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精)一 1、学习、观赏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怜悯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潜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熟悉。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其次段的琵琶声局部)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仆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2、1、勾划出文中能表达“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终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终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依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争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终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受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境
3、况) 1、学生争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理想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一样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拟观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精)二 琵琶女 诗人 月夜奏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详叙事) (略抒情) (叙事抒情融合)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 为君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 (叙事结尾)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孤独凄凉的图
4、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奇妙的琵琶声使仆人客人一时忘掉哀痛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绽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最终,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完毕,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一样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穿插着描述与抒情,最终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顾的圆型构造,表达了一种构造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
5、的情感后,请学生分析应当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谈论答复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其次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恳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急、热闹,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局部语气中速,按少年欢快、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局部,“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
6、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恳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说明:“自主阅读”是“诵读明意,把握构造”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由于只有自主性的阅读,才能使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无须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首先将生字词预先写在黑板上。至于讲析内容的详略,则应视学生对“问题3”的答复而定,讲析应定位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起引导作用这一原则上。】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其次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其次段对音乐的描写特别胜利,堪称是我国
7、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奇妙的呢? 、用丰富多彩的比方,形象地描写音乐的奇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会到奇妙的音乐形象。诗人选用一般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这些奇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例如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悦耳。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动听,动听悦耳。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
8、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实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简单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3、全班集体朗读其次段。 【说明:观赏形象之美,品尝语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学生完成,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受和较强的语言表达力量。因此“品尝观赏”这一教学过程,须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诗人的人生体验,渐渐培育学生单独领悟的力量。】 1、比拟明湖居听书与
9、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答复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清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宝,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赵翼欧北诗话) 、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当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对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答复。) 、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你认为是什么缘由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答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说明:学问的海洋是无穷的,必需培育学生游览学问海洋的力量。“课外拓展”设计的题目,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讨论性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