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课件3分解优秀PPT.ppt
《金属工艺学课件3分解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课件3分解优秀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钢的热处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思索与练习本章小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和方法;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和方法;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工艺编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工艺编制;热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热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驾驭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原理和主要内容;驾驭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主要内容其次节其次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第一节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及基本原理钢的热处理及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表面热处理第三节第三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钢的淬火与回火第五节第五节 钢的热处理新工艺简介和缺陷分析钢的热处理新
2、工艺简介和缺陷分析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及基本原理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二、钢在冷却时得组织转变;二、钢在冷却时得组织转变;2.1.1 2.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一)奥氏体的形成(一)奥氏体的形成(三)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限制(三)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限制(二)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二)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大多数机械零件的热处大多数机械零件的热处理都是须要加热到相变点理都是须要加热到相变点以上温度,使其全部或部以上温度,使其全部或部分得到匀整的奥氏体组织,分得到匀整的奥氏体组织,以便接受适当的冷却方式,以便接受适当的冷却
3、方式,获的须要的组织结构。获的须要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在加热或冷却金属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的温度过程中,发生相变的温度称为临界点(或相变点)。称为临界点(或相变点)。如图所示:如图所示:n n (1 1)钢铁材料的理论临界点是)钢铁材料的理论临界点是A1A1、A3A3、AcmAcm;n n (2 2)钢铁材料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标注是)钢铁材料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标注是Ac1Ac1、Ac3Ac3、AccmAccm;n n (3 3)钢铁材料实际冷却时的临界点标注是)钢铁材料实际冷却时的临界点标注是Ar1Ar1、Ar3Ar3、Arcm.Arcm.(一)奥氏体的形成(一)奥氏体的形成 钢的
4、奥氏体化:钢从室温缓慢加热,最终转变钢的奥氏体化:钢从室温缓慢加热,最终转变为奥氏体的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为奥氏体的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现已共析钢为例,将钢加热前原始组织为珠光现已共析钢为例,将钢加热前原始组织为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全过程用以下四个步骤来描述。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全过程用以下四个步骤来描述。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体晶核的长大;奥氏体晶核的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成分的匀整化。奥氏体成分的匀整化。(二)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二)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n n 1 1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的影响;n
5、 n 2 2化学成分的影响;化学成分的影响;n n 3 3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的影响。(三)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限制 1作用:限制奥氏体晶粒大小,是改善钢的组织和提高钢的性能的重要途径。2奥氏体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在实际的加热调价下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实际晶粒度”。通常实际晶粒度都大于其实晶粒度。GB6394-86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规定,晶粒度分为00、0、1、10级,共12级;级数高,晶粒细小,10级为最细晶粒。3 3奥氏体晶粒大小的限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限制:(1 1)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2 2)加入合金元素:例如:铬、钨、钼、钛等与)
6、加入合金元素:例如:铬、钨、钼、钛等与碳结合力强的合金元素;碳结合力强的合金元素;(3 3)合理选择原始组织。)合理选择原始组织。2.1.2 2.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变更钢在冷却时的组织变更(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三)马氏体转变(三)马氏体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1 1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奥氏体等温转变图(C C曲线)曲线)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是表示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是表示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的等温过程中,转变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度下的等温过程中,转变
7、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产物及产物量(转变起先及终了)的关系曲线图,产物及产物量(转变起先及终了)的关系曲线图,又称为又称为C C曲线图。曲线图。n n (1 1)A1A1线表示奥氏体与珠光体的平衡温度:左线表示奥氏体与珠光体的平衡温度:左边的一条边的一条C C曲线为转变起先线;右边一条曲线为转变起先线;右边一条C C曲线为曲线为转变终了线;转变终了线;n n (2 2)MsMs线表示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起先线。线表示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起先线。在在A1A1线上部为奥氏体稳定区;转变起先想左边是线上部为奥氏体稳定区;转变起先想左边是过冷奥氏体区;转变起先想和转变终了线之间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起先想
8、和转变终了线之间为奥氏体和转变产物的混合区;转变终了线右边为奥氏体和转变产物的混合区;转变终了线右边为转变产物区。转变起先线与纵坐标之间的距离,转变产物区。转变起先线与纵坐标之间的距离,表示过冷奥氏体转变所需的孕育期;表示过冷奥氏体转变所需的孕育期;n n n n (3 3)“鼻尖鼻尖”:550550左右,曲线上出现一个左右,曲线上出现一个拐点拐点,俗称俗称C C曲线的曲线的“鼻尖鼻尖”此处的孕育期最短,此处的孕育期最短,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转变速度也最快,这是因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转变速度也最快,这是因为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也遵循结晶的基本规律;为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也遵循结晶的基本规律;2 2过冷
