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第一章光的干涉终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光学第一章光的干涉终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第一章光的干涉终稿.ppt(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光 学学绪论绪论教材教材:姚启均姚启均教学时数教学时数:64:64学时学时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位课学位课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闭卷考试辅导时间辅导时间:第第13181318周的双周二下午周的双周二下午14:00-16:0014:00-16:00辅导地点辅导地点:教教DD楼楼293293室室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讲述提纲讲述提纲n n一、光学的科学体系n n二、对光学现象的发现与认识n n三、对光本性的认识,波动光学的发展史n n四、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一、光学的科学体系一、光学的科学体系n n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以及它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n n1.几何光学:基于“光线”的概念讨论
2、光的传播规律。n n2.波动光学:研究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的学科。n n3.量子光学: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问题。n n4.现代光学: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很庞大的体系。光学理论体系光学理论体系几何光学几何光学 反射、折射、透镜反射、折射、透镜经典光学经典光学波动光学波动光学 干涉、衍射、偏振干涉、衍射、偏振光学光学量子光学量子光学光的发射、吸收、相互作用光的发射、吸收、相互作用 激光原理及应用激光原理及应用傅立叶光学、全息光学傅立叶光学、全息光学现代光学现代光学激光光谱学激光光谱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 1.几何光学几何光学n n 从理论上说,几何光学三个基本定律(直线传播,折射
3、、反射定律),是费马原理的必然结果,也是光波衍射规律的短波近似。n n 它们在方法上是几何的,在物理上不涉及光的本质。n n 几何光学主要是从直线传播,折射、反射定律等实验定律出发,讨论成像等特殊类型的 传播问题。2.波动光学波动光学n n研究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以及用波动理论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进行描述的学科。n n基本问题:在各种条件下的传播问题。n n基本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n n波前:原为等相面,现泛指波场中的 任一曲面,更多的是指一个平面。n n主线:如何描述、识别、分解、改造、记录和再现波前,构成了波动光学的主线3.量子光学量子光学n n把光视为一个个分立的粒子,它主
4、要用于分析辐射、光发射以及某些在物质的微观结构起重要作用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现象。n n在这领域内有时可用经典理论,有时需用量子理论。对于这类原不属于传统光学的内容,有人冠之以“分子光学”或“量子光学”等名称,也有人把它们仍归于物理光学之内。4.近代光学近代光学n n19481948年全息术的提出,年全息术的提出,19551955年光学传递函数的建年光学传递函数的建立,立,19601960年激光的诞生为其发展中的三件大事。年激光的诞生为其发展中的三件大事。n n薄膜光学的建立,源于光学薄膜的研究和薄膜技薄膜光学的建立,源于光学薄膜的研究和薄膜技术的发展;术的发展;n n傅立叶光学的建立源于数学
5、、通讯理论和光的衍傅立叶光学的建立源于数学、通讯理论和光的衍射的结合;它利用系统概念和频谱语言来描述光射的结合;它利用系统概念和频谱语言来描述光学变换过程,形成了光学信息处理的内容学变换过程,形成了光学信息处理的内容n n集成光学源于将集成电路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光学集成光学源于将集成电路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光学领域;领域;n n非线性光学源于高强度激光的出现、它研究当介质已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时所产生的一些新现象,如倍频,混频,自聚焦等;n n对光导纤维的研究形成了纤维光学或导波光学;n n导波光学,电子学和通讯理论的结合使得光通信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成为人类在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就;n n非线性光
6、学,信息光学及集成光学等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导致新一代计算机光计算机的诞生.据预测它将部分实现人脑的功能(如学习和联想)1.几何光学规律的发现几何光学规律的发现n n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世纪:“墨经墨经”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阴影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阴影形成、光的反射和凹凸面镜反射成像等规律。形成、光的反射和凹凸面镜反射成像等规律。n n公元前公元前3 3世纪:古希腊欧几里德世纪:古希腊欧几里德EuclidEuclid也发现了光的直也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镜面反射定律线传播和镜面反射定律n n公元公元1717世纪前期:荷兰的斯涅耳(世纪前期:荷兰的斯涅耳(W.SnellW.Snell)从实验
