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
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
4、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交流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4、掌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注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
5、用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
6、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导入: 1)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
7、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声音气势) 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8、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美景。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积极地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点: 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自然
9、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摘星星”,读生字。 1自读课文,发现生字。 生学习读课文,对应地在课文中找到生字,画出来,并想办法读准确,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问老师或请同学帮同学。 小组中互读生字。 2生自由上台摘“星星”卡片,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并用手势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读对了就采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带着大家读。 二、连字成词,巩固认读。 1开火车读。 2师出示词语,由字到词读好字词。 如:“飞”、“去”“飞来飞去”。 三、小组合作,读好长句。 1生个人练读。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读句子。 3生将句子放入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四、围绕重点句,自读课文。 1出示重点句:多么迷人
10、的星夜呀! 生读,提问。 2生自读课文,想:从哪些句子读到星夜很迷人? 3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历史,知道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阅读分析史料,分析比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学生获取信息与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撰写人物简介,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了解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容闳(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郭嵩焘等三人的主要事迹。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
11、的认识史料,归纳魏源、容闳、郭嵩焘(悲剧人生)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通过比较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遭遇,归纳三人经历的共同之处,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和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学重点: 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 教学难点: 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教学策略: 1、主要结合史料以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在其中贯穿讲授、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典型史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的生平事迹
12、。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史海寻踪展示晚明传教士图片及介绍,展示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模型等史料。 (1)提问:这些人物有哪些相同的身份与经历? (2)提问: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是什么? (3)晚明致力于西学东渐的中国代表人物是谁?这些现象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观察分析史料,思考作答。 对晚明西学东渐历史教材表述比较简略,教师补充部分典型史料,有利于学生了解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为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比较奠定基础。 2、环节二:开眼看世界人物篇展示人物简介任务单,简单介绍要求,要求同桌合作完成。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展示成果。通过本活动,一是充分利
13、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课堂效率,对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物有全面的了解。三是熟悉介绍历史人物的一般做法 3、环节三:晚清先行者的思想篇呈现史料,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然后提问: (1)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为何在此时提出? (3)要求学生列表比较晚明西学东渐与晚清开眼看世界的差异。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归纳三人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近代中国史实,理解其思想主张提出的背景。并列表比较与晚明西学东渐的差异。目的是在归纳晚清提倡学习西方的人物的。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与晚清西方工业文明输入的不同点,同时培养学生
14、的比较能力。 4、环节四:晚清先行者溯因篇引导学生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回顾知识,说明近代学习西方的艰难之因。并结合史料分析还有哪些原因。学生分析作答。通过本环节,回顾综合探究七的有关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近代化如何如此艰难。 5、环节五:晚清先行者启示篇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对本课进行总结。思考问题: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同桌合作回答。通过本环节,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检测重点与难点落成程度。同时培育学生以史鉴今的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喜悦心情
15、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叙述顺序 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四、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读题 2、解题,瑞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默读 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
16、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 三、学习生字 1、自学 2、检查 A、指名分段读课文 B、分析字形:凛、罩、蒙、巍、眉 C、辩字组词 瑞()例()馒() 端()冽()漫() D、解释词语 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笼罩 E、写出近义词 凛冽、昏暗、分外、追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 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 二、第1段 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 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 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 6、下雪前刮风有哪
17、些特点? 7、朗读 三、第2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哪几句具体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 A、指名读 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 C、为什么说雪后的景色是雄伟壮丽的? 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 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F、朗读指导 四、作业 1、齐读1、2段 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
18、习 1、听写 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 二、第3、4段 1、默读 2、这两段分别写谁? 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 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 4、老农和小孩高兴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A、指名读农谚 B、理解 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 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 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 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 5、指导朗读 三、总结 1、齐读全文 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 3、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语文教案 优秀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