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营决策原来.ppt
《短期经营决策原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期经营决策原来.ppt(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决策生产决策一、生产决策涉及的范围一、生产决策涉及的范围 (一)生产什么产品产品产品产品或提供什么劳务劳务劳务劳务 (二)生产多少数量多少数量多少数量多少数量的产品或提供多少数的劳务 (三)如何组织和安排组织和安排组织和安排组织和安排生产或提供劳务 确定型生产决策常用的方法:确定型生产决策常用的方法:确定型生产决策常用的方法:确定型生产决策常用的方法: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优生产批量法、线性规划法、成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优生产批量法、线性规划法、成本本计划评审法计划评审法二、差
2、量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二、差量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时,只考虑那些对备选方案的预期总收入预期总收入和预期总成本预期总成本会发生影响的因素。案例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分析案例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分析假定某制药厂使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假定某制药厂使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产品。若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乙产品。若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000010000机器小时,生机器小时,生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及各项成本数据如下: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及各项成本数据如下:摘要摘要
3、摘要摘要 甲产品甲产品甲产品甲产品 乙产品乙产品乙产品乙产品 每件机器小时 20机器小时 25机器小时 销售单价 16元 28元 单位成本:直接材料 6元 9元 直接人工 4元 7元 变动制造费用 3元 8元 固定制造费用 28元 3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制药厂作出以生产哪种产 品较为有利的决策分析。1、按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甲产品的甲产品的最大产量最大产量乙产品的乙产品的最大产量最大产量、计算甲产品与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甲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元乙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元、将乙产品与甲产品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 其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元差
4、量收益元差量成本(元)()()差量收入(1003100)50013()40024()32005001640028=-=-=bxpxXX、结论:由于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说明前一 方案生产乙产品比后一方案生产甲产品 较为有利,可多获收益 100元。案例二:案例二: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的决策分析的决策分析不论是自制还是外购,共同性的固定成本总要发生,并不因方案而异。在一般情况下,自制方案不需要考虑固定成本,但要考虑“专属固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分析时要注意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外购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一般应包括买价以及订货、运输、装卸和收货的费用。例:假定某
5、洗衣机厂每年需用甲零件假定某洗衣机厂每年需用甲零件36003600个,如向市个,如向市 场购买,每个进货价包括运杂费为场购买,每个进货价包括运杂费为2828元。若该厂元。若该厂 金工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这种零件,金工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这种零件,经会计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估算,预计每经会计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估算,预计每 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4元直接人工 6元变动制造费用 4元固定制造费用 6元单位零件成本30元又假定金工车间如不制造该项零件,生产设备也没有其他用途。要求:为该厂作出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解:由于该厂金工有剩余
6、生产能力利用,原有的固 定成本不会因自制而增加,也不会因外购而减 少。故甲零件的自制成本单内的固定制造费用 属于无关成本,不应包括在内。据此,可进行 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自制方案:预期成本=(14+6+4)x3600=86400元外购方案:预期成本=28x3600 =100800元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收益 =14400元 结论: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可见甲零件应采 用自制方案。该方案比外购方案 节约成本 14400元。例依例资料,假定洗衣机厂金工车间的生 产设备如不自制,可出租给外厂使用,每 月可收取租金1300 元。在这种情况下,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有利?解:若该厂在决定自制的情况下,则舍弃
7、外购方案可获得的潜在利益(全年租金 收入)应作为被选中的自制方案的机会 成本来衡量自制方案是否真正最优。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自制方案:变动成本总额=(14+6+4)x3600=86400元 舍弃外购的机会成本=1300 x12 =15600元 预期成本总额 =102000元 外购方案:预期成本总额=28 x 3600 =100800元 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损失 1200元 从以上计算的结果可知,当自制方案考虑了机会成 本以后,则外购方案要比自制方案节约成本 1200元,故以采用外购为宜。例3 依例资料,若该洗衣机厂金工车间自制甲零件时,每年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4000元,则甲零件自制还是外
8、购有利?解:由于专属固定成本与共同成本的性质不一样,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故在自制方案中应作为预期成本的一部分。就差量成本所做的差量分析:自制方案:预期成本 =a+bx=14000+24x3600=100400元 外购方案:预期成本 =28 x 3600 =100800元 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收益 =400元 结论:自制方案即使考虑了专用固定成本以后,其预期成本仍比外购方案低400元,故采用自制方案较优。案例三:半成品、联产品或副产品 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注意:1、半成品或联产品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成本,不 论是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均属 于无关成本,不必考虑。2、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
