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综诉》2009年交通规划学会论文集.pdf
《《交通规划综诉》2009年交通规划学会论文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规划综诉》2009年交通规划学会论文集.pdf(10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 2009 年年会 暨第 23 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与实践 中国上海 二零零九年十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交通发展研究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认识 建国 60 周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及展望全永燊 潘昭宇 1 突出交通引领,构建枢纽都市、公交都市和畅达都市 新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之城乡交通总体规划解析杨 涛 张际宁 叶 斌 朱光远 杨 明 9 中国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陈必壮 杨立峰 王忠强 顾 煜 20 深港共建都市圈交通体系探索张晓春 田 锋 纪铮翔 27 畅通始于规划 重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发展现状及建议余 勇 楼肖华 高志刚 张启明 35
2、都市圈一体化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探析 马祥军 李朝阳 40 城际铁路对都市圈发展的影响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杨志刚 田 芸 46 北京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思路及建议刘雪杰 潘昭宇 李 先 孙明正 52 武汉市“十二五”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战略何继斌 李建忠 刘 金 57“十二五”期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吴玉荣 王逢宝 63 长春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类型分析及对策研究孙志华 69 论天津市公交校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车辆调度和网络优化罗良浩 陈 亮 75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关系的反思与探索许 炎 81 发展绿色交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李伴儒 张云龙 张贻生 89 城市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及
3、应用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孟永平 96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安全王 岩 杨晓光 102 人性化城市交通研究朱成明 111 无车日效果评价与规划启示熊 文 陈小鸿 胡显标 116 能源结构与石油价格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董苏华 赵翠霞 124 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的研究刘 奇 刘新武 132 第二部分 综合交通规划 湖南省“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2008-2020)陈必壮 杨立峰 王忠强 顾 煜 138 北京新城道路系统规划思路与方法盖春英 145 都市圈背景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张晓春 林 涛 150 面向协同实施的深圳交通规划林 群 宋家骅 徐惠农 161 面向多中心城
4、市的新城交通规划 以深圳光明新城为例张晓春 杨宇星 田 锋 170 武汉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实践佘世英 郑 猛 李建忠 刘东兴 175 中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 5D 模式潘海啸 184 基于 TOD 模式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以深圳为例田 锋 吕国林 邵 源 张晓春 187 城市用地结构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分析胡小文 沈 巍 俞 斌 196 交通承载力在控规动态维护中的工作机制研究张晓东 郑 猛 204 基于保护优先的古城区交通规划研究 以安庆市为例张杰林 李铁柱 李健民 209 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古城区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古城区为例徐 上 唐小勇 213 快
5、速城市化地区中等城市交通特性研究喻军皓 石小法 219 涪陵区综合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夏祥文 王 峰 郭大忠 227 苏南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战略研究刘 金 231 哈尔滨市群力外滩湿地保护区交通规划设计刘 莹 刘冠华 243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陆锡明 陈必壮 王 祥 250 广州市琶洲会展地区交通模式研究张海霞 257 区域交通系统中的规划协作 以南阳机场迁建选址为例李长波 李潭峰 黄 洁 263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规划实践黎 晴 李潭峰 268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中人性化交通系统的构建戴继锋 殷广涛 赵 杰 277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魏
6、星 李 科 陈富昱 287 天津市城乡交通统筹规划的思考与实践原 涛 初红霞 292 上海中心城骨干道路网优化策略研究陈必壮 顾 煜 苏 瑛 王亿方 298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网体系规划研究杨 涛 周伟丹 305 快速发展地区城市干道交通改善详细规划刘光辉 覃国添 蒋金勇 311 厦泉漳沿海城镇带交通走廊规划陈钦水 317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研究石 飞 王 炜 322 基于出行效率最优的路网等级配置方法研究罗丽梅 过秀成 叶 茂 孔 哲 李 星 329 双核心城市骨架道路网络构建 以天津市中心城市为例李 彤 阴炳成 336 环放式路网在天津的实践发展蒋 寅 曹伯虎 邹 哲 341 道
