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pdf





《最新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2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8 ISBN 978-7-5183-4800-8 .中.国 国 自.天然气工业研究报告中国2021.F426.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160311号选题策划:庞奇伟责任编辑:张 贺 常泽军 吴英敏责任校对:郭京平封面设计:汤 静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
2、安华里二区 1 号楼 100011)网 址:http:/编 辑 部:(010)64523546 图书营销中心:(010)64523633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8月第1版 2021年8月第1次印刷7871092 毫米 开本:1/16 印张:5字数:100千字定 价:50.0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图书营销中心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编委会(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主任:任京东凌月明 隆国强副 主 任:刘 红 苏 迅 高世楫委 员:王 晶 王 越 王晓伟 孔繁荣 刘会友 朱兴珊 金淑萍 赵忠勋 郭焦锋 韩景宽 编写单
3、位: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支持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出版和翻译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前 言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碳达峰、碳中和引发社会经济深远变革,极端气候及网络安全事件多发给全球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能源革命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展现强劲韧性和活力。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国家
4、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储气能力实现翻番,科技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天然气“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天然气行业要立足“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新形势,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能源增量需求,推动天然气对传统高碳化石能源存量替代,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下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录一、2020 年国内外天然气发展概况 1(一)世界天然气发展 1(二)中国天然气发展 3二、“十三五”中国天然气发展回顾7(一)国内资源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储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7(二)多元供应体系
5、持续完善,“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 8(三)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调峰能力短板明显改善 9(四)四大利用工程有序推进,消费规模保持增长 9(五)理论技术取得突破性创新,装备设施提升科技 水平 11(六)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政策机制配套日益 完善 12三、立足碳达峰目标和行业发展新形势,明确天然气发展 定位和发展战略 15(一)天然气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的重要 力量 15(二)全面构建安全可靠、有弹性有韧性的天然气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15(三)完善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 16(四)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融入国际天然气市场发展 16四、统筹“双碳”目标下发展和安全,引导行业
6、持续 高质量发展 18(一)兼顾低碳发展与产业接续,持续优化天然气利用 方向 18(二)碳达峰加快天然气发展步伐,要大力提升勘探开发 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不断增强供应可靠 性及灵活性 19(三)管网改革带来市场格局重构,需要建章立制、试点 先行,不断完善配套实施细则 20五、2021 年中国天然气发展展望 21结 束 语 231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一、2020 年国内外天然气发展概况A(一)世界天然气发展上游产量出现下降,勘探活动有所回落。2020 年,受新冠疫情与低油价双重冲击,世界天然气产量为 3.85 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3.3%。其中,美国、俄罗斯-中亚地区和拉美地
7、区产量分别下降 154 亿立方米、321 亿立方米和 194 亿立方米。2020 年,全球天然气勘探活动有所回落,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 188.1 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1.2%,但在黑海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奥特尼瓜盆地、苏里南盆地、桑托斯盆地等地区风险勘探仍获重大突破。天然气消费区域分化明显,主要经济体消费有升有降。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全球范围产品生产与贸易,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4.5%。2020 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 3.82 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2.3%。北美地区天然气消费量 1.03 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2.6%。其中,美国消费量 8320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加拿大消费量
8、1126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4.7%;墨西哥消费量 863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2.2%。欧洲天然气消费量5411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2.5%,工业和发电用天然气大幅下A 本节世界天然气储量、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数量及增速主要来源于BP世界能源统计,天然气液化能力和项目的数据来自埃信华迈(IHS);中国天然气储量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20)。中国天然气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统计局,天然气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海关总署。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2021)2降是主因。亚
9、太地区消费增速放缓,天然气消费量 861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0.1%,中国需求增速先抑后扬,全年同比增长 6.9%;日本主要用气行业需求低迷,同比下降 3.7%;韩国全年需求稳中有升,增长 0.8%;印度天然气消费小幅增长0.3%。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供需总体宽松,贸易合同形式更加多元。2020 年,世界 LNG 贸易量 4879 亿立方米,同比上升 0.6%,LNG 进口增量主要来自亚洲,出口增量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进口方面,亚太地区进口总量34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欧洲进口总量114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3.8%。出口方面,美国出口量 614 亿立方米,同比增
10、长 29.2%;俄罗斯出口量 40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3.1%;澳大利亚出口量 106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2%;卡塔尔出口量 1061 亿立方米,首次被澳大利亚超越。2020 年,全球新签合同的期限缩短,合同量缩小 20%,以 100 万 200 万吨合同为主,新签 LNG 合同定价仍以与油价挂钩为主,占比约 79.7%,与油价挂钩的平均斜率降至 10%11%。2020 年,国际天然气价格总体表现前低后高。美国亨利中心(HH)天然气年均价格 1.99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比下跌 20.7%。荷兰产权转让设施指数(TTF)天然气年均价格 3.07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比下跌 23
11、.5%。普氏日韩标杆指数(JKM)天然气价格年内波动较大,4 月跌至历史最低 1.94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21 年 1 月暴涨至 28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3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速,新冠疫情冲击下天然气发展保持强劲韧性。欧盟、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和南非等国家或地区纷纷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行动目标。欧盟 2019 年提出的“将 2030 年温室气体减排从原来的较 1990 年下降 40%提高到下降 55%,以及 2050 年实现气候中性的目标”已经在 2021 年通过立法进行确认。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欧盟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
12、排放量同比减少 10%。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下降最多,几乎所有成员国石油消费也出现下滑,但天然气消费在 12 个成员国逆势增长。美国 2021 年初加入巴黎协定,政府宣布提高减排目标,承诺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 2005 年减少50%52%和不迟于 2050 年实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美国2020 年能源消费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 11.6%。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下降 19.1%,石油消费下降 11.8%,天然气和核电消费降幅最小,分别只有 2.3%和 3%。2020 年美国天然气发电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加 3%。美国电力行业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2005 年下降 32%
