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基础课件》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史基础课件》第一讲.ppt(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史基础文史基础(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部分)授授 课课 人:董人:董 慧慧 秀秀第一讲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二、商二、商 周周 文文 明明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开开天天辟辟地地的的神神:盘盘古古 人人文文始始祖祖:伏伏羲羲女女娲娲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孔子孔子“信而好古信而好古”,直至清晚期,古人对中,直至清晚期,古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都是依据古史传说。华文明起源的认识都是依据古史传说。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历史传说人物: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历史传说人物:有巢氏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构木为巢,以
2、避群害;”燧人氏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伏羲氏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为渔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为渔”;神农氏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农耕。”关于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传说关于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传说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恃君览:恃君览:恃君览: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
3、,无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被。险阻之被。”礼礼记记礼礼运运 大大道道之之行行也也,天天下下为为公公,选选贤贤与与能能,讲讲信信修修睦睦,故故人人不不独独亲亲其其亲亲,不不独独子子其其子子,使使老老有有所所终终,壮壮有有所所用用,幼幼有有所所长长,鳏鳏寡寡孤孤独独废废疾疾者者皆皆有有所所养养。男男有有分分,女女有有归归,货货恶恶弃弃其其地地也也,不不必必藏藏于于己己,力力恶恶其其不不出出于于身身也也,不不必必为为己己。是是故故谋谋闭闭不不兴兴,盗盗窃窃乱乱贼贼而而不不作作,故故外外户户而而不不闭闭,是是为为大大同同。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
4、传说古史传说:以古史传说:以“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为核心的古为核心的古史体系史体系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 司马迁编写五帝本纪,列为史记的首司马迁编写五帝本纪,列为史记的首篇。这个五帝时代,实际上就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篇。这个五帝时代,实际上就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时代。传说中的传说中的炎帝炎帝,号,号神农氏神农氏,生于姜水,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东),后东迁。他首创(今陕西岐山东),后东迁。他首创木制耒耜,被认为农业发明之始。炎木制耒耜,被认为农业发明之始。炎帝还发明了医药,陶器。帝还发明了医药,陶器。神农教稼图神农教稼图 明刻本明刻本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
5、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黄帝黄帝号有熊氏号有熊氏相传黄帝时代发相传黄帝时代发明了铜器。还发明了舟车。明了铜器。还发明了舟车。黄帝黄帝发明了历法、蚕丝等。发明了历法、蚕丝等。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从信古到疑古从信古到疑古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时代愈后,传说的古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疑古派: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东周以上无信史”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从疑古到释古从疑古到释古王国维利用
6、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 殷殷本纪记载的确切,向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周以上无信东周以上无信史史”提出挑战。提出挑战。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六韬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产生致命打击。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从疑古到释古从疑古到释古从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从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基本上是进步的基本上是进步的可可是它是它对古书搞了很对古书搞了很多多“冤假错案冤假错案”在在现在的条件下,走出现在的条件下,走出“疑古疑古”的时代
7、,不但是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的了。李学勤李学勤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猿人复原图北京猿人复原图“南京猿人南京猿人”复原图,复原图,1993年发现于年发现于南京汤山葫芦南京汤山葫芦洞洞 距今约距今约60万年万年中国远古人类是土生土长还是来中国远古人类是土生土长还是来自非洲?自非洲?“夏娃理论夏娃理论”:所有现代:所有现代人的直系祖先都是大约人的直系祖先都是大约20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她的后代在约她的后代在约1313万年前走万年前走出非洲。出非洲。陈渟:陈渟:“夏娃理论夏娃
8、理论”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报20012001年年1111月月2 2日日v土生土长说土生土长说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以燕山南北长城为中心的北方以燕山南北长城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轴的南方北京大学考古系苏秉琦先北京