7、路的人性化设计费 加 349 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断面规划中的实践初探 以天津市塘沽区海德路为例黎 晴 李长波 邵 勇 353 高品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探讨汪 涛 韩聪颖 360 武汉市二环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总体方案研究刘进明 何继斌 代义军 366 行人过街设施间距调查分析王京元 谢 璇 梁嘉林 周特耀 林镇熙 赵 鹏 371 快速路建设模式研究 以唐山市滨海大道工业区段为例伍速锋 盛志前 付晶燕 376 城市道路设施规划方案综合评估办法探讨 以广州市番禺区新市桥大桥为例喻昌荣 张建嵩 蔡瑞卿 381 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的要点解读李克平 杨佩昆 赵 杰 389 第三部分
8、 公共客运交通 发展绿色公交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霍 斌 395 我国城乡公交一体化内涵的探讨叶 敏 陈 莎 400 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研究孙莉芬 叶晓雷 苏衍年 406 武汉市公交优先发展回顾及问题分析郑 猛 何继斌 佘世英 415 城市高效公共交通的特征与发展孙静怡 421 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问卷调查分析赵 新 丁 明 426 公交车辆车头时距变化对车辆乘客数的影响关系研究陈素平 陈学武 刘岱宗 43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出租车运营模式健康发展王 东 何继斌 陈 华 孙小丽 441 重庆市农村居民客运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刘 胜 洪温巍 446 基于区域交通模型的支线公交线路设计方法与
9、应用林松涛 张 蕾 王 强 453 TOD 策略在滁州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浅析刘超平 过秀成 严亚丹 杨 洁 李 星 457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研究孔繁钰 高志刚 徐 上 刘海洲 462 澳门公共巴士服务模式改革探讨赵再先 李 道 467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机制改革研究陈 莎 叶 敏 田 凯 474 基于客运市场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共交通规划技术赵一新 付晶燕 郭 玥 伍速锋 张 洋 480 公共汽车线路图的特征与应用研究刘 欣 487 广州市楼巴的特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李橘云 493 灾后重建时期客运系统所受影响及调整策略程 微 薛美根 朱 洪 王亿方 499 高强度开发城区 B
10、RT 规划设计关键点与解决方案 以深圳 BRT1 号线为例苏永云 刘光辉 毛子珍 李 锋 504 第四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几个问题的研究胡润州 512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时机张素燕 秦国栋 陈燕申 518 国外典型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胡春斌 池利兵 522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线网规划与用地控制赵红茹 526 武汉市轨道快线设置的反思刘国强 534 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与展望崔 凯 539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实践探讨王奕衡 546 深圳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探索林 群 覃 矞 宗传苓 551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贺
11、崇明 徐士伟 吴家友 556 基于动态交通数据的城市轨道客流模型改进方法 以深圳市为例段仲渊 李 锋 彭坷珂 561 东莞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高德辉 568 上海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后评估张 珏 王忠强 陈必壮 573 城际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 以沪宁城际轨道苏州工业园区站为例夏胜国 陈宗军 580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一体化交通协调发展研究王伊丽 李 萌 587 轨道交通车站人行过街功能研究 以天津地铁一号线为例李乐园 丘银英 万 涛 594 轨道交通市域线与城区线衔接模式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邹 哲 崔 扬 周欣荣 袁文凯 599 第五部分 慢行交通 北京步行、自行车交通问题分析
12、及改善对策研究潘昭宇 李 伟 606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吴祥国 朱仙媛 张汝华 615 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 以深圳特区为例吕国林 陆荣杰 田 锋 624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探讨 以北京市为例吴海俊 631 高科技园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以中关村电子城北扩地区为例宫 磊 赵一新 王 昊 638 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研究刘庆楠 杨新苗 林泊生 648 自行车路网系统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大学城为例张 莉 颜艳霞 658 限时步行街的交通规划条件与组织设计孙 伟 汪 涛 曾敏丹 668 个性化徒步旅游交通出行特征及规划考虑 以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为例王 波 毕恩贵
