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ppt





《隧道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ppt(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道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201020102010年年年年10101010月月月月n隧道基本概念隧道基本概念 隧道:又称地下洞室,是为各种目的修建在地层之内的隧道:又称地下洞室,是为各种目的修建在地层之内的中空通道或中空洞室。中空通道或中空洞室。包括矿山坑道、铁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发电站厂房、包括矿山坑道、铁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发电站厂房、地下铁道及地
2、下停车场、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井等。地下铁道及地下停车场、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井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在岩体内开挖出具有一定横断面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在岩体内开挖出具有一定横断面积和尺寸、并有较大廷伸长度的洞子。积和尺寸、并有较大廷伸长度的洞子。所以周围岩层的稳所以周围岩层的稳定性就决定着地下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条件。定性就决定着地下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条件。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地下洞室的分类地下洞室的分类按按用用途途:矿矿山山巷巷道道(井井)、交交通通隧隧道道、水水工工隧隧道道、地地下下厂房(仓库)、地下军事工程厂房(仓库)、地下军事工程按洞壁受压情况:有压洞室、无压洞室按洞壁受压情况:有压洞室
3、、无压洞室按断面形状:圆形、矩形、城门洞形、椭圆形按断面形状:圆形、矩形、城门洞形、椭圆形按与水平面关系:水平洞室、斜洞、垂直洞室(井)按与水平面关系:水平洞室、斜洞、垂直洞室(井)按介质类型:岩石洞室、土洞按介质类型:岩石洞室、土洞按应力情况:单式洞室、群洞按应力情况:单式洞室、群洞1 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广州地铁东(山口)杨(箕)区间隧道广州地铁东(山口)杨(箕)区间隧道公路隧道公路隧道n围岩及围岩应力围岩及围岩应力围岩(围岩(surrounding rock)开挖空间周围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那部分岩体。开挖空间周围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那部分岩体。二次应力(二次应力(secondary str
4、ess)岩体开挖引起的重新分布的应力,也称次生应力。岩体开挖引起的重新分布的应力,也称次生应力。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洞周一定范围之内。通常此范围等于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倍。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2008年年5月月17日,大盈江四级电站是盈江县在建的日,大盈江四级电站是盈江县在建的重要水电站之一,它位于盈江县东南距离县城约重要水电站之一,它位于盈江县东南距离县城约70公里的崇山之中公里的崇山之中 2006年年01月月16日,贵昆铁路辅助隧道发生塌方日,贵昆铁路辅助隧道发生塌方 12名施工人员被困名施工人员被困2007年年1月月12
5、日,巴西圣保罗市西部地铁日,巴西圣保罗市西部地铁4号线一号线一处工地发生塌方事故。当天下午发生的这次塌方处工地发生塌方事故。当天下午发生的这次塌方事故造成至少事故造成至少3人受伤,人受伤,1人失踪人失踪,天汕高速广福隧道塌方天汕高速广福隧道塌方12人被困,人被困,该隧道是双该隧道是双洞分离式高速公路隧道,出事点离出口约洞分离式高速公路隧道,出事点离出口约463米、米、离工作面约离工作面约80米;原设计该段岩层为较坚固的米;原设计该段岩层为较坚固的V类围岩,开挖后发现实际变更为较差的类围岩,开挖后发现实际变更为较差的III类围岩类围岩2 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地下洞室开挖常
6、能使围岩的性状发生地下洞室开挖常能使围岩的性状发生很大变化,促使围岩性状发生变化的很大变化,促使围岩性状发生变化的因素,除了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之因素,除了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之外,还有水分的重分布。外,还有水分的重分布。一般说来一般说来,洞室开挖后洞室开挖后,如果围岩如果围岩岩体承受不了回弹应力或重分布的应岩体承受不了回弹应力或重分布的应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围岩即将发生塑性变形成破围岩即将发生塑性变形成破坏坏.这种变形或破坏通常是这种变形或破坏通常是从洞室周从洞室周边边,特别是那些最大压或拉应力集中的特别是那些最大压或拉应力集中的部位开始部位开始,而后逐步向围岩而后逐步向围岩,内部发展内部发展
7、的的.n脆性围岩变形破坏脆性围岩变形破坏 脆性围岩包括各种脆性围岩包括各种块体状结构或层状结构块体状结构或层状结构的坚硬或的坚硬或半坚硬的脆性岩体。半坚硬的脆性岩体。这类围岩的变形和破坏,主要是在这类围岩的变形和破坏,主要是在回弹应力和重分回弹应力和重分布的应力作用下布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水分的重分布对其变形和破坏的发生的,水分的重分布对其变形和破坏的影响较为微弱。影响较为微弱。脆性围岩变形破坏的形式和特点一般有脆性围岩变形破坏的形式和特点一般有弯折内鼓弯折内鼓、张裂塌落张裂塌落、劈裂剥落劈裂剥落、剪切滑移剪切滑移以及以及岩爆岩爆等不同类型等不同类型.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