9、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及性能n n 从从C C曲线图可知,随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温曲线图可知,随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温度的不同,等温转变分为高温等温转变和中温等度的不同,等温转变分为高温等温转变和中温等温转变:温转变:n n (1 1)高温等温转变(珠光体转变)。高温等)高温等温转变(珠光体转变)。高温等温转变温度范围在温转变温度范围在A1A1550550之间,由于转变温度之间,由于转变温度较高,远在具有较强的扩散实力,其转变为扩散较高,远在具有较强的扩散实力,其转变为扩散型转变,转变产物为铁素体薄层与渗碳体薄层交型转变,转变产物为铁素体薄层与渗碳体
10、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组织,通常把这些层近距不同的珠替重叠的层状组织,通常把这些层近距不同的珠光体组织分别称为珠光体(光体组织分别称为珠光体(P P)、索氏体()、索氏体(S S)和)和托氏体(托氏体(T T)。)。n n 珠光体层间距离越小,相界面越多,塑性变珠光体层间距离越小,相界面越多,塑性变形抗力越大,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形抗力越大,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有所提高。有所提高。n n (2 2)中等温转变(贝氏体转变)中等温转变)中等温转变(贝氏体转变)中等温转变的温度范围在的温度范围在550550MsMs之间。由于等温温度不同,之间。由于等温温度不同,贝氏体的形态也不同,
11、分别称为上贝氏体和下贝贝氏体的形态也不同,分别称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氏体。n n 上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在上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在550550330330之间,之间,原子扩散实力弱,渗碳体微粒已很难集聚长大成原子扩散实力弱,渗碳体微粒已很难集聚长大成片状,其典型形态称羽毛状,塑性和韧性较差。片状,其典型形态称羽毛状,塑性和韧性较差。下贝氏体形成温度在下贝氏体形成温度在550550MsMs之间,原子扩散更之间,原子扩散更困难,其典型形态为黑色针状,强度较高,塑性、困难,其典型形态为黑色针状,强度较高,塑性、韧性也较好,既具有较好的综合实力。韧性也较好,既具有较好的综合实力。n n 3 3亚共析钢、
12、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图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图n n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经奥氏体转变后,缓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经奥氏体转变后,缓慢冷却时,首先有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慢冷却时,首先有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说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出,说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共析钢差。定性比共析钢差。n n 4 4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n n(1 1)碳的质量分数的影响)碳的质量分数的影响n n(2 2)合金元素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影响n n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冷却转变n n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
13、转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表示钢奥氏体化后,在变图:表示钢奥氏体化后,在不同冷却速度的连续冷却条件不同冷却速度的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转变起先及转下,过冷奥氏体转变起先及转变终了的时间与转变温度之间变终了的时间与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过冷奥氏体的的关系曲线称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简称连续冷连续冷却转变图,简称连续冷却转变图。如图所示:却转变图。如图所示:n n (1 1)连续冷却转变图的特征:在高温区,组织)连续冷却转变图的特征:在高温区,组织转变起先线和转变终了线都滞后,向右下移动;转变起先线和转变终了线都滞后,向右下移动;在中温区,没有贝氏体转变区,及共析钢在连续在中温
14、区,没有贝氏体转变区,及共析钢在连续冷却时不发生贝氏体抓变;当冷却速度达到确定冷却时不发生贝氏体抓变;当冷却速度达到确定值时,奥氏体被过冷至低温发生马氏体转变。值时,奥氏体被过冷至低温发生马氏体转变。n n (2 2)在生产实际中,常利用同钢种的等温转变)在生产实际中,常利用同钢种的等温转变曲线来定性的分析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曲线来定性的分析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祖师和性能的祖师和性能 。n n 2 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产物的组织的性能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产物的组织的性能n n 以共析钢为例来说明:以共析钢为例来说明:v1v1、v2v2、v3v3、v4v4、vkvk分别表示不
15、同的冷却速度曲线,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冷却速度曲线,其中v1v1v2v2v3v3v4v4n n (1 1)v1v1相当于随炉温冷却的状况,与曲线相交相当于随炉温冷却的状况,与曲线相交于于700700600600左右,可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左右,可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为珠光体,硬度为物的组织为珠光体,硬度为2525220HBS220HBS;n n (2 2)v2v2相当于空气中冷却的状况,与曲线相交相当于空气中冷却的状况,与曲线相交于于650650600600,可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可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为索氏体,硬度为组织为索氏体,硬度为252535HRC35HRC;n n
16、 (3 3)v3v3相当于油中冷却的状况,先于转变起相当于油中冷却的状况,先于转变起先线相交,但没有与转变终了线相交,然后很快先线相交,但没有与转变终了线相交,然后很快冷却与冷却与MsMs线相交。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线相交。推断出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为托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物,硬度为织为托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物,硬度为454555HRC55HRC;n n (4 4)V4V4相当于水中冷却的状况,与曲线不相相当于水中冷却的状况,与曲线不相交,冷却很快,干脆与交,冷却很快,干脆与MsMs线相交,推断连续冷却线相交,推断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硬转变产物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
17、余奥氏体,硬度为度为555565HRC65HRC;n n (5 5)VkVk与与C C曲线曲线“鼻尖鼻尖”部相切,它表示使过部相切,它表示使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分解,而全部冷至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分解,而全部冷至MsMs以下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即钢在淬以下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即钢在淬火时为抑制非马氏体转变所需的最小冷却速度,火时为抑制非马氏体转变所需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该钢的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称为该钢的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n n(三)马氏体转变(三)马氏体转变n n 马氏体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当冷却速度马氏体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当冷却速度大于大于VkVk时,