13、 675 城市外围组团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方法研究张建嵩 蔡瑞卿 喻昌荣 681 第六部分 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何继斌 孙小丽 687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体系设计要素分析杜雪松 694 试论我国现阶段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特征与功能组织王 昊 赵 杰 700 浅析大型铁路客站交通规划理念 以重庆龙头寺火车站北站场交通规划为例陈 行 张发才 709 高铁枢纽客流集散特征分析邹 歆 戴继峰 张强华 714 浅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杨绍峰 722 石家庄铁路枢纽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胡 晶 731 城际轨道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编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曹国华 戴 霄 741 城
14、际轨道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研究陈宗军 夏胜国 750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开发的探索与提升途径孙永海 林 群 黎 岩 李 锋 758 公交枢纽场站布局形式研究李德芬 李凌岚 王 鑫 766 公共交通枢纽土地供应模式研究盛志前 张颖颖 775 第七部分 交通组织与交通设计 北京奥运交通规划与运行组织的基本经验全永燊 郭继孚 孙壮志 马海红 782 大型活动行人交通组织研究金 利 马 泽 796 大型计划性特殊事件的交通管理研究 以长春汽博会为实例王鲲鹏 806 上海世博交通保障整体方案研制陆锡明 朱 洪 邵 丹 813 上海世博 P+R 换乘交通组织研究邵 丹 821 我国大城市停车换乘的实施策略与
15、关键技术研究张 毅 杨晓光 826 上海淞虹路停车换乘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研究刘 涛 朱 昊 833 城市建设项目影响区交通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罗良浩 刘 莹 842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实施 部分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李朝阳 张 毅 851 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对右转饱和流率影响分析赵 林 邵长桥 859 交叉口共用停车区法交通组织研究穆祥纯 李 东 叶远春 袁 辉 866 基于 ML 模型的班车出行衔接方式研究韩 艳 赵红征 关宏志 875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施人性化考虑曾敏丹 汪 涛 祁 祥 880 自行车-行人共享道路段交通冲突研究谢之权 潘 飞 白 桦 885 城市郊区主干道路段开口冲突
16、综合处理方法童文聪 汪 涛 吴 迪 895 第八部分 交通模型 我国三大城市圈主要城市居民出行特征比较分析宋 程 903 上海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研究李 娜 沈云樟 陆锡明 陈必壮 910 交通规划模型软件与 ARCGIS 的完美结合王敏华 919 北京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模型框架研究张 宇 郑 猛 张晓东 931 北京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模型研究 基于 TRANUS 软件的探索与实践张 鑫 谷一桢 郑 猛 张晓东 940 上海交通出行需求模型改进研究董志国 何炳坤 950 因应新要求下的“大广州交通模型系统”张福勇 马小毅 金 安 960 一种多模式交通分配非法路径的有效处理方法张天然
17、968 交通系统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均衡行为研究付凌峰 976 基于概率修正的大型活动观众生成及分布预测郑义恒 李文勇 985 基于 LOGIT 模型的交通政策敏感性分析 以贵阳为例陈东光 戴彦欣 黄 伟 994 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马俊来 赵延峰 杜 恒 1001 基于路段公交线路 OD 矩阵反推方法研究张 蕾 王 强 林松涛 1010 OD 需求不确定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卞长志 陆化普 1018 交通拥挤机理的微观解析郝 媛 1025 基于模糊聚类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窦慧丽 吴志周 杨晓光 刘好德 1036 第九部分 交通信息化 北京市交通仿真平台搭建技术研究与实践
18、探索朱丽云 温慧敏 孙建平 张 溪 1042 世博交通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研究朱 昊 1047 智能交通规划支持系统开发探索李 锋 林 群 段仲渊 李 智 1053 城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方案研究与设计屈鹏举 吕 斌 1060 重庆渝中区停车信息系统规划及实践傅 彦 周 涛 1066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交通调查方法优化曲广妍 朱 洪 1073 公众意见调查中被调查者的主观性偏差及对策何明卫 何 民 段正勇 1078 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 2009 年论文集 1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认识 建国 60 周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及展望 全永燊 潘昭宇【摘