7、上)从实验上发现了折射定理发现了折射定理,而法国的笛卡儿(而法国的笛卡儿(R.DescartesR.Descartes)第一)第一个把它表示为现代的正弦形式个把它表示为现代的正弦形式;1657;1657年费马年费马(P.deFermat)(P.deFermat)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原理.二、对光学现象的发现与认识二、对光学现象的发现与认识2.波动光学现象的发现波动光学现象的发现n n1717世纪:世纪:n n5050年代,意大利的格里马第()首次详细地描述了年代,意大利的格里马第()首次详细地描述了衍射现象;衍射现象;n n英国的胡克(英国的胡克(R.HookeR.Hooke)
8、和玻依耳)和玻依耳(R.Boyle)(R.Boyle)各自独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现称为立地发现了现称为“牛顿环牛顿环”的在白光下薄膜的彩的在白光下薄膜的彩色干涉图样色干涉图样;n n牛顿(牛顿(I.NewtonI.Newton)进行了棱镜分光实验)进行了棱镜分光实验,并分析了并分析了“牛顿环牛顿环”的生成及色序问题。的生成及色序问题。n n6060年代,丹麦的巴塞林那斯(年代,丹麦的巴塞林那斯(E.BartholinusE.Bartholinus)发现了)发现了双折射现象。双折射现象。n n7070年代荷兰的惠更斯(年代荷兰的惠更斯(C.HuygensC.Huygens)进一步发现了光)进一步发现
9、了光的偏振现象。的偏振现象。1.17世纪中叶至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世纪的认识n n 人类对光本性的认真探讨始于人类对光本性的认真探讨始于1717世纪,主要有两世纪,主要有两个对立的学说个对立的学说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n n微粒说的内容、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微粒说的内容、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n n微粒说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直线飞行的微粒微粒说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直线飞行的微粒流流;n n直接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直接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并能对光的反射并能对光的反射,折射作一定的解释折射作一定的解释;n n用微粒说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用微粒说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得出了
10、光在水中的得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大的结论速度比空气中大的结论.三、对光本性的认识,波动光学的三、对光本性的认识,波动光学的发展史发展史2.17世纪中叶至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世纪的认识n n波动说的内容、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n n胡克明确主张光由振动组成,每一振动产生一个球面并以高速向外传播,此为波动说的发端;n n1690年惠更斯在其著作中提出光是在一种特殊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n n19世纪初,托马斯.扬和菲涅耳等人的工作将波动说大大推向前进,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根据光的偏振现象确认光为横波;n n用波动说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得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小的结论,并于1
11、862年被傅科的实验所证实.n n特殊弹性媒质始终未能找到.3.17世纪中叶至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世纪的认识n n光的电磁理论的提出、主要贡献和问题。n n19世纪60 年代,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根据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等的事实,麦克斯韦确信光是一种电磁现象,n n1888年赫兹实验发现了无线电波,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n n特殊弹性媒质“以太”始终未能找到4.20世纪的认识世纪的认识n n经典物理的困难n n1887年迈克而逊和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假说,以“静止以太”为背景的绝对时空观遇到了根本困难;n n瑞利和金斯根据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理论,导出黑
12、体辐射公式,它要求辐射能量随频率的增大而趋于无穷.n n上述经典物理的困难预示着近代物理学两个革命性的重大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n n波粒二象性:n n光的某些方面的行为象经典的“波动”,另一某些方面的行为象经典的“粒子”.n n实际上“波动”和“粒子”都是经典物理的概念.近代科学实践证明,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客体,对于它的本性问题,只能用它所表现的性质和规律来回答,任何经典的概念都不能完全概括光的本性.四、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四、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n n1.本课程研究的内容:阐述光的电磁性质,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和光波的叠加与分析,光波的干涉和典型的干涉装置与应用、光波的衍射的基