9、半成品或联产品在加工后所 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所追加的成本(可分成本)。3、副产品是否需继续加工的决策,只要分析研究副产 品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与节省废料处理费之 和,是否超过“可分成本”例1假定某公司每年生产甲半成品10,000件,销售单价46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总额150,000元.如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完工产品乙,则销售单价可提高到80元,但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23元,专属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为该公司作出是生产半成品甲,还是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完工产品乙的决策分析。解:差量收入:完工产品乙-半成品甲=(80 x10,000)-(46x10,000)=340,000元 差
10、量成本:完工产品乙-半成品甲=(23x10,000)+80,000-0 =310,000元进一步加工成为完工产品乙而非半成品甲的差量收益=30,000元结论:从以上计算的结果可见: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 完工产品乙再行出售的方案较优,因为它比直接出 售半成品甲的方案可多获利润 30,000元。例2:假定某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甲、乙、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两种联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亦可继续加工后再行出售。其有关产量、售价及成本的资料如下:联产品名称 甲产品乙产品产量10,000千克4,000千克销售单价分离后 2元/千克6元/千克加工后 5元/千克10元/千克加工前的联合成
11、本 14,000元20,000元加工过程中追加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2元5元 专属固定成本 5,000元1,000元要求:为该公司做出甲、乙两种联产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解:甲、乙联产品差量分析表(见书219页)结论:1、甲联产品已分离后继续加工再行出售可 获得较多盈利(5000元);2、而乙联产品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 较佳,因为若继续加工再出售反而 要损失 5000元。三、贡献毛益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三、贡献毛益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贡献毛益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通过对比被选方案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专门方法。注意:
12、在决策分析时,必须以备选方案提供的贡献 毛益总额的大小,或单位工时(机器小时)所创造的贡献毛益的大小作为选优标准,决 不能以产品提供的单位贡献毛益的大小来判 断方案的优劣。案例一: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分析例:假定某公司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0机器小时,但实际开工率只有原生产能力的70%,现准备将 剩余生产能力用来开发新产品A或新产品B。老产 品甲及新产品A、B的有关资料如下:摘要老产品甲(实际数)新产品A(预计数)新产品B(预计数)每件定额机器小时806040销售单价(元)846058单位变动成本(元)785051固定成本总额(元)25,00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较 为有
13、利的决策分析。(前提:以销定产)解:由于该公司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 开发新产品,并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所以原来的共同性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 本,无需考虑。可采用贡献毛益分析 法,哪种新产品能创造的贡献毛益总额 最多就是最优方案。贡献毛益计算分析表摘要新产品A 新产品B 剩余生产能量100,000 x(1-70%)=30,000每件定额6040最大产量(件)30,000/60=500 30,000/40=750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60505851单位贡献毛益107贡献毛益总额5,0005,250 机器小时结论:新产品 A 每件创造的贡献毛益虽较 新产品 B 多 3 元,似乎开发新产品A有利;但
14、联系产品量分别算它们的贡献毛益总额 以后,则显出开发新产品 B 的方案较优,可多获贡献毛益 250元。(5250-5000)例2:依前例,若该公司制造新产品 A 需支付专属固定成本1200元,制造新产品 B 需支付专属固定成本 1560元,那么,决策分析的结论又将如何?解:由于专属固定成本是相关成本,故在决策分析过 程中必须考虑。贡献毛益计算分析表(续)摘要A产品B产品贡献毛益总额 cmx减:专属固定成本5000120052501560剩余贡献毛益总额38003690结论:在考虑了专属固定成本以后,新产品的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较新产品 多 110 元 (3800-3690),故开发新产品较为有
15、利。案例二: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除开发新产品外,还可考虑是否接受客户的追加订货。原则上,只要对方客户的开价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固定成本,即可接受。例:假定某公司原来专门制造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 10,000件,销售单价为 68 元,其实际平均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直接材料 20元 直接人工 16元 制造费用 其中:固定费用 12元 单位产品成本 56元 变动费用 8元若该公司目前每年有35%的剩余生产能力未被利用。现有某客户要求该公司为他们制造甲产品3000件,并在产品款式上有特殊要求,需另购一台专用设备,预计全年需支付专属成本4000元。但客户只愿出
16、价每件46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接受该项订货的决策分析。解:按传统会计的观点,接受该项订货是不合的。因为对方出价46元,与单位成本56元比较,每件要损失10元;再加上接受定货全年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4000元,更加扩大了亏损数额。但是,按管理会计观点,由于接受该项订货是在剩余生产能力范围之内,原有产品的固定成本,并非该项决策的相关成本,无需考虑。需考虑专属固定成本,只要对方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并能使专属固定成本得到补偿,就可以接受。贡献毛益计算分析表摘要数量或金额订货数量(X)3000件销售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b)46元20+16+8=44元单位贡献毛益(cm)2元贡献
