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docx
《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5篇 有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说课稿,仔细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当怎么写?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 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学问铺垫。教材内容展现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熟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把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
2、的近似数,知道准确度的含义。 2.经受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看、发觉、争论沟通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推理及概括力量,初步把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中,我采纳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应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详细设
3、计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主题图,学生明确了用0.984米、0.98米和1米三个数据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探究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由整数类比迁移到小数 在回忆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做出强调:求近似数肯定要用约等号来连接。随机提出猜测:求小数的近似数是否也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 接着让学生依据以往的学问阅历进展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在充分理解了保存一位小数就是准确到非常位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探究,相互沟通,汇报时,重视引导学生进展有条理的完整的
4、表达。由于学生能够在求整数近似数的根底上进展类比迁移,这一环节表述的比拟完整,能轻松的将内部思索过程外化为语言表达。 3、汇报沟通,提炼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看板书、回忆求1.93和16.195近似数的过程比拟争论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存一位小数,都要看到小数局部的百分位?不同点是:一个运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小于原数,一个运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大于原数,在争论沟通中,学生明确了四舍五入法仍旧是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借用数轴,直观理解 (1)直观发觉1.93距1.9更近 但为什么求近似数省略局部的最高位小于5时要四舍,不小于5时要五入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还是会从四舍五入的方法本身进展
5、思索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数轴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动态的设计,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由于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存一位小数后约是1.9。 (2)直观列举,体会“四舍五入”的道理 在学生能从“四舍”,和“五入”两个角度思索出近似数是1.9的两位小数后,也更简单思索出近似数是1.9的最大两位小数和最小两位小数是多少。 (3)理解保存一位小数为何只看百分位 从而得出:由于百分位的数打算了原数的位置,所以无论是几位小数在求近似数时,只要保存一位小数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结论。进而小结出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再类比迁移,得出保存其他位数的方法。 5、类
6、比迁移,尝试归纳 接下来,充分运用练习题的辐射作用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索:你能找到能保存三位或四位小数的数吗?为什么?明确原小数至少应当比保存后的近似数多一位。 三、回归情景,深化理解 在学生类推到保存整数的方法后,回归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由0.984怎样想到0.98的,又怎样想到1的呢?这时,学生已能较娴熟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找到0.984保存一位小数的近似数后,再一次引导观看、比拟发觉:同一个数由于要求不同,会有不同的近似数,但保存位数越多,就越接近精确数,开头的结论是依据小数的性质结果近似数末尾的0能够去掉:经过争论后发觉由于保存位数的需要(即占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数轴直观演示近似
7、数为1.0和1的精确数范围,让学生感知到:保存的位数越多,精确数的范围就越小,相应的准确度也就越高。从而得出结论:在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终提出问题:回想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和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从而建构起数学学问间的前后联系。 随后,学生自主看书学习,进展查漏补缺。 四、反应练习,拓展提升 以闯关形式设计的反应练习富有层次性,思索性,表达变化,能让学生在多种变式中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实质。体会到运用所学学问成功闯关带来的成就感,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表述时机,不能不说是一种圆满! 五、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本课的最终一次争论是在本课完毕,查找小数近似数
8、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置商品时该付8.953元的毕竟会付多少钱呢?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会考虑付9.00元。虽然付8.95元相对来说更实惠一些,但实际上5分的钱数已很少见,所以会保存整数付钱更符合生活实际状况,这样,就让数学学问富于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总之,求小数的近似数内容抽象,本课着重引导了学生在怀疑处、重点处、难点处进展争论,重视对学问源点的梳理,力争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以及为什么用“四舍五入法”。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教材分析: 旋转与角是北师版数学第七册第24-25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的根底上,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从
9、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根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熟悉平角和周角。能说诞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操作活动,熟悉平角和周角。会识别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供应进展综合实践力量的时机,促进其阅历的积存,进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帮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嬉戏引入,教师发指令,一
10、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忙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分,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在熟悉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出示卡片让一名学生做动作,其它同学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上画角,分析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给学过的角排队等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仿照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11、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熟悉,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在学生熟悉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各角。最终,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教学流程: (一)、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模型 (出示图片)两条笔直的铁轨,看成两条直线,把它们画在纸上,它们的位置关系犹如等号。假如你也来画两条直线,还会有什么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画一画。 (二)、分一分,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1、让我们用两根食指比划比划每组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假如让你给这几种状况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先自己独立思索,再与小组同学沟通沟通,小组长做好记录和总结。
12、2、沟通分类状况。 可能消失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两类相交、不相交 其次种:分三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 第三种:分四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 (三)、归纳特点,探究规律 平行: 1、大家先来看第一类,这一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再画长点,会相交吗? 2、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平行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3、我们翻开书56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平行线的。(齐读) 4、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示同学们留意些什么?(“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 5、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6、介绍用符号表示平行线的方法。 7、出示课件:推断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