9、大学考古系苏秉琦先生著,三联书店,生著,三联书店,19991999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文明因素:文明因素:金属的使用;文字的产生;金属的使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礼仪中心的出现;贫富的城市的出现;礼仪中心的出现;贫富的分化;人牲人殉的发端;国家。分化;人牲人殉的发端;国家。文字的发明文字的发明和和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是中华文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明起源的标志。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起源西安半坡一书说:西安半坡一书说:“这些符
10、号是这些符号是人们有意识刻划的,代表一定意义。人们有意识刻划的,代表一定意义。”郭沫若提出:郭沫若提出:“彩陶上的那些刻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裴李岗出土的劳裴李岗出土的劳动工具动工具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金属的使用金属的使用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礼
11、仪中心的出现礼仪中心的出现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考古所见贫富分化悬殊贫富分化悬殊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起源的认识起源的认识外来说外来说 本土说本土说一元论一元论 多元论多元论顾颉刚顾颉刚王国维王国维傅斯年傅斯年蒙文通蒙文通徐旭生徐旭生中原中心说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华夏集团(河洛民族)东夷集团(海岱民族)苗蛮集团(江汉民族)一、文明的起源一、文明的起源 起源的认识起源的认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
12、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的系。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浮沉而已。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浮沉而已。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夏夏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夏夏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夏夏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商诗经诗经 商商颂颂 玄鸟:玄鸟:“天命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降而生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商商朝(前商朝(前16世纪世纪前前11世纪),共传十世纪),共传十七世、三十王。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七世、三十王。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约二百余年。盘
13、庚迁殷后,称为商朝的前期,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商朝各方面获得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张衡西京赋: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古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
14、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青铜器冶铸,青铜器冶铸工艺高度发展,特别是殷墟时期,已经出工艺高度发展,特别是殷墟时期,已经出现特别巨大或精细的器物,技术水平和艺现特别巨大或精细的器物,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很高。术水平都很高。西周晚期西周晚期,青铜器走向衰落。,青铜器走向衰落。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青铜器青铜器可分成生产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具可分成生产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具三大类。三大类。青铜生产工具青铜生产工具有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有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两类。
15、农业工具:耒、铲、锄、镰、鱼工具两类。农业工具:耒、铲、锄、镰、鱼钩等钩等,手工业工具:斧、斤、锛、凿等。,手工业工具:斧、斤、锛、凿等。青铜兵器青铜兵器常见的有戈、矛、戟、刀、弓、剑、常见的有戈、矛、戟、刀、弓、剑、钺、镞,甲胄等。钺、镞,甲胄等。青铜生活用具青铜生活用具分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分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青铜食器青铜食器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器包括鼎、鬲(器包括鼎、鬲(l)、甗()、甗(yn)等;盛食)等;盛食器包括簋(器包括簋(gu)、簠()、簠(f)、盨()、盨(x)、)、敦(敦(du)、豆
16、等。)、豆等。青铜酒器青铜酒器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器包括爵、斝(器包括爵、斝(ji)、觚()、觚(g)、觯)、觯(zh)和觥()和觥(gng)等;盛酒器包括尊、)等;盛酒器包括尊、卣(卣(yu)、壶、罍()、壶、罍(li)和方彝等。)和方彝等。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青铜水器青铜水器是净手所用,包括盘、盉(是净手所用,包括盘、盉(h)、)、匜(匜(y)、鉴等。)、鉴等。青铜乐器青铜乐器有铙、钟、铎、铃、鼓等。有铙、钟、铎、铃、鼓等。周公周公“制礼作乐制礼作乐”以后,规定了一整套等以后,规定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这种制度渗透到当时级
17、森严的礼仪制度,这种制度渗透到当时社会各个角落,人人都必须遵守,本来日社会各个角落,人人都必须遵守,本来日用的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此用的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此时演变成体现当时社会等级的时演变成体现当时社会等级的“礼器礼器”。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左传: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便是分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政治的权力。青铜器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青铜器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
18、,而是政治权利斗争上的必要手段。政治权利斗争上的必要手段。张光直张光直左传左传 宣公三年: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青铜文明商青铜文明精精美美的的殷殷商商青青铜铜器器虎虎食食人人卣卣豕尊豕尊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甲、兽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发现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约十五万片。甲骨文已
