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27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27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2727课时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1.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 殖隔离殖隔离 D.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 中共同进化的结果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解析 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环境
2、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 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 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 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D2.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的是 ()A.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B.是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C.C.是自然选择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D.D.是物种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解析解析 是基因频率的变
3、化;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以及自然选择;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3.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A.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B.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C.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解析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生物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生物 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都是长期的自然选
4、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4.4.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 A和和a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Q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控制的性状更加适 应环境应环境B.B.P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 A和和a a的基因频率均为的基因频率均为 50%5
5、0%C.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 纯合子纯合子D.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改变定向改变解析解析 A A正确:某个基因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该正确:某个基因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B B正确:正确:A A和和a 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1,P P点时两曲线相交,表点时两曲线相交,表示两者的频率相等,所以此时示两者的频率相等,所以此时A A和和a a的基因频率均为的基因频率均为50%50%。D
6、 D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进化。C C错误:虽然错误:虽然A 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但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但AAAA、AaAa中并非中并非AaAa的生存能力更强,因此不一定会出现的生存能力更强,因此不一定会出现“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合子”的现象。的现象。答案答案 C5.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 T(抗锈病)对(抗锈病)对t t(易(易 感染)为显性,在自然
7、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 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TT为为20%20%,TtTt为为 60%60%,tt tt为为20%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 锈病,至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锈病,至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 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 T的频的频 率分别是多少率分别是多少 ()A.50%A.50%和和50%50%B.50%B.50%和和6262.5%5%C.62C.62.5%5%和和50%50%D.50%D.50%和和
8、100%100%解析解析 由种群中由种群中TTTT为为20%20%、TtTt为为60%60%、tt tt为为20%20%,计算得计算得T T的基因频率是的基因频率是20%+1/220%+1/260%=50%60%=50%。感染。感染 锈病之后锈病之后tt tt全部死亡,种群中全部死亡,种群中TTTT为为1/41/4(25%25%)、)、TtTt为为3/43/4(75%75%),则),则T T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25%+3725%+37.5%.5%=62=62.5%5%。B6.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 确的是确的是 ()A.A.突变
9、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解析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 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 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D7.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 法是法是 ()A.A.生物多样性的
10、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解析解析 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 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生产者的进化产生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生产者的进化产生 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 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
11、的基因频率,进而 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8.8.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 都是隐性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 不同而异不同而异 解析解析 突变大多
12、是有害的,并且突变率很低,但种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并且突变率很低,但种 群的个体数量较多,所以突变个体数较多,其中有群的个体数量较多,所以突变个体数较多,其中有 的是有利变异,所以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的是有利变异,所以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 料;突变是不定向的,有隐性突变也有显性突变;料;突变是不定向的,有隐性突变也有显性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包括基因重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包括基因重 组;变异的有利与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组;变异的有利与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D9.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
13、结果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不同物种之间不同物种之间 必然存在生殖隔离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 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 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 的定向变异与进化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A.B.B.C.C.D.D.解析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
14、,在各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异为生物进化提供
15、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答案 B10.10.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 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 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 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错误的是 ()A.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细菌优选出来 B.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
16、体,长期使用导致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 “耐药性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基因频率下降 C.C.“耐药性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 一定产生一定产生 解析解析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耐药性”个体,长期使个体,长期使 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基因频率不断上升。B11.11.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
17、 因库发生变化的是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解析解析 A A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 变化。变化。B B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 C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 D项项 自由交配时
18、,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 也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变化。D12.12.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 “羔羊失调症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 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 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 2.45%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同胞羔羊中的发病 率为率为25%25%,病羊中雌雄比为,病羊中雌雄比为31383138。下列对此病的。下列对此病的 分析正确的是分析正确的是 (
19、)A.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 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B.B.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 2.45%45%C.C.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 迅速降为迅速降为0 0 D.D.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 发病率发病率解析解析 A A错误:由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错误:由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羔羊失调症失调症”,确定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又因病羊中雌,确定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又因病羊中雌雄比接近雄比接近1111,故很可能致病基因
20、位于常染色体上。,故很可能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B错误: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错误: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 2.45%45%,是指,是指aaaa(致病基因用(致病基因用a a表示)基因型的频率为表示)基因型的频率为2 2.45%45%,而,而不是不是a a的基因频率。的基因频率。C C错误:虽然错误:虽然aaaa个体容易被淘汰,个体容易被淘汰,但基因型为但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正常,故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的个体正常,故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不会迅速降为率不会迅速降为0 0。D D正确: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正确: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避免近亲繁殖,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群羊交配,可