8、式(1)(1)弯折内鼓弯折内鼓 层状、特别是薄层状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层状、特别是薄层状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从力学机制来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力学机制来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卸卸荷回弹荷回弹的结果;二是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的结果;二是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切向压应力超过切向压应力超过薄层状岩层的抗弯折强度薄层状岩层的抗弯折强度所造成的所造成的.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2)张裂塌落张裂塌落 张裂塌落通常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岩体内的洞室张裂塌落通常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岩体内的洞室顶拱顶拱。当那里产生拉应
9、力集中,且其值超过围岩的抗拉强当那里产生拉应力集中,且其值超过围岩的抗拉强度时,顶拱围岩就将发生张裂破坏,尤其是当那里发育有度时,顶拱围岩就将发生张裂破坏,尤其是当那里发育有近垂直的构造裂隙时、近垂直的构造裂隙时、特别是当有近水平方向的软弱结构特别是当有近水平方向的软弱结构面发育,面发育,岩体在垂直方向的抗拉强度较低时,往往造成顶岩体在垂直方向的抗拉强度较低时,往往造成顶供的塌落供的塌落。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3)(3)劈裂剥落、剪切滑移及碎裂松动劈裂剥落、剪切滑移及碎裂松动 a a
10、)劈裂剥落劈裂剥落 围岩表部发生平行于洞室周边的破裂。一些平行的破裂围岩表部发生平行于洞室周边的破裂。一些平行的破裂将围岩切割成厚度由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薄板,它们往往将围岩切割成厚度由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薄板,它们往往沿壁面剥落。沿壁面剥落。劈裂剥落多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结构的岩体内,视围劈裂剥落多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结构的岩体内,视围岩应力条件的不同,可发生于顶拱,也可发生于边墙之上,岩应力条件的不同,可发生于顶拱,也可发生于边墙之上,前者造成顶拱的片状冒落,后者则造成通常所谓的片帮。前者造成顶拱的片状冒落,后者则造成通常所谓的片帮。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 b b)剪切滑
11、移剪切滑移 这种形式的破坏多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结构的岩这种形式的破坏多发生于厚层状或块体状结构的岩体内。随围岩应力条件的不同,可发生在边墙上,也可发体内。随围岩应力条件的不同,可发生在边墙上,也可发生于顶拱。生于顶拱。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 c c)碎裂松动)碎裂松动 碎裂松动是碎裂结构岩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碎裂松动是碎裂结构岩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这类松动带本身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当有地下水的这类松动带本身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当有地下水的活动参与时,极易导致顶拱的坍塌和边墙的失稳。由于松活动参与时,极易导致顶拱的坍塌和边墙
12、的失稳。由于松动带的厚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大,因此为了防止这动带的厚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大,因此为了防止这类围岩变形、破坏的过度发展,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类围岩变形、破坏的过度发展,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4)(4)岩爆岩爆 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突然地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突然地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岩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岩爆。岩爆发生时,岩石或煤等突然从围岩中被抛出或弹出,岩爆发生时,岩石或煤等突然从围岩中被抛出或弹出,抛出的岩体大小不等,大者可达几十吨,小者长仅几厘米。抛出的岩体大小不等,大者可达几十吨,
13、小者长仅几厘米。大型岩爆通常伴有剧烈的气浪和巨响甚至还伴有周围岩大型岩爆通常伴有剧烈的气浪和巨响甚至还伴有周围岩体的振动。岩爆对于地下采掘或地下工程建筑常能造成很体的振动。岩爆对于地下采掘或地下工程建筑常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大者能破坏支护、堵塞坑道,造成重大的伤亡大的危害大者能破坏支护、堵塞坑道,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小者也能威胁工人的安全。事故。小者也能威胁工人的安全。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n塑性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塑性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塑性围岩包括各种软弱的层状结构岩体塑性围岩包括各种软弱的层状结构岩体(如页岩、泥如页岩、泥岩和粘土岩等岩和粘土岩等)和散体结构岩体。和散体结构岩