19、经是成系统的成熟文字,字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成熟文字,字形结构复杂、语法完备,目前所见甲形结构复杂、语法完备,目前所见甲骨文有骨文有50005000字左右,已经确认的不到字左右,已经确认的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王国维(字观堂)王国维(字观堂)罗振玉(字雪堂)罗振玉(字雪堂)董作宾(字彦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郭沫若(字鼎堂)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卜辞举例卜辞举例贞贞:我我受受黍黍年年?贞贞:我我不不其受黍年?其受黍年?癸癸卯卯卜卜,今今日日雨雨?其其自自西西来来雨雨?其其自自东
20、东来来雨雨?其其自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殷契粹编:郭沫若殷契粹编:“殷殷人人一一事事必必数数卜卜,或或卜卜其其正正,或或卜卜其其反反,或或卜卜如如此,或卜如彼。此,或卜如彼。”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商甲骨文商甲骨文从从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看,有的内容看,有两个特点两个特点:一是一是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商王凡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商王凡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以取得上天神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以取得上天神的应允和指示。的应允和指示。二是二是占卜时神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指示,是占卜时神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指示,是吉是凶,是否
21、可行,取决于占辞。因此作吉是凶,是否可行,取决于占辞。因此作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掌握着事情的决定权。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掌握着事情的决定权。商王商王是全国最高宗教领袖,占卜的吉凶由是全国最高宗教领袖,占卜的吉凶由商王来做判断,以此强化商王的权力。商王来做判断,以此强化商王的权力。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西周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西周 西周(公元前西周(公元前10461046公元前公元前771771年),由于年),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全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全国大小诸侯都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国大小诸侯都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维持着统一的局面。维持着统一的
22、局面。1976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内底有铭内底有铭4 4行行3333字,记字,记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清晨岁星当头。这与清晨岁星当头。这与尚书、淮南子尚书、淮南子等文献合。等文献合。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
23、者,若无以异于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王国维先生(18771927)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制度西周制度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必自其制度始矣!殷周制度论殷周制度论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左传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
24、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周人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周人封建封建制度的本意制度的本意,是为了,是为了军事与政治的目的军事与政治的目的,颇不必用经济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演化过颇不必用经济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演化过程中必经的一环。程中必经的一环。许倬云西周史许倬云西周史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v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配给周王的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配给周王的兄弟兄弟、异异姓贵族(功臣)姓贵族(功臣)和和
25、古代帝王之后古代帝王之后。其特征。其特征是,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姬姓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以姬姓为核心,建立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v“封邦建国,受民授疆土。封邦建国,受民授疆土。”左传左传昭昭公二十六年公二十六年v这是一套这是一套上上自自周天子周天子下下至至士士的金字塔型的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等级结构。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周王与封国诸侯之间的权
26、力义务关系:周王与封国诸侯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封国必须承认周天子是它们的共主。封国必须承认周天子是它们的共主。政治上政治上,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周王,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周王巡视列国,监督、废立诸侯,任命诸侯国巡视列国,监督、废立诸侯,任命诸侯国执政卿、征召诸侯兼任王室卿士。执政卿、征召诸侯兼任王室卿士。经济上经济上,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括粮食、土特产品。括粮食、土特产品。军事上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与周王的征伐战争。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27、 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位为大宗,其主要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位为大宗,庶子为小宗进行分封。实质是根据宗族血庶子为小宗进行分封。实质是根据宗族血缘关系的亲疏,与分封制相结合,确立起缘关系的亲疏,与分封制相结合,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以维护贵族的世袭统治。制度,以维护贵族的世袭统治。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严格的大、小宗体系;严格的大、小宗体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古天子建国,