17、毛益总额(Tcm=cmx)减:专属固定成本2x3000=6000元4000元剩余贡献毛益总额2000元结论:接受追加订货 还有剩余贡献毛益总额2000元,故该方案可接受。案例三: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 的决策分析例:假定某公司本年产销A、B、C三种产品,年终按全部成本法算出三种产品的成本与各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较,A 产品净利 5000元,B 产品净亏 2000元,C 产品净利 1000元,全公司净利合计为4000元。又假定三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及成本资料,如下:摘要A产品B产品C产品销售量(X)销售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b)1000件20元/件9元500件60元/件46元400件25元/
18、件15元固定成本总额 18000元(按各产品的销售额比利分摊)要求:为该公司做出 B 产品是否要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三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及成本资料解:B 产品全年净亏2000元,表面看来为了减少亏 损,增加盈利,应该停产 B 产品。但运用贡献 毛益分析,结论则不同。1、贡献毛益及净利计算表产品名称A产品B产品C产品合计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20,000900030,00023,00010,000600060,00038,000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11,0006000700090004000300022,00018,000净利(或净亏)5000(2000)100040002、A、B、
19、C三种产品都为公司提供了贡献毛益。而B产品所以亏损是因为它需分担固定成本总额的1/2,即 9000元,而它的贡献毛益总额只有 7000元,所以净亏 2000元。但A、B、C三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合计为 22,000元,抵补全公司的固定成本总额 18,000元后,全公司尚有净利 4000元。3、全公司的固定成本总额 18,000元,不论B产品停产与否总是要发生的,属于无关成本。若B停产则全公司的贡献毛益总额就少了 7000元,而B产品原分担的固定成本则需转嫁给A、C承担,其结果反而造成整个公司的全面亏损,共亏 3000元。B 产品停产后的贡献毛益与净利计算表4、结论: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就
20、不应停产。由于B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总额7000元,所以不应停产。产品名称A产品C产品合计销售收入总额20,00010,00030,000变动成本总额9000600015,000贡献毛益总额11,000400015,000固定成本总额12,000600018,000净利(或净亏)(1000)(2000)(3000)注意:对于亏损产品是否要转产的决策分析,主要看转产的产品确实是利用了亏损产品 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而不占用其他 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转产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要大 于原亏损产品所提供的贡 献毛益总额,则转产方案可行。四、本量利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四、本量利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
21、案例在产品的生产决策中应用本量利分析法,就是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哪个方案较优的专门方法。本量利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成本分界点”成本分界点: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相等情况下的业务量。案例一: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的分析决策例:某汽车制造厂过去制造卡车所需用的活塞,一直依靠外购,购入单价为 500 元。现该厂金工车间有不能移作他用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活塞。经过估算,自制每个活塞的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180 元 直接人工120 元 变动制造费用120 元 固定制造费用130 元 单位成本 550元另外,如自制 每年还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6,
22、000元。要求:根据资料为该汽车制造厂作出该活塞的全年需要量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自制方案为宜?什么情况下采用外购方案?解:假定全年活塞的成本平衡点为 x 个 、外购方案预期成本 y1=a1+b1x=0+500 x=500 x 自制方案预期成本 y2=a2+b2x =16,000+(180+120+120)x =16,000+420 x 所以:y=y1-y2 =500 x-(16,000+420 x)=80 x-16,000 2、求成本平衡点 x 的值:令 y1=y2,即 80 x-16,000=0 得x=200个3、结论:若活塞需要量 x=200,则y1=y2,两个方案成本相同,均可行若活塞需要量
23、 x 大于200,则 y1大于y2,自制方案较优。若活塞需要量 x 小于200,则 y1小于y2,外购方案较优。案例二:选择不同工艺进行加工 的决策分析当产量加大时,采用先进工艺有利;产量较小时,采用较为落后的工艺较为经济。因此,不同工艺方案的选择,必须同产品加工批量的大小 联系起来分析。即采用本量利分析法,确定其成本分界点注意:分析时 只需考虑各个备选方案 不同的单位变动成本和不同的固定成本 无须考虑各个备选方案 相同的单位变动成本和相同的固定成本 例:假定某厂在生产某种型号齿轮时,可用普通铣床加工,也可用数控铣床加工。所需成本不同:类型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普通铣床1.80元20元数控铣床1.
24、00元100元 要求:做出在什么批量范围内选用不同类型铣床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解:、设普通铣床和数控铣床的成本分界点为 x 个,则:普通铣床预期成本y1=a1+b1x=20+1.80 x 数控铣床预期成本y2=a2+b2x=100+1.00 x y=y1-y2=0.80 x-80、求成本平衡点 x 的值 令 y1=y2,即 0.80 x-80=0 得 x=100个、结论:若x=100,y=0 则两方案均可行 若x大于100,则采用数控铣床较优 若x小于100,则采用普通铣床较优五、最优生产批量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五、最优生产批量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最优生产批量:最优生产批量:最优生产批量:最优
25、生产批量:在成批生产的企业里,每批生产多 少,全年分几批生产最为经济的问题。应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应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应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应考虑两个成本因素: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制造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产成本与决策 无关,不必考虑。调整准备成本:调整准备成本:调整准备成本:调整准备成本:在每批投产前,要进行调整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与每批数量的多少无直接联系,但与生产批数成正比,具有固定成本性质。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单位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占用资金支付的利息等(相当于变动成本),以及折旧费、维修费等(相当于固定成本)。最优生产批量法最优生产批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期 经营 决策 原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