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南岸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南岸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南岸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南岸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L论述类文本阅读桥的运动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在面标志,应 当是不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人名)与女子期于梁 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 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 断、分秒不停的。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 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
2、簧的,就 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 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泥土 发生变形。桥墩也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 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 地了。通过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变形,桥上的一切重量就都逐层传递,最后到达桥下的土 地中,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抗所平衡。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 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使桥梁整体发生震动。此外,桥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 暴雨中,
3、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 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 基中发生移动。止匕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种 种的动而引起的桥的变形,加上桥上重量和桥本身重量所引起的变形,构成全桥各部的总 变形。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不像车船行走。但是,天地间没有 完全固定的东西,桥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桥的运动 是桥的存在形式。1.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夫传言不可以
4、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提,狸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 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 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豁,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 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日:“乐正夔注一足,信 乎? ”孔子日:“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 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日:夫乐, 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 足矣。故日夔一足,非
5、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 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信: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键汲:打水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闻而审,则为福矣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C.有闻而传之者日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拔剑撞而破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 核查。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 误解、误传。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
7、、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3分)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3分)参考答案:5、A.的确,确实。6、B (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 “于”是“介词,比”。C项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的“之”是“代 词,这件事”。)7、D项,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 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 的孔
8、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8.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参考译文】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猥,猥似 禄猴,狮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 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 吴王从太宰钻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 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凡
9、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 “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 ”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 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 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 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 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 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 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
10、一个人。”有人听 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 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 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 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 过黄河。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 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 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
11、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5.文言文阅读(19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 -O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 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 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 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 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费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
12、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 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 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 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 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 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 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13、”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4.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对:对答素:向来夜:在夜晚殊:不同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B.万里素奇天祥志节C.天祥夜亡入真州D.天祥临刑殊从容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 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 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 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14、/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 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 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 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 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 被送往京师
15、。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6分)(1)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7分)参考答案:4. D5. B6. C7.(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5分)(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 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5分)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 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 的语境,根据上下文
16、推断出其词义,D项,殊,特别。所以选D。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抓住句中“一旦、无、吾、故、而”这几个标志性词语, 再结合句意就可做出正确选择。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 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元朝都城” 应为“元军军营”。所以选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 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
17、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 惯译出。翻译时需重点翻译的词语:(1) “庶”,句式一一定语后置句。(2)两处省 略;古今异义词“左右”;虚词“遂”和“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 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 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 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
18、愈急,皇上下诏号召 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 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 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 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 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 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 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
19、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 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 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 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 皇上,能这样做吗? ”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 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 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 望? ”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
20、之人呢?只愿赐死 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 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 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 (3分)(2)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 (3分)参考答案:(1 IMS吃的是福委接修,住的是有NH、* BP陡生
21、活衣两也没有&殳X学的分,投有故鼻己的理总.因此受到孔子;W0曼(3分)2)孔孑认为只追求惠尚的道窟.思2历,也乐在H中.但知果是王合于谟的富贵K坚决不干检9.这两段文字体现扎子女的乐道的融包C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 改。(4分)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 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 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 改为;( 2 )将 改为;(3)将 改为;(4)将 改为 o参考答案:(1) “
22、光临”改为“回到”;(2) “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银”;(3) “高足”改为“学生”;(4) “欣慰”改为“高兴”。【评分要点】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如 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O O你得能同 情同理,能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 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之 风了。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 “我”的地方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
23、乡怀人、历史咏古也能更历史性地看待此间的世界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 “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A. B.C.D.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语言表达的连贯。段落的主要意义涉及现代人要通过读 诗、体会感悟诗歌去谈论诗歌进而陶冶情怀。在确定句序时要注意内容的前后对应关系。 对应后文的与诗人拥有同样的情感体验;对应后文的与诗人相同的理念,谈用 同理心看待历史、世界;对应后文“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 此才能一起谈论诗”,故放在最后。9 .成语中有很多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如投鼠忌器,意为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广东省 肇庆市 高要 南岸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