区切实有效的防灭火措施;如果检测出C2H2,应视为 煤已产生较高温度,进入激烈氧化阶段,并可能出现明火,报告总经 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六、自燃发火预测预报1、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站:根据矿井防灭火的需要,对回采工作 面上下隅角、进回风顺槽、支架间,密闭观测孔、密闭墙四周、带式 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T5m处等地点。2、在上隅角安设CO、温度传感器。02传感器,在距工作面10 15m的回风流中、距
8、回风巷回风口 1015m范围内及带式输送机下 风侧10-15m处各安设一台C0传感器,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24ppm、 温度传感器报警点为226。,监测数据适时上传对传感器要按规定 标校调试,确保仪器灵敏可靠。每5组支架为一个观测点,每班由瓦 斯员进行检测。每班至少检查一次。3、瓦斯员随身携带CO检查仪,每班对工作面回风隅角气体情况 检查不少于3次,检查内容:CO、C02、CH4气体浓度、温度等。一 旦发现异常,及时用CO检查仪与CO传感器对照,并汇报调度室、通 风科,听从安排。4、通风科每周作一次煤层自燃的分析和预测,报相关领导审阅。5、通风调度每天对CO浓度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或
9、明 显上升趋势要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和通风部门,服从领导安排。6、每天对上隅角气体进行束管采样,束管进采空区为3芯,每 周人工采样,用色谱分析仪及时进行分析,判断遗煤氧化程度,发现 温度上升明显、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CO或增加较快时,要立即汇 报调度室、通风科、通风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通风科立即组织相关 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分析现场情况,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将温度及 CO浓度降下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七、构筑防火门在工作面风、运巷(防火门位置应距其关闭后的全风压巷道小于 6m)各设置一道防火门,墙体采用不燃性材料应全断面构筑,墙体厚 度不得小于600mm,四周与巷壁掏槽深度不得小于300mm,墙垛不
10、漏 风。运输顺槽防火门上风侧、回风顺槽防火门下风侧均备有堵风沙袋, 防火门平时敞开,一旦工作面着火,能及时关闭,同时用沙袋封堵下 部漏风,隔断风流。八、采空区密闭1、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密闭。2、采空区密闭采用双墙夹不燃性充填材料的形式。两道密闭各厚至少1m,中间至少留有0.51m的空隙,填加不燃性充填材料(黄 土)。密闭墙留设三根管孔,一个用于注浆、注氮;一个用于密闭墙 内排水;另一个用做气体观察孔(束管孔),便于观测密闭墙内气体涌 出情况和密闭墙内外压差,及时掌握密闭墙体漏风情况,一旦采空区 内有巨大冲击压力时,及时进行泄压。3、工作面停采后在上下隅角分别建一道防火墙,
11、减少向采空区 漏风。4、对停采线进行大量灌浆。常等特殊情况无法保证最低安全推进速度时,加强阻化剂的喷洒措施, 视情况启动注浆注氮措施。二、喷洒阻化剂措施考虑工作面回采时间及煤层自燃发火周期,阻化剂采用氯化钙。1、设备及工艺参数(1)采用町-24防灭火阻化多用泵,两泵一箱,一用一备配套电机3KW双电压(380 / 660V)防爆电机最大流量24 m3/h最大压力3. OMpa最高工作压力2. 5mpa(2)1.2m3阻化剂溶液箱;(3)曲轴连杆机构;(4)过滤器;(5)电器开关;(6) 4)13高压胶管阀门;(7)气雾发生器;(8)KJ*13mmX25m的高压胶管4根2、工作面底板浮煤喷洒量,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止 工作面 采空区 自燃 发火 专项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