14、体。这类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主要是在应力重分布和水分这类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主要是在应力重分布和水分重分布的作用下发生的主要有重分布的作用下发生的主要有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等不同类型,现分述如下:等不同类型,现分述如下: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1)(1)塑性挤出塑性挤出 结构条件结构条件:层状及类似层状结构的岩体层状及类似层状结构的岩体(通过具有软硬相间的特征通过具有软硬相间的特征)岩性条件:岩性条件:(a)(a)固结程度较差的泥岩、粘土岩;固结程度较差的泥岩、粘土岩;(b)(b)各种富含泥质的沉积或变质岩层各种富含泥质
15、的沉积或变质岩层(如泥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等如泥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等)中中的挤压剪切破碎带的挤压剪切破碎带;(c)(c)火成岩中的富含泥质的风化破碎夹层等,特别是当这些岩体富含水火成岩中的富含泥质的风化破碎夹层等,特别是当这些岩体富含水分而处于塑性状态时,就更易于被挤出。分而处于塑性状态时,就更易于被挤出。力学机制:力学机制:压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切向应力超过围岩的屈服强度。压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切向应力超过围岩的屈服强度。产生部位:产生部位:软弱岩体出露部位。软弱岩体出露部位。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局部鼓出或突起局部鼓出或突起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几种发生塑性挤出的地质
16、条件几种发生塑性挤出的地质条件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2)(2)膨胀内鼓膨胀内鼓 洞室开挖后围岩表部减压区的形成往往促使水分由内洞室开挖后围岩表部减压区的形成往往促使水分由内部高应力区向图岩表部转移部高应力区向图岩表部转移,结果常使某些易于吸水膨胀结果常使某些易于吸水膨胀的岩层发生强烈的膨胀内鼓变形,这类膨胀变形显然是由的岩层发生强烈的膨胀内鼓变形,这类膨胀变形显然是由围岩内部的水分重分布引起的。围岩内部的水分重分布引起的。退水后易于膨胀的岩石主要有两类退水后易于膨胀的岩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富含粘土富含粘土矿物矿物(特别是蒙脱石特别是蒙脱石)的塑性岩石的塑性岩石,如
17、泥质岩、钻土岩、膨胀如泥质岩、钻土岩、膨胀性粘土等性粘土等;另一类是含硬石膏的地层另一类是含硬石膏的地层,如硬石膏退水后就会如硬石膏退水后就会发水化而转化为石膏,体积随之而增大。从而可以产生的发水化而转化为石膏,体积随之而增大。从而可以产生的强大山压,给隧道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强大山压,给隧道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很大困难。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3)(3)塑流涌出塑流涌出 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碎物质时,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碎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央有大量碎屑物的泥浆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央有大量碎屑物的泥浆状突然地涌人
18、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坑道,给施工造成状突然地涌人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坑道,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很大的困难。(4)(4)重力坍塌重力坍塌 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塌方。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塌方。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围岩岩性围岩岩性岩体结构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形式变形破坏形式产生机制产生机制脆性围岩脆性围岩块体状结构及块体状结构及厚层状结构厚层状结构张裂塌落张裂塌落拉应力集中造成的张裂破坏拉应力集中造成的张裂破坏劈裂剥落劈裂剥落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压致拉裂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压致拉裂剪切滑移及剪切剪切滑移及剪切碎裂碎裂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碎裂及滑移拉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
19、切碎裂及滑移拉裂裂岩爆岩爆压应力高度集中造成的突然而猛烈的压应力高度集中造成的突然而猛烈的脆性破坏脆性破坏中薄层状结构中薄层状结构弯折内鼓弯折内鼓卸荷回弹或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弯曲拉卸荷回弹或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弯曲拉裂裂碎裂结构碎裂结构碎裂松动碎裂松动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松动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松动塑性围岩塑性围岩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塑性挤出塑性挤出压应力集中作用下的塑性流动压应力集中作用下的塑性流动膨胀内鼓膨胀内鼓水分重分布造成的吸水膨胀水分重分布造成的吸水膨胀散体结构散体结构塑性挤出塑性挤出压应力作用下的塑流压应力作用下的塑流塑流涌出塑流涌出松散饱水岩体的悬浮塑流松散饱水岩体的悬浮塑流重力坍塌重力坍