13、本原理、光的偏振及其在晶体中的传播等经典光学和现代光学的基本知识。n n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光学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中的工程光学问题的能力,使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处理现代光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n n成绩评定:成绩评定:n n一、成绩评定包括三个部分 n n 1、平时作业占 20%;2、课堂几率 10%,将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抽查;3、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占 70%。n n二、平时作业三分之一及以上未交、或三分之一及以上时间缺课者,按学校规定,不得参加考试。n n主要参考书:n n光学,张登玉 ,南京大学出版社n n光学,宣桂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设 n n赵凯华,钟锡华,新概念物
14、理教程 光学,高教出版社n n石顺祥等,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121第一章光的干涉第一章光的干涉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222 1.1 1.1 光的电磁理论光的电磁理论旧波动理论和微粒学说一样,都是建立在机械论的基础之旧波动理论和微粒学说一样,都是建立在机械论的基础之上,把光现象看作是一种机械运动过程,认为光是在某上,把光现象看作是一种机械运动过程,认为光是在某种特殊弹性介质一种特殊弹性介质一“以太以太”中传播的弹性波。这就产生中传播的弹性波。这就产生一系列矛盾。一系列矛盾。1865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起经典电磁理论体系,预言了电磁波年,麦克斯韦建立起经典电
15、磁理论体系,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认为光是一种电的存在,指出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认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即光是看得见的电磁波,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做磁现象,即光是看得见的电磁波,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做了完美的统一。爱因斯坦在了完美的统一。爱因斯坦在1905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根本年创立狭义相对论,根本上否定了上否定了“以太以太”的存在,光波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的存在,光波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电场强度矢量与磁感应强度矢量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电场强度矢量与磁感应强度矢量周期性变化在空间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中能引起视周期性变化在空间的传播
16、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中能引起视觉和使感光材料感光的原因主要是振动着的电场强度,并觉和使感光材料感光的原因主要是振动着的电场强度,并把电场的振动称为光振动,电场强度称为光矢量。把电场的振动称为光振动,电场强度称为光矢量。结论结论结论结论 光波某一波段的电磁波光波某一波段的电磁波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323真空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光速为:介质中的电磁速为:介质中的电磁速为:介质中的电磁速为:介质中的电磁速为:1.1.1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为:介质的折射率为:介质的折射率为:介质的折射率为:光波的频率只与光源有关,与介质无关,但介质中的波长将缩短为:博学笃行厚德
17、弘毅2424光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光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光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光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在3900nm760nm3900nm760nm3900nm760nm3900nm760nm之间,频之间,频之间,频之间,频率在率在率在率在7.5107.5107.5107.51014141414 4.110 4.110 4.110 4.11014141414HzHzHzHz之间。这个范围之间的光波之间。这个范围之间的光波之间。这个范围之间的光波之间。这个范围之间的光波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人眼感知的颜色由频率决定。人眼感知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18、人眼感知的颜色由频率决定。人眼感知的颜色由频率决定。光色光色 波长范围波长范围(nm)中心中心 频率频率(Hz)中心波长中心波长(nm)红红 760622 660 橙橙 622597 610 黄黄 597577 570 绿绿 577492 540 青青 492470 480 兰兰 470455 460 紫紫 455400 430 1.1.2 1.1.2 光的强度光的强度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525由于为常数,E0为振幅,所以,物理仪器检测到的光强I是由能流密度大小决定的,即玻印亭矢量S的平均值: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6261.2 1.2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1.2.