19、 要】本文在回顾建国以来不同阶段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以及实践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指明了当前城市交通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互动关系及出行结构的优化调整两大战略作为交通规划的主要着眼点,并以信息化作为技术支撑,继续推进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的革新。【关键词】交通规划;发展回顾;存在问题;发展展望 1.引言 城市交通规划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行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20、用。回顾建国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既为业内同仁共同奋斗取得的成就欣喜,也深感未来征途的任重道远。2.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发展进程回顾 建国以来,伴随城市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也经历了孕育创建日臻成熟的成长历程,在我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重要作用。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建国初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 建国初期,为配合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在一些重点城市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条件明显改善。到 1957 年底,全国城市道路交通长度和面积分别比 1949 年增加了 64%和
21、71%。1而同期,汽车增长比较缓慢,道路容量大于交通量,因而城市交通比较通畅。19661977 年,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缓慢,道路面积年均增长率为 2%,而同期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610%,部分大城市交通开始出现拥挤现象。1当时,中国的城市尚未进入机动化时代,步行和自行车是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除了北京出于战备的需要开始建设地铁之外,公共汽车及电车是全国大城市公共客运的唯一方式。这一时期国内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很少,更谈不上完整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体系。尽管 80 年代中期一些特大城市已出现交通拥挤现象,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概念,既不了解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及
22、方式构成,也不了解综合交通体系内部结构以及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与外部环境(如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关系知之甚少。这一时期的城市交通规划是在完全不掌握客观需求以及整体交通运行规律的情况下凭经验判断进行,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条件下,既不可能从系统上对交通拥堵的症结作出科学诊断,更不可能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与实施规划。限于当时条件,城市交通规划还只限于道路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应对日趋紧张的城市交通问题也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即使取得一些成效也很快被随之而来的新增长交通需求吞没。2以北京为例,当时针对城区一些交叉口和
23、拥堵点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多次拓宽改造,最终都陷入按下葫芦,起来瓢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 2009 年论文集 2 穷于应付的窘境。由于缺乏对路网整体系统的分析,这种改造带来的只是拥堵的空间转移而已。这种头疼医头的例子也同样发生在公交建设上,为缓解乘车难问题,曾连续几年每年新增 200 部公共汽车来扩大运力,但由于公交管理体制及内部运行机制弊端未除,加上道路交通状况恶化,年客运量非但未上升,反而持续下降。3 2.2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90 年代初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北京为首的一批特大城市开始进入机动化萌芽期,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交通事故率
24、上升,交通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日程上的难题。历史发展的进程需要我国交通规划在理论、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这一时期在学习西方国家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国家科委及各地交通规划主管部门着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研究逐步认识了城市交通需求的特性及规律、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我国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2.2.1 城市交通需求调查及出行需求规律研究 1985 年,天津市首次开展居民出行调查工作,之后短短 78 年时间内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几十个城市先后进行了以居民一日出行调查为
25、核心内容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基于这些调查,掌握了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出行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第一手资料,不仅为城市交通现状评价和交通规划预测提供了依据,也为日后综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1990 年北京举办第 11 届亚运会,不仅进行了事前和事后的交通调查,还首次尝试运用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对亚运会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行组织方案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分析,其成果为成功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累了经验。2.2.2 对城市交通需求二重性的认识 这一时期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对城市交通需求二重性的揭示。这一理论的要点在于既要认识交通需求的随机性和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规划综诉 交通 规划 2009 学会 论文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