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doc





《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气氛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妙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预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
2、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袄,阵阵放芳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齐声朗读。 2、专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学生结合课文导读答复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谈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留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沟通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
3、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解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现沟通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气氛中,感受莲花的美妙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争论、沟通) 5.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答复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
4、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躲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索、答复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行)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忆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爱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爱?请用“我爱 ,由于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我爱梅花,由于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5、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爱不喜爱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提醒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
6、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教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 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行。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授课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观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留意听准字音,留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解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争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
7、以下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得意之处值得宠爱呢? 争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行亵玩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漂亮的外表、芳香
8、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妙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爱莲的缘由。 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莫非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形状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方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像之处?同桌相互争论,然后找同学答复。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鄙视 (5)归纳主旨: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
9、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珍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四、布置作业: A(学优生): 你喜爱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B:(中等生):依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行”的高低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莲 牡丹 托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志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
10、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衬托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到达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教学安排两课时。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日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以下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西蜀子云亭 得
11、意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不蔓不枝 不行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解释,理解文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根本扫除文字障碍) 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全都,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留意节奏鲜亮,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争论以下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解释。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 争论后
12、,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由于第四句是比方;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仆人“德”的外在表现。最终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仆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风光,以风光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仆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仆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仆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类比陋室
13、,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陋室”仆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在更高的境地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照应,把个“陋”字彻底翻子过来,到达最完善的思索境地,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 8.默写全文。 爱莲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
14、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预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育兴趣,强化动机 1观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很多人都喜爱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净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宠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诞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15、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以下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精确。 然后每个“教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教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争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推断句,翻译时加
16、“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一样。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一样。“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一样。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
17、2)用具有高洁品行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爱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爱?请口述一篇“爱_说”,要求有思想,有学问,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教案 篇5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解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留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解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描写莲花,为什么要
18、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争论并归纳: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争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争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7提问:详细地说说写莲的哪些美妙形象。争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
19、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名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其次段把“菊”“牡丹”“莲”比方象征哪三种人?争论并归纳:把菊花比方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方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方象征成君子。 9提问: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争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明丽,比作富贵之人,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教案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