20、塌重力作用下的坍塌重力作用下的坍塌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及其与围岩岩性及结构的关系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及其与围岩岩性及结构的关系2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方式3 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与岩性、岩体结构与构造等自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与岩性、岩体结构与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与开挖方式、支护形式及时间等人为因素也然因素有关,与开挖方式、支护形式及时间等人为因素也有关。有关。p(1 1)岩性)岩性 坚硬完整的岩石一般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而软弱坚硬完整的岩石一般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而软弱岩石则由于岩石强度低、抗水性差、受力容易变形和破坏,岩石则由于岩
21、石强度低、抗水性差、受力容易变形和破坏,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如果地下洞室围岩强度较低、裂隙发育、遇水软化,如果地下洞室围岩强度较低、裂隙发育、遇水软化,特别是具有较强膨胀性围岩,则二次应力使围岩产生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膨胀性围岩,则二次应力使围岩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或较大的破坏区域。同时裂隙间的错动,滑的塑性变形,或较大的破坏区域。同时裂隙间的错动,滑移变形也将增大,势必给围岩的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移变形也将增大,势必给围岩的稳定带来重大影响。p(2 2)岩体结构)岩体结构 块状结构的岩体作为地下洞室块状结构的岩体作为地下洞室的围岩,其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的的围岩,其稳定性主
22、要受结构面的发育和分布特点所控制,这时的围发育和分布特点所控制,这时的围岩压力主要来自最不利的结构面组岩压力主要来自最不利的结构面组合,同时与结构面和临空面的切割合,同时与结构面和临空面的切割关系有密切关系;碎裂结构围岩的关系有密切关系;碎裂结构围岩的破坏往往是由于变形过大,导致块破坏往往是由于变形过大,导致块体间相互脱落,连续性被破坏而发体间相互脱落,连续性被破坏而发生坍塌,或某些主要连通结构面切生坍塌,或某些主要连通结构面切割而成的不稳定部分整体冒落,其割而成的不稳定部分整体冒落,其稳定性最差。稳定性最差。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p(3 3)天然应力状态)天然应力状
23、态 地应力随地下洞室的埋深增加而增大,因此一般地地应力随地下洞室的埋深增加而增大,因此一般地下洞室埋藏越深,稳定性越差。根据经验,沿构造应力最下洞室埋藏越深,稳定性越差。根据经验,沿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的地下洞室比垂直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的地下洞室比垂直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的地下洞室稳定;地下洞室的最大断面尺寸沿构造应力最的地下洞室稳定;地下洞室的最大断面尺寸沿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延伸时较为稳定,这是由围岩应力分布决大主应力的方向延伸时较为稳定,这是由围岩应力分布决定的。一般地质构造复杂的岩层中构造应力十分明显,尽定的。一般地质构造复杂的岩层中构造应力十分明显,尽量避开这
24、些岩层,对地下洞室的稳定非常重要量避开这些岩层,对地下洞室的稳定非常重要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p(4 4)地下水)地下水 静水压力作用于衬砌上,等于给衬砌增加了一定的静水压力作用于衬砌上,等于给衬砌增加了一定的荷载,因此,衬砌强度和厚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静水压荷载,因此,衬砌强度和厚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静水压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静水压力使结构面张开,减小了滑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静水压力使结构面张开,减小了滑动摩擦力,从而增加了围岩坍塌、滑落的可能性;动水压动摩擦力,从而增加了围岩坍塌、滑落的可能性;动水压力的作用促使岩块沿水流方向移动,也冲刷和带走裂隙内力的作用促使岩
25、块沿水流方向移动,也冲刷和带走裂隙内的细小矿物颗粒,从而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增加围岩破的细小矿物颗粒,从而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增加围岩破坏的程度。地下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和软化作用,也降低坏的程度。地下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和软化作用,也降低了岩体的强度,影响围岩的稳定性。了岩体的强度,影响围岩的稳定性。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p(5 5)工程因素)工程因素 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除了受到上述天然因素的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除了受到上述天然因素的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开挖方法、开挖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开挖方法、开挖强度、支护方法和时间等因素。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围岩 稳定性 工程地质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