28、诸侯立古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而下无觊觎”。左传左传 桓公二年桓公二年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尚書堯典堯典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周公在周公在“分邦分邦建国建国”的基础的基础上
29、上“制制礼作乐礼作乐”。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以“礼礼”来区别等级秩序,同时以来区别等级秩序,同时以“乐乐”来和同共融来和同共融“礼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以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相辅相成。以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是西周“礼治礼治”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礼礼”并非并非“礼节礼节”、“礼貌礼貌”那么简那么简单。单。“礼礼”的本质的本质是是“
30、异异”,即差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贵与贱、尊与卑、长与用来显示社会中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的差异,这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样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人人必须遵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人人必须遵守,不得有所逾越。如果大家都遵守守,不得有所逾越。如果大家都遵守“礼礼”,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就非常有序,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就非常有序了。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但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社会但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周公就无法和谐。因此周公“制礼制礼
31、”的同的同时又时又“作乐作乐”,使,使“礼礼”“”“乐乐”相辅相辅相成。相成。“乐乐”当然是音乐,但是它超越了音当然是音乐,但是它超越了音乐,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乐”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情绪相同的共鸣情绪喜怒哀乐,产生同类喜怒哀乐,产生同类感,仿佛感,仿佛“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乐乐”的功能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之间显得“和合和合”,万民之间显得,万民之间显得“附附亲亲”,增加凝聚力、亲和力。,增加凝聚力、亲
32、和力。乐记乐记:“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亲爱,的和同使人们相互亲爱,“礼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礼义立则贵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有了有了“礼礼”,贵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贵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有了有了“乐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了。了。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礼记礼记坊记: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
33、所让。”乐记:乐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讲究和同的。有了讲究和同的“乐乐”,人们就不,人们就不会埋怨会埋怨;有了讲究差异的有了讲究差异的“礼礼”,人们,人们就不会相争。就不会相争。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在各种礼仪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在各种礼仪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以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以此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等社会范畴,体此区别尊卑、亲疏、贤愚
34、等社会范畴,体现周礼现周礼尊尊、亲亲、贤贤尊尊、亲亲、贤贤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如:周王封建诸侯的如:周王封建诸侯的册命礼册命礼:是诸侯权力:是诸侯权力来源于周王的象征,体现诸侯对周王的臣来源于周王的象征,体现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王的属关系。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王的册命,每一任新即位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册命,每一任新即位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以示承认。新册命,以示承认。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仪仪礼礼:大大约约成成书书于于春春秋秋时时期期的的礼礼仪仪职职业业手手册册。早期五经中的礼经专指此书。早期五经中的礼经专指此书。周周礼礼:原原名名周
35、周官官,一一部部理理想想化化的的官官制制著著作作,分分天天、地地、春春、夏夏、秋秋、冬冬六六部部分分。或或以以为为“周周公公致致太太平平之之书书”,或或以以为为“六六国国阴阴谋谋之之书书”,或以为西汉刘歆为佐王莽篡位伪造之书。,或以为西汉刘歆为佐王莽篡位伪造之书。礼礼记记:战战国国至至秦秦汉汉儒儒家家所所作作礼礼制制资资料料汇汇编编,共共4949篇篇。内内容容或或记记制制度度,或或述述思思想想。后后代代五五经经中的礼经指此书。中的礼经指此书。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v八礼八礼 冠、婚、丧、祭、朝、聘、射、飨冠、婚、丧、祭、朝、聘、射、飨v五礼五礼吉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祭礼)吉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祭礼)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丧礼)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丧礼)宾礼:以宾礼亲邦国(射、飨、朝、聘)宾礼:以宾礼亲邦国(射、飨、朝、聘)军礼:以军礼同邦国军礼:以军礼同邦国嘉礼:以嘉礼亲万民(冠、婚)嘉礼:以嘉礼亲万民(冠、婚)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二、商周文明二、商周文明 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