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三校改革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三校改革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三校改革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三校改革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与实践(共3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蹒跚(pan)A.蹒跚(pan)踌躇(chii)倔强(jiang)潜滋暗长(qian)B.秀顽(qi)婆娑(suG) 遏制(6)C.洗涤(di)濒临(blng) 记载(z&i)恢恢欲睡(ydn)瞠目结舌(cheng)D.推崇(chong) 遒劲(jing) 雕镂(lou) 笑容可掬(ju)(2分)下文中空格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2、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A.探穿爬抓提倾B.摸穿爬攀缩歪C.探穿爬攀缩倾D.探越爬攀提倾2. (3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 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A.B.C.D.(3分)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
3、断错误的一项是()A. “清国留学生”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 土山。(夸张、比喻)D.(我)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用修辞的特点,根据句子内 容来分析。【解答】ABC.正确;D.有误,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 的文人。故选:Do(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 体体现。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C.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
4、这届毕业典礼。D.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 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 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有误,搭配不当,“花香”不能“看到”,可将“和沁人心脾的花香”删去;C.有误,产生歧义,“其他学校领导”是指别的学校,还是指学校里除校长、副校长 以外的领导,产生歧义,可将“其他学校领导”改为“学校其他领导”;D.有误,缺少主语,可将“通过”或“让删去其一。故选:Ao(3分)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爱
5、莲说的作者刘禹锡,北宋哲学家,著名诗人。B.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选自陶渊明集。通过对桃花 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 活不满。C.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一句中有3 个介词。D.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新闻的躯干,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词性及文体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相关 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有误,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不是刘禹锡。B.正确。C.有误,“过铁道
6、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一句中 有“过”“将”“在”“起”四个介词,不是三个介词。D.有误,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的 躯干是主体,不是导语。故选:Bo(7分)古诗文默写:(1)王维使至塞上表现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2)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湾次北固山下)(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同学们在班里玩起了 “飞花令”。这次的指定字是“花”,可用钱塘湖春行中 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回答。(【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 种
7、行酒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 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老骥伏杨(注意“骥”的书写)(3)江入大荒流(4)夕日欲颓(注意“颓”字的书写)(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9分)某市火山口公园引进“恐龙园”,园内30多种逼真的巨型恐龙让人仿佛置身于 白垩纪神秘的热带雨林中。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参观“恐龙园”之后开展了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
8、问题。(1)【材料研究】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 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 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逐渐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2)【口语交际】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 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 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的故事。为此,八年级(3)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 “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
9、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 全校大会上发言。50字左右。【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求根据题干内容,补写结论。可根据“恐龙 因为成为史上最庞大的动物而灭绝,大象、长颈鹿、大熊猫随着自我膨账,逐渐沦落为 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据此总结作答。(2)本题考查写开场白。本题要紧扣“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 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解答】答案:(1)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2)示例:同学们,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 境,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二、综合与提升(共48
10、分)(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 “漏断”“省”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说说 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 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 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 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
11、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借助于诗句的理解作答。“漏断人初 静”意为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漏断可理解为深夜;“有恨无人省”意为心里有 恨却无人能懂,省理解为知晓、懂得。(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上片营造了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而作者作为幽人 “如孤鸿独步其间。下片中“寂寞”一词点题,表面描写的意象是孤鸿,实则写自己, 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无人省”、“不肯栖”、“沙洲冷”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许、 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答案:(1)漏断:深夜省:知晓(2)本词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 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
12、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 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 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3. (14分)阅读愚公移山),回答各题。愚公移山列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建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 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13、之孀妻有 遗男,始齿匕 跳往助之。寒暑之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因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共诚,命夺峨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惩:苦于易:更替,交换(2)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何苦而不平?(3)文中“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用自己的话
14、说说“诚”所指的内容是什 么?【分析】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 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 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 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 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 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 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 到渤海边上
15、。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 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 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 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 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
16、一座放 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 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句意为:冬夏换季。易:更替,交换。(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指,直。汉阴,汉,就是汉
17、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句 意为:(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句中重点词语有:何,为什么。苦:愁。句意为:(还)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大 山)呢?(3)本题考查概括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 语句,概括“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诚”所指的内容即可。阅读全文, 了解内容,结合关键语句“杂然相许;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批,跳往助”概括为: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 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 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再有“子子孙
18、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 愚公坚信大山一定能铲平,根据这些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答案:(1)苦于更替,交换(2)(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还)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大山)呢?(3)指愚公坚信人力无穷尽的信念和世代坚持不懈将大山铲平的决心。4. (14分)阅读从短到长,完成下列各题。从短到长我曾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 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前进一步”把短变成了长,不是“取 长补短”。由此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 长。短,激斗志。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
19、从小就有成为演说家的梦想,但是他 小时候却离一名演说家的才情相距甚远。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 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儿当演说家的天赋。这样的生命之“短”,并没有让他退 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决心,于是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头练习发音,面对呼啸的海风 吟诗锻炼气息,肩头上方悬挂两柄剑改掉耸肩的毛病。O短,激志气。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司马迁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谓人生 “短”之极致。可也正是这个“短”,激发了司马迁完成照耀尘寰的史记的志气。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 的困
20、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气馁,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他们都是在生命之“短”中, 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发愤”之后才有“为作”也。司马迁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 了激发自己志气的凭借,忍辱负重,成就了史家大业。短,激才情。生命中的“短”,能够让人思想沉入生命的最深处,去反思自己,发现 自己,激发人的才情。史铁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双腿残疾,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失去 了远足的快乐、奔跑的快感。人生之“短”折磨着史铁生,但是,他经过苦苦的挣扎, 不断思索人生的真谛,把思想转换成文字,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绮少伟男”,所谓“寒门 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没有道
21、理的。当然,谁也不想用国家的动乱来换诗歌的 辉煌,谁也不想用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来成就后半生的富贵荣华,而现实的残酷也是一 种真理,正是这些“命运苦短”才激发了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阳光。总之,短是长的一条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相信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 “短”,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将生命的“短”变为生 命中的“长”。(取材于刘德福从短到长)(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在文章第段结尾处补写一句话,建立论据与分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3)请分析第段论证过程。【分析】这篇文章开头列举事例,引出中心论点: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 下,“短”可以转化为
22、长;接着从“短,激斗志” “短,激志气” “短,激才情”等三 个方面具体论述;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 (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 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一段的结尾处: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 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长。(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结合第二段的内容,根据题目的提示来完成。结合第二段内容 可知,先提出“短,激斗志”的观点,然后列举德摩斯梯尼的事例;结尾处应该是总结
23、语句,因此可以补充为:德摩斯梯尼直直面自己生理上致命的“短”,并发奋努力克服 其“短”,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首先提出观点:短,激才情;然后 指出短激才情的原因:生命中的“短”,能够让人思想沉入生命的最深处,去反思自 己,发现自己,激发人的才情;最后举史铁生失去了双腿,思考人生真谛,把思想转换 成文字,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的例子,具体论证“短,激才情”的观点。答案:(1)短”不是恒定不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三校改革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 韶关市 始兴县 校改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81091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