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仪器的变革与发展.ppt
《测绘仪器的变革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仪器的变革与发展.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测绘仪器的变革与发展*测距工具与仪器的变革测距工具与仪器的变革古代的测距工具中国史记夏本纪中已有大禹使用“准准、绳绳、规规、矩矩”测定远近和高低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色尼利用骆驼商队的行程估算距离古代的测距工具主要有测绳测绳、步弓、测步器、步弓、测步器、测链测链、竹尺、木杆尺竹尺、木杆尺等公元400年,中国战国时发明记里鼓车记里鼓车,用以测量距离传统的带(线)状测距工具公元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采用4m的木杆木杆尺尺或金属杆尺金属杆尺,在弧度测量中,进行距离丈量公元1880年,瑞典的耶德林采用悬挂的线状悬挂的线状金属尺金属尺代替木杆尺进行较精密的距离测量公元1903年,出现因瓦
2、基线尺因瓦基线尺,用于精密距离测量,精度可达1/1 000 000目前,在中等精度距离测量中,采用测量专测量专用的钢卷尺用的钢卷尺作为量尺,精度可达1/1 0001/2 000;在低精度距离测量中,采用测绳测绳、皮皮卷尺卷尺和普通钢卷尺普通钢卷尺作为量尺量取仪器高和目标点高的量尺通常是小钢卷小钢卷尺尺;目前,已出现专用的量高杆量高杆或短程激光短程激光测距装置测距装置,用于精密量高视距测量仪器公元1680年,意大利的制成附有视距丝视距丝的望远镜,后来将其安装在光学测量仪器上,光学测量仪器具有测距功能,用于进行普通视距测量,其精度可达1/2001/300在电磁波测距仪出现以前,为提高视距测量精度,
3、出现了原理不同、形式各异的精密测精密测距仪距仪斜丝视距仪斜丝视距仪用“重合后测微”代替“直接读数”,以提高读取尺间隔的精度将视距尺由通常的竖直安置改为水平安置测距精度可达1/4 000斜丝视距仪原理图普通双像视距仪普通双像视距仪在物镜前安置光楔,使视距尺在望远镜视场构成双像,以此双像错动的距离作为尺间隔,再加上测微装置以提高读取尺间隔的精度将视距尺由通常的竖直安置改为水平安置测距精度可达1/3 000;最大测程可达174m对数双像视距仪对数双像视距仪将普通双像视距仪的视距尺用对数视距尺代替对数视距尺是将视距尺分划由通常按尺间隔的均匀刻绘改为按分划值的对数差为常数进行刻绘,以克服均匀尺间隔在望远
4、镜中的的成像会因距离增加而变小的缺点,从而提高读取视距尺的精度测距精度可达1/2 0001/3 000;最大测程可达600m普通双像视距仪原理图对数双像视距仪原理图贝林青型视距仪贝林青型视距仪属于定基线视距仪,即按照视差法测距原理设计而成。通过高精度测取视差角,以达到较精确地测定接近1km的距离视距尺为基线横尺,长度为1m或2m测距的主要部件是安置在望远镜物镜前的两块同半径透镜。当该两块透镜位于中央而合成一个整透镜时,望远镜只有一个视准轴;当用测微螺旋使两半块透镜错开时,视准轴也被分成两个。当两视准轴分别照准基线横尺两端的标志时,其夹角即为与基线横尺长相应的视差角。该视差角的角值可用两半个透镜
5、的移动量来度量,而在测微显微镜中读取。然后利用视差角值和基线长度,根据定基线视距测量公式即可计算出测站点距立尺点的距离测距精度可达1/3 0001/4 000;最大测程可达1 000m贝林青型视距仪原理图在无标尺电磁波测距仪出现以前,为满足不要配合目标而进行光学测距的需要,出现了原理不同、形式各异的无标尺测距仪无标尺测距仪定基线无标尺测距仪定基线无标尺测距仪按照定基线视距测量(即视差法测距)原理设计而成测距装置主要由被安装在固定基线两端的两个特殊平面反光镜组成。其中一个平面反光镜是一半透明、一半反光且被固定安置成与基线形成45;另一端的平面反光镜可以绕端点轴旋转。来自目标点的光线,一部分直接进
6、入望远镜,一部分经过两个平面反光镜的反射而进入望远镜,从而在望远镜中呈现目标点的两个相互倒立的影象。当旋转平面反光镜使两个影象完全吻合时,旋转角值恰等于基线对应的视差角的一半。因此,基线对应的视差角可用平面反光镜的旋转角来度量。然后利用视差角值和基线长度,根据定基线视距测量公式即可计算出测站点距目标点的距离视差角的测角精度为2,测程为10m500m,相应的测距精度为1/2001/100定基线无标尺测距仪原理图定角无标尺测距仪定角无标尺测距仪按照定角视距测量原理设计而成测距装置主要由一个固定的五角棱镜和另一个可移动的、由楔镜与五角棱镜组成的棱镜组构成。来自目标点的光线,一部分经过固定五角棱镜进入
