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秋季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年秋季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已圆满完毕,此试卷能联系学生生活,坚持正确导向,并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我结合这次期末考试的详细状况对此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详细状况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紧扣课标要求,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现行教材为依据,表达对学生的学问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根本要求,注意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阅历的联系,在根底学问、根本技能考察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运用力量、综合力量的考察,坚持学问力量和情感觉悟相统一
2、的原则,较好地表达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本试卷由选择题(占33分)、非选择题(占67分)两局部构成,总分值为100分。 本试题根底学问题分值约占50%,对学问点理解运用题占40%,主观力量探究题占10%。涉及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材,重点突出考察全面,注意对根底学问和根本力量的考察,特殊考察学生对识记理解力量,从材料中猎取信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85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56分。优秀率42.35%,及格率98.8%。 选择题,丢分最多的试题是4题、6题。经分析认为这些题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和备选答案的意思,此题也有极大的迷惑而造成的。10题超
3、范围。 问答题16题大题,全部学生对学问点理解记忆不够,不能用学问点作答,找不到关键点所以都有失分状况。 分析说明题17题主观性较强,与学生生活联系严密,90%学生不丢分,状况较好。 探究与实践题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力量,具有肯定的难度,学生丢分较多,主要丢分的是其次小题“以上数据反映出什么现象?学生对数据分析不够全面。 三、存在的问题: 1、问题答案把握不准,没有理解记住,答题时写不出来。 2、分析力量,理解力量,猎取信息的力量,综合运用学问点的力量差。导致答题时抓不住重点,找不到突破口,答复不全学问点,导致丢分现象。 3、审题力量不强,看不全题意,不能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和复习的
4、建议 1、突出主干学问、重点学问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重视重点学问点,不要局限于记住零散的学问点,如意义不明,机械记忆,效果不好。形成记忆残缺不能深入学习,使学生急功近利,心态急躁,在学习上就会吃夹生饭。 2、注意课程理念改革 加强学生指导,重视用课改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另外,要加强个别同学的补差工作,加强教师对后进生进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加强有利于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多给他们一些课堂表现时机,树立自信念,争取进步。 3、注意学生综合力量与整体素养的培育 制度大全网-,为您细心编辑整理本文,转载与引用请注明出处。 学科间学问的渗透在教学中已形成了一
5、种趋势,因此政治课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在平常应有意识地将其他学科学问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主要是与语文学问和历史课的渗透,通过这些促进学生的综合力量的提高,避开考试中表达不清、理解不透的毛病。同时,要关爱学生,关注每位同学成长,满意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整体素养的提高。 4、加强训练,提高审题、解题力量,注意思维方式的培育。 学生刚进初一,还不是很习惯开卷考试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单一,因此在平常上课时就要留意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培育他们发散思维遗迹归纳力量。同时,由于平常训练不多,学生考试时缺乏精确把握材料信息的力量,不能有效地提取信息,答题时不标准,不
6、知道要将根底学问与材料、实际相联系,审题时不细心,马虎大意等。这都需要平常在作业与考试中加强训练,上好练习分析及试卷分析课,做到精讲精练。 5、关注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注意时事材料。 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才能使书上的学问鲜活起来,才能使政治课走进同学们的心里,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所以,教师在平常上课与练习中要亲密关注学生时政,将时政引入课堂,并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及家庭、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用理论学问去分析、说明这些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篇2:秋季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年秋季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从试卷看,学生对生物
7、学习态度比拟端正,都做完了,空题很少。从正确率看学生对大局部内容较熟,对需要深入思索的内容还有待再努力。 详细状况如下: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抽查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班集(60人) 学生的首号错题原题是11题:“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十来日,母瘦雏渐肥。”学生错为“贮食行为”。 分析缘由:学生没有理解诗中的实景,母燕培育雏燕的画面,母瘦、雏肥,培育后代的行为是生殖行为中的一种,因此此题正确答案应当是生殖行为。 学生的其次号错题是8题,原题是“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经常发觉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是由于? 学生错为“鸟粪没有膀胱,小肠很短” 分析缘由,学生对动物的消化系统各局部(器官
8、)的功能理解较浅:正确的应当是,直肠-粪便、膀胱-尿液、小肠-消化食物。 第12题目,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都懂,但是对生物圈也是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在思维模式上还没有转换过来。 第9题,熟悉有点浅薄,其实沿着规律,顺藤摸瓜并不难,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依靠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根本措施,爱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第10题,外表看关节有支点、杠杆、固定、连接作用好像都有道理,但这里指在运动中,因此只能是支点作用。 做得好的题有1、2、3、6,反映学生对一些典型的特例:水中的鲸是用肺呼吸,-这些生物特例把握较到位。学生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相关学问把握较好,学生能明确区分先天性行
9、为是生来就有的,是受遗传物质掌握的。而后天行为是通过学习积存起来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同时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区分较清楚,对各拘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把握较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它是无机物到有机物间的转换器。 二、填空题 学生们对本册的根底学问把握较好:生态平衡、社会形为的特征、生物多样性、分类的根本单位、微生物的分类、生存条件、生物反响器等都把握较好。唯一缺乏的是对延长概念,如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答题方向不明确。 三、填图题 关于关节、羽毛、家鸽、昆虫等的构造和功能都把握较好,几乎全对。 四、综合题 由图表分析说明题,学生失分较多。缘由有可能是学生没仔细审题,也有可能是学生没有把握答题方法。许多学生采纳一网打尽(亦说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四种缘由全写上,没有抓住题意“主要缘由”,即人类偷猎和栖息地的丢失(哺乳动物),对鸟类这里比照度比拟大,因此应突出主要缘由是:栖息地的丢失。 总的看学生对本册的学问点把握较精确到位,有肯定的分析辨析力量。缺乏的是对连续性学问设及的联系较多,如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学生有时不能抓住本质,对内涵较丰富的学问点如关节等不能非常精确地运用,另外学生分析问题力量有待提高,同时学着分析主要的、关键的答题方法都是今后教学要关注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