19、1 机械波动的独立性和叠加性机械波动的独立性和叠加性1 1、波动的独立性、波动的独立性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相遇于同一区域,只要满足振动不十分强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相遇于同一区域,只要满足振动不十分强烈,则它们将各自烈,则它们将各自保持自己的原有特性保持自己的原有特性(频率、振幅和振动方向),(频率、振幅和振动方向),按原前进方向继续传播,彼此不受影响。按原前进方向继续传播,彼此不受影响。如水波。从照像时物和像的相似,也可推知光波也具有独立性。如水波。从照像时物和像的相似,也可推知光波也具有独立性。2 2、波动的叠加性、波动的叠加性叠加原理: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如果在同一区域相遇,则在该相遇叠加
20、原理: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如果在同一区域相遇,则在该相遇区域内介质质点的合位移是各波动分别单独传播时在该点区域内介质质点的合位移是各波动分别单独传播时在该点 所引起的位移的所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矢量和。说明说明:1 1、叠加性是以独立性为条件的;、叠加性是以独立性为条件的;2 2、叠加的数学意义:一般情况下,波动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叠加的数学意义:一般情况下,波动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简谐波表达式是它的一个解;如果有两个独立的函数都能满足同一简谐波表达式是它的一个解;如果有两个独立的函数都能满足同一个给定的微分方程,则这个给定的微分方程,则这两个函数的和两个函数的和也必然是这个微分方程的解。也必
21、然是这个微分方程的解。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7271.2.2 1.2.2 波动的相干性(即波动的干涉)波动的相干性(即波动的干涉)1 1、定义:、定义:两列独立传播的波动,若在相遇区域内叠加的结果是合振动在一两列独立传播的波动,若在相遇区域内叠加的结果是合振动在一些地方加强、一些地方减弱,则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些地方加强、一些地方减弱,则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为波的干涉。这种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像称为干涉图(花)样。这种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像称为干涉图(花)样。2、干涉的充要条件:频率相等频率相等 相位差恒定相位差恒定 振动在一条直线上。振动在一条直线上。3 3、说明:、
22、说明:干涉的结果:产生振动强度的非均匀分布,即出现干涉花样。干涉的结果:产生振动强度的非均匀分布,即出现干涉花样。干涉是波动的一大特征:凡出现干涉花样的物理过程,一定是波动。干涉是波动的一大特征:凡出现干涉花样的物理过程,一定是波动。波动能量的传递:以振动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物质本身并不随波移动。波动能量的传递:以振动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物质本身并不随波移动。光具有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动。光具有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动。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828、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一、相干光源与非相干光源一、相干光源与非相干光源若两光源所发出的两束光波叠加能产生干涉,则这两个光源若两光
23、源所发出的两束光波叠加能产生干涉,则这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否则,称为非相干光源。称为相干光源;否则,称为非相干光源。能产生干涉花样的叠加称为相干叠加;否则,称为非相干叠加。能产生干涉花样的叠加称为相干叠加;否则,称为非相干叠加。二、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二、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设有两列频率相等、沿同一直线振动、相位不同的简谐波:设有两列频率相等、沿同一直线振动、相位不同的简谐波:由叠加原理,设合振动为E,合振幅为A,合成后初相位为则:博学笃行厚德弘毅2929可以证明(见教材P75,附录1.1):讨论:讨论:1 1、由于振动强度、由于振动强度 IA IA2 2,所以,合振动强度并不简单地等于两分
24、振动,所以,合振动强度并不简单地等于两分振动 强度和;强度和;2 2、如同照相一样,观察和记录的并非某一时刻的强度瞬时值,而是在、如同照相一样,观察和记录的并非某一时刻的强度瞬时值,而是在 一定时间间隔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平均值:内的时间平均值:博学笃行厚德弘毅3030 若两振动不中断,即若两振动不中断,即合振动平均强度达最大值干涉相长干涉相长合振动平均强度达最小值干涉相消干涉相消博学笃行厚德弘毅3131 若振动时断时续,两初位相独立地变化,即:若振动时断时续,两初位相独立地变化,即:故:此时,合振动的平均强度为两分振动强度之和故:此时,合振动的平均强度为两分振动强度之和博学笃行厚德弘毅323
25、2综上所述:综上所述:(1 1):只要两振动的位相差():只要两振动的位相差(2 2-1 1)在某点始终保持不变,则合振动)在某点始终保持不变,则合振动的平均强度可的平均强度可 大于、小于分振动强度之和。因此,在较长的观察时间内就大于、小于分振动强度之和。因此,在较长的观察时间内就 可观察到整个空间可观察到整个空间 稳定的干涉花样(强度的非均匀分布)。稳定的干涉花样(强度的非均匀分布)。通常称频率相同、振动在一条直线上、位相差恒定的两个振动是通常称频率相同、振动在一条直线上、位相差恒定的两个振动是相干的。相干的。(2 2):):若(若(2 2-1 1)在观察时间内无规则变化,则合振动的平均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学 第一章 干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