7、望远镜,一部分经过可移动棱镜组而进入望远镜,从而在望远镜中呈现目标点的两个相互倒立的影象。当沿基线移动棱镜组使两个影象完全吻合时,其移动量即为基线长。然后利用已知的固定的视差角值和基线长度,根据定基线视距测量公式即可计算出测站点距目标点的距离基线的测距精度为0.1mm,测程为10m500m,相应的测距精度为1/2001/100定角无标尺测距仪原理图在计算器出现以前,为避免视距测量的烦琐计算,设计出了原理不同、形式各异的直接读取平距的测距仪双像自动归算速测仪双像自动归算速测仪按照变角变基线视距测量原理设计制造而成,属于自动归算速测仪,配合双像视距尺可以直接读取水平距离与普通双像视距仪不同之处就在
8、于望远镜物镜前的楔镜不同:前者的楔镜为单个固定楔镜,而后者为可相对旋转的一对透镜组。该透镜组随望远镜纵转而相对旋转,从而使从双像读取的倾斜尺间隔变为水平尺间隔,以达到直接读取水平距离的目的测距精度可达1/3 000双像自动归算速测仪原理图哈默视距仪哈默视距仪按照变角变基线视距测量原理设计制造而成,属于图解速测仪,可以配合普通水准尺直接读取水平距离和高差它是将视距丝刻画在竖直度盘上,其间隔按尺间隔随高度角而变化的规律刻画成水平距离曲线和高差曲线。当望远镜纵转时,呈现在望远镜视场内的水平距离曲线和高差曲线将与高度角相对应,以达到直接读取水平距离和高差的目的它的测距精度和高差精度都很低,仅能满足碎部
9、测图的要求哈默视距仪原理图电磁波测距仪电磁波测距仪光电测距仪光电测距仪光电测距仪的载波和类型以光波为载波因光源和电子部件的改进它又发展成为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根据测距方式不同,光电测距仪又有相位式测距仪和脉冲式测距仪之分早期的光电测距仪公元1933年,苏联的特洛飞姆提出光电测距理论公元1943年,瑞典的贝里斯特兰德提出用高频光讯号法测定距离的原理,并与1948年生产出第一台光电测距仪早期的光电测距仪采用电子管线路,以白炽灯或高压水银灯作为光源,体积大、测程短,且只能在夜间观测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公元60年代末,出现了以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采用晶体管线路的激光测距仪。其主机重量约20kg,测
10、程可达60km,且可日夜观测,测距精度约为(5mm+1ppm)公元70年代,出现了通过双载波测距、自动改正大气折光影响的激光测距仪,测距精度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公元1979年,美国制成3波长测距仪,使测距精度达到了0.1ppm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公元6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砷化钾管作为光源的红外测距仪。它的优点是体积小,发光效率高。更由于微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再与电子经纬仪结合,就形成全站仪目前,红外测距仪的型号很多,测程一般可达5km或更长,测距精度为(15mm+0.53ppm)脉冲式测距仪脉冲式测距仪通常利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作为光源,它能发出高功率的单脉冲的光。因此,此类测距仪
11、可以不用合作目标(如反射棱镜),而直接利用被测目标对脉冲激光产生的漫反射进行测距通常情况下,由于受到脉冲宽度和电子计数器时间分辨率的限制,脉冲式测距仪直接测量的时间只能达到10-8s,其相应的测距精度约为1m5m目前,有的脉冲式测距仪,由于采用了电容充电技术(TAC)而使其精度可达到cm级或mm级微波测距仪微波测距仪微波测距仪采用cm级微波作为载波。由于采用微波作为载波,使得对几何通视条件和大气透明度要求很低。因此,在有烟、云、雾、小雨、小雪的气候条件下,仍能进行工作。相反,也正是采用了微波作为载波,其波束较宽,因而地面漫反射影响和折射率受大气湿度的影响远较光波大,从而降低了测距精度1954年
12、由南非开始研制,1956年生产出第一台微波测距仪,在良好的条件下,其测程可达66km80km早期的微波测距仪为了测定相位差,使发射的调制波在阴极射线管上产生一个圆形扫描;返回信号则变成脉冲,它使圆形扫描产生一个缺口,其位置表示发射信号与返回信号的相位差。以后改用移相平衡原理测定相位差从公元1956年到70年代中期,微波测距仪有了重大改进,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3个阶段,重量减轻,体积缩小,耗电量下降,并提高载波频率以缩小波束角,使测距读数更为精确,并使测程达到100km近年来,出现了mm级载波的微波测距仪,其地面反射误差明显减小,提高了测距精度*测角工具和仪器的变革测角工具和仪器的变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绘 仪器 变革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