21、避免近亲繁殖,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的发病率。答案答案 D13.13.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 S,其基因频率在,其基因频率在 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 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A.S 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B.S 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 s纯合子纯合子C.C.S 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D.该种群基因库中该种群基因库中S 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
22、将产生解析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情况。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理解情况。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答案 D14.1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20000只,其中基因型只,其中基因型VVVV、VvVv和和vvvv的果蝇分别占的果蝇分别占15%15%、55%55%和和30%30%。若此时。若此时 从岛外引入了从岛外引入了20002000只基因型为只基因型为VVVV的果蝇,且的果蝇,
23、且 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 F1 1中中V V的基因频率约的基因频率约 是是 ()A.43%A.43%B.48%B.48%C.52%C.52%D.57%D.57%解析解析 首先计算出从岛外引入了首先计算出从岛外引入了20002000只果蝇只果蝇 之后,该岛上果蝇种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之后,该岛上果蝇种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型为基因型为VVVV、VvVv、vvv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25/22、11/2211/22、6/226/22;然后计算出;然后计算出V V的基因频率的基因频率 =5/22+11/44=21/4448%=5/22+11/44
24、=21/4448%。B15.15.如图是物种如图是物种 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 a因为地理障碍分因为地理障碍分 隔为两个种群隔为两个种群a a1 1和和a a2 2,经过漫长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分别形成新物种b b和和c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 刻,刻,a a1 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 a2 2同域同域 分布,向分布,向d 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 b和和d 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B.c c和
25、和d 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C.a a1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 相同,则相同,则b b和和d d是同一物种是同一物种 D.D.a a1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 a2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 同,则同,则c c和和d d是不同物种是不同物种解析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图示中离。图示中b b和和d 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
26、存在生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殖隔离;c c和和d d最后无地理隔离,但之前可能形成最后无地理隔离,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了生殖隔离;a a1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地理隔离后因环境不同,基因频因频率相同,但地理隔离后因环境不同,基因频率各自发生定向改变,形成的率各自发生定向改变,形成的b b和和d d可能会产生生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再是同一物种殖隔离而不再是同一物种;a a1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 a2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后来因处在同
27、一环境中,形成的后来因处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c c和和d d仍然没形成仍然没形成生殖隔离,所以生殖隔离,所以c c和和d d可能仍是同一物种。可能仍是同一物种。答案答案 B16.1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 基因引起的,患者通常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基因引起的,患者通常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 A A、B 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 B地区流行疟疾。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AAAAAaAaAaAaA A地区地区95%95%3%3
28、%2%2%B B地区地区3%3%95%95%2%2%(1 1)在)在A A地区人群中地区人群中A 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 。(2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 A地区人群中地区人群中A A的基的基因频率将因频率将 ,B B地区人群中地区人群中AAAA的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将频率将 。(3 3)如果在)如果在B B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查,AA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的基因型频率将会 。解析解析 (1 1)A A地区人群中地区人群中A 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95%+1/295%+1/23%=963%=96.5%5%。(。(2 2)因
29、)因A A地区中地区中aaaa基因型的基因型的个体幼年时期夭折,故个体幼年时期夭折,故a a的基因频率降低,而的基因频率降低,而A A的的基因频率升高。从表中看出,基因频率升高。从表中看出,B B地区中地区中AAAA基因型基因型的个体因不能抵抗疟疾而大量减少,故的个体因不能抵抗疟疾而大量减少,故AAAA的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下降。(型频率下降。(3 3)如果在)如果在B B地区消灭疟疾,则若地区消灭疟疾,则若干年后进行调查,干年后进行调查,AA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上升。的基因型频率将会上升。答案答案 (1 1)9696.5%5%(2 2)上升)上升 下降下降 (3 3)上升)上升17.17.基因频
30、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1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2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 (S S)对灰色()对灰色(s s)为显性。)为显性。18701870年英国曼彻斯年英国曼彻斯 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SS基因型频率为基因型频率为 10%10%,SsSs为为20%20%,ss ss为为70%70%,此时黑色(,此时黑色(S S)的基)的基
31、因频率是因频率是 。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 种群中黑色(种群中黑色(S S)的基因频率会)的基因频率会 ,这,这 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所致。(3 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果蝇的灰身(B B)对黑身()对黑身(b 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使其自由
32、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因频率填入下表。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BbBbB BB B子一代子一代0 01001000 050505050子三代子三代解析解析 (1 1)只要答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即)只要答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即可。(可。(2 2)18701870年该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年该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 S)的基因频率是)的基因频率是10%+1/210%+1/220%=20%20%=20%。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后,煤烟熏黑了树干
33、,灰色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黑煤烟熏黑了树干,灰色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黑色的个体却不易被天敌发现,故色的个体却不易被天敌发现,故S S的基因频率会逐渐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自然选择。(增大,这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自然选择。(3 3)子二)子二代灰身雌雄个体中代灰身雌雄个体中BBBB占占1/31/3、BbBb占占2/32/3,B B的基因频率的基因频率为为2/366.7%2/366.7%、b b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1/333.3%1/333.3%。自由交。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为配基因频率不变,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为BBBB=4/944.4%=4/94
34、4.4%、B B=2=21/31/32/3=4/944.4%2/3=4/944.4%、b b=1/3=1/31/3=1/911.1%1/3=1/911.1%。答案答案 (1 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2 2)20%20%上升上升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3 3)如表)如表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bbbbB BB B子一代子一代0 01001000 050505050子三代子三代44.444.444.444.411.111.166.766.733.333.318.18.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生物进化实质是种
35、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 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 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 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 B)对残翅()对残翅(b 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 程如下:程如下:a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选择
36、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 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 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 去残翅果蝇;去残翅果蝇;c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 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 B、b 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基因在种群中的基 因频率,得出结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请分析回答:(1)(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
37、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 占占 。(2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中纯合子占 。(3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你的理由是你的理由是 。(4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5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
38、率的影响。)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解析解析 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在F F3 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1/2,若不淘汰,若不淘汰,F F2 2之后,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1/41/4、1/21/2、1/41/4。该实。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基因频率的
39、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果蝇种群中bb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 B基因的频率增基因的频率增加,加,b b基因的频率减小。基因的频率减小。答案答案 (1 1)1/21/2 (2 2)1/31/3(3 3)不科学)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4 4)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 5次,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种群中的百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分比 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 B、b 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 B基因的频率增大,基因的频率增大,b b基基因的频率减小。因的频率减小。返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