18、奥氏体很快被过冷到时,奥氏体很快被过冷到MsMs温度,因温度温度,因温度较低,只有铁原子晶格的重建,过冷奥氏体中的较低,只有铁原子晶格的重建,过冷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不能扩散,被迫保留到碳原子已不能扩散,被迫保留到-Fe-Fe中,以铁中,以铁碳合金而言,这种碳在碳合金而言,这种碳在-Fe-Fe中过饱和的固溶体中过饱和的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用符号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M”表示,是一种单项的表示,是一种单项的亚稳组织,这一转变称为马氏体。亚稳组织,这一转变称为马氏体。n n1 1马氏体转变的特点:马氏体转变的特点:n n (1 1)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型的转变;)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型的转变;n n
19、(2 2)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的;进行的;n n2 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n n (1 1)马氏体是碳在)马氏体是碳在-Fe-Fe中德过饱和固溶体,中德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晶格畸变则随碳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马氏体晶格畸变则随碳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当WcWc0.25%0.25%时,马氏体晶格时,马氏体晶格c/ac/a1 1,即成了体心,即成了体心正方晶格。正方晶格。n n (2 2)依据组织形态的不同,马氏体通常可分为)依据组织形态的不同,马氏体通常可分为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和片状(针状)马氏板条马氏体(
20、低碳马氏体)和片状(针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两种:体(高碳马氏体)两种:n n (1 1)板条马氏体有一束束平行的长条状晶体)板条马氏体有一束束平行的长条状晶体组成,其单个警惕的立方体形态为板条状,在光组成,其单个警惕的立方体形态为板条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视察看到的是边缘不规则的块状,故学显微镜下视察看到的是边缘不规则的块状,故称为块状马氏体。这种马氏体主要产生于低碳钢称为块状马氏体。这种马氏体主要产生于低碳钢的淬火组织中。的淬火组织中。n n (2 2)片状(针状)马氏体游湖成确定角度的)片状(针状)马氏体游湖成确定角度的针状晶体组成,其单个晶体的立方形态呈双凸透针状晶体组成,其单个晶体的立
21、方形态呈双凸透镜状,因每个马氏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镜状,因每个马氏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所以粗略地说是片状。所以粗略地说是片状。n n (3 3)特点:低碳板条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特点:低碳板条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较高强度与较好塑性和韧性相协作的综合力学性较高强度与较好塑性和韧性相协作的综合力学性能。片状马氏体具有比板条马氏体更高的硬度,能。片状马氏体具有比板条马氏体更高的硬度,但塑性和韧性较差,脆性较大。但塑性和韧性较差,脆性较大。其次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一、钢的退火;一、钢的退火;二、钢的正火;二、钢的正火;三、退火与正火的选择三、退火与正火的选择。1 定义:定义:将钢
22、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确定时间,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确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2 目的:目的: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宜的加工硬度为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宜的加工硬度为170HB230HB););细化晶粒,匀整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力学性能;细化晶粒,匀整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力学性能;消退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消退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3 种类:种类: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和扩散退火 等多种。2.2.1 钢的退火钢的退火 软化软化温度时间(h)加热保温冷却1 定义:定
23、义:将钢加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 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2 目的:目的:细化晶粒、调整硬度;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消退碳化物网,为后续加工及球化退火、淬火等做消退碳化物网,为后续加工及球化退火、淬火等做 好组织准备。好组织准备。3 优点: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2.2.2 钢的正火钢的正火 硬化硬化2.2.3 退火与正火的选则 在选择退火或正火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应选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中碳钢也可选用正火;而Wc0.5%的碳钢、中碳以上的合金钢应选用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2)零件形态:对于形态困难的零件或大型铸件、正火有可
24、能因为内应力太大而引起开裂,则应选择退火;(3)经济性:正火比退火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在满足要求的状况下,应尽量选用正火,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一、淬火;一、淬火;二、回火;二、回火;2.3.1 2.3.1 淬火淬火n n 定义:定义:淬火时将钢件加热到相变点淬火时将钢件加热到相变点Ac3Ac3或或Ac1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以上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n n (一)淬火的目的;(一)淬火的目的;n n (二)淬火工艺;(二)淬火工艺;n n (三)淬火方法及其应用;(三
25、)淬火方法及其应用;n n (四)淬透性与淬硬性。(四)淬透性与淬硬性。n n (一)淬火的目的:(一)淬火的目的:n n (1 1)主要是使钢件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主要是使钢件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然后与适当的回火相协作,以获得机械零组织,然后与适当的回火相协作,以获得机械零件所需的运用性能。件所需的运用性能。n n (2 2)淬火与回火是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运)淬火与回火是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运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它们通常作为钢件的最终热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它们通常作为钢件的最终热处理。处理。(二)淬火工艺(二)淬火工艺 1 1、淬火加热、淬火加热 (1 1)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工艺学 课件 分解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