13、,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天然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二)中国天然气发展产量增长连续四年超百亿立方米,新增储量再创新高。“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峰水平。2020 年,全国天然气产量 1925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9.8%。其中,煤层气产量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2021)46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3.5%;页岩气产量超 20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32.6%;煤制天然气产量 4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快于消费增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20 年,天
14、然气探明新增地质储量 1.2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 10357 亿立方米、1918 亿立方米、673 亿立方米。页岩油气勘探实现多点开花,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页岩气增储上产的资源基础。“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能力明显提升,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四大进口通道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中俄东线中段、青宁管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2021 年采暖季前地下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14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0亿立方米,增幅创历史新高。主要供气企业优化
15、淡旺季天然气进口资源配置,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协同配合,加强“联保联供联运”,增加资源串换互保互供,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天然气进口增速有所回落,全年进口均价有所下降,价格季节性波动加剧。受国产气快速增长和新冠疫情抑制需求等因素影响,中国天然气进口增速有所回落。2020 年,天然气进口量 1404 亿立方米,同比增加 3.6%。其中,全年 LNG进口量 6713 万吨,同比增长 11.5%;管道气进口量 477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8.9%。受新冠疫情抑制消费及国际油价大跌5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双重影响,我国天然气进口均价同比下降 23.5%。受淡季历史低价及冬季保供需求双
16、重拉动,全年 LNG 现货进口量 2717万吨,同比增长 28.9%,占 LNG 进口量的 40.5%,较 2019 年提升 6 个百分点。工业燃料、城镇燃气和发电拉动天然气消费增长。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3280 亿立方米,增量约 22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8.4%。中国天然气消费逐季回暖,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特别是四季度,伴随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叠加采暖需求大幅增加,天然气消费增速升至 12.9%,四季度消费量同比增加 110 亿立方米。从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和城镇燃气用气占比基本持平,均在37 38,发电用气占比 16%,化工用气占比 9%。分省看
17、,江苏消费量超过 300 亿立方米,广东、四川和山东 3 省份消费量超过 200 亿立方米,北京、河北、浙江、上海、重庆、河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 9 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量超过 100 亿立方米。“双碳”目标下国内天然气发展在能源体系中展现韧性。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我国的“双碳”发展目标,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低碳化发展,2020 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6.8%,同比下降 0.9 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8、24.3%,上升 1 个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2021)6百分点。中国 2020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 2.2%,其中煤炭消费增长 0.6%,原油消费增长 3.3%,天然气消费增长6.9%。7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二、“十三五”中国天然气发展回顾(一)国内资源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储产量实现快速增长各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指示精神,勘探开发投资总额创新纪录,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国内自产气供应能力跨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 1.36 万亿元,年均增长 7.0%。重点盆地和区域勘探获得
19、重大发现,靖边、苏里格、安岳、延安、川西、米脂、东胜、渤中 19-6 等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新区新领域获得新发现,新增库车博孜大北、川南两个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大气区。涪陵、长宁、威远、威荣和太阳等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十三五”时期,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5.6 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97 万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1.46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0.16 万亿立方米;建成国内首个年产 6000 万吨油气当量的特大型油气田长庆油田,天然气产能超过 300 亿立方米的两个大气区塔里木
20、和西南气区。2020 年,国内天然气产量比 2015 年增加 579 亿立方米,5 年增幅达 43%,“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量超百亿立方米,年均增长 7.4%。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2021)8(二)多元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四大进口战略通道全面建成,国内管网骨架基本形成,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基本实现,气源孤岛基本消除。天然气多元供应体系不断完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永清段(北段、中段)建成投运,俄罗斯天然气实现直通华北。沿海 LNG 接收站布局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新增 LNG 接收能力 49
21、20 万吨/年,对重点地区冬季保供作用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更加活跃,海外资源进口实现多国别、多气源,资源来源国由 19 个增加到 28 个,国内采购主体明显增加。2020 年,天然气进口量比 2015 年增加 789 亿立方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 18%。积极推进干线管道建设和管网互联互通。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中俄东线(北段、中段)、中靖联络线、青宁线、天津深圳地区 LNG 外输管道等干线管道相继投产,“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长输管道 4.6 万千米,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约 11 万千米。20182020 年集中实施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天津、广东、广西、浙江等重点地区打通瓶颈,基本实现
22、干线管道“应联尽联”,气源孤岛“应通尽通”。天然气“全国一张网”骨架初步形成,主干管网已覆盖除西藏外全部省份,京津冀及周边、中南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保障华北、长三角、东南沿海等重点区域天然气9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供应。(三)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调峰能力短板明显改善各方储气责任进一步压实,基本形成了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 LNG 接收站储罐为主,其他调峰方式为补充的综合调峰体系,在调节季节峰谷差、满足冬季高峰用气需求、保障重点地区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大幅提升。大港、华北、呼图壁、相国寺、金坛等已建储气库(群)持续扩容改造,中原文23、辽河双 6 等新
23、建储气库相继建成投产。2020 年,全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群)总工作气量比 2015 年增加 89 亿立方米,增幅 160%。沿海 LNG 接收站储罐罐容实现翻番,2020 年比2015 年增加 566 万立方米,增幅 113%。20182020 年,通过三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支持,地方 3 天应急储气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 2020 年采暖季前,全国储气能力达到 234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 7.2%,比 2015 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四)四大利用工程有序推进,消费规模保持增长天然气在替煤、发电和交通等领域持续加大利用规模,多轮驱动的市场增长体系基本成型,通过供应侧与需求侧管理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天然气 发展 报告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