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峻,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慧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敬重,不敢懈
2、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
3、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劳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翻译: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
4、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假如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特别平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欢快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查找欢快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其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重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
5、敬重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访问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一般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敬重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重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把握的学问来安抚老百姓,必需做到一丝不苟恭敬重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重敬的效果。聪慧的人和机智的人,由于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重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奇妙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敬重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岸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假如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敬重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
6、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一般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疼惜,那么就是违反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当担当起挽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挽救老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古书学习古人的思想,或许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当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
7、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鄙视。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由于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一般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正的事
8、情,连鬼神观看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莫非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假如从个人安家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当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乐观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学问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学问,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能。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当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当特殊节俭,而对于
9、工作应当特殊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由于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能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由于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能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制造财宝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鄙视仰慕,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制造财宝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赏析: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哀思的日子。15年前的今日曾国藩的父亲去
10、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闲逛。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朝代:汉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11、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慆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育自己的品德。不舒适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解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需静心专一,而才能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兴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而奔驰,意志随岁月而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哀痛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解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谈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德。
12、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育品德。 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能。 广才:增长才能。 成:达成,成就。 慆(t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散。励精:尽心,专心,奋勉,兴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落,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
13、触社会,担当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受、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才智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布满才智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明志成语解释淡泊致远成语解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语解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14、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阅历,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成功之母成语解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亮。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舞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担忧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需使身心在宁静中争论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能;没有坚决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育儿子:老大徒伤悲成
15、语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特别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白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白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白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微小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气:“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气:“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气:“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气:“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气:“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气:“淫慢则不能
16、励精”;有性格的力气:“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气:“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气:“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气。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爽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熬炼的
17、,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育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决,担忧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需使身心在宁静中争论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假如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能;假如没有坚决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担忧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假如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每天年轻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哀痛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18、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 . 【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受、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才智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布满才智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左传有言曰:“大上(指最高的追求)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纵观诸葛丞相一生,可以说“三立”兼备。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年青时受三顾之恩,竭诚辅刘相蜀,成为蜀汉的决策者。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书 原文 翻译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