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完毕了近一个月的实习,今日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从小生活在异乡河南,高中的时候才回到家乡的我,对家乡文化和习俗可以说是浑然不知,然而此次暑期选择在家乡县电视台实习弥补了这一空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大事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赐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行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学问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洁的话所涵盖的东西许多。对于新闻而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
2、休,许多题材总盼望能钻牛角尖进展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觉,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头翻看旧新闻,学习教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慢慢地,我开头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担当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打算了政府新闻必需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需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判性质或监视性质的报道必需当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不温不火。任何过失都可能导致特别严峻的后果。言,就是了解大事的现象,挖掘大事的背景,探究大事的本质。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许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时机遇到。这些经受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3、 实习5天,积有大量思绪,一时还理不清,只得想到哪,说到哪了。 实习已逾10天,电视台的全部家底貌似已经熟知了,只是还停留在知的层面,若论是否已经把握娴熟新闻采访技巧,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我对于拍摄什么东西一向是畏行畏为的,在学校也一向如此,生怕自己拍不好,被人笑话。在一次正式记者要求我拍新闻时候,我诚惶诚恐的说:“我会拍许多废镜头。”他笑笑说,没关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于是,我便也大胆起来,在现场不停地来回走动,穿梭在大小领导之间,看准他们的谈笑,去除不雅动作,取多样镜头。至于什么内容,稿子是我写,胸中已了然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 做时政记者真的很舒适,出门有车接送,除早餐外,其余花消
4、皆可由政府单位担当。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吃他们一两顿饭或者接一两个红包,都只是拔了他们身上的一根毫毛。听于大哥说,这里的政府很有钱,每当老百姓闹事请愿,政府处理起来一点都不麻烦,砸点钱就了事。于是,不少靠闹事起家的首领也就成了爆发户。新闻采访完后,我们坐了政府的公车回家,到了电视台,写完了稿子,实话说,电视新闻稿件写起来远不如报纸稿件那样痛快,你要受许多的限制,最苦痛的限制就是你得少用描述,许多用起来很爽的句子到了电视新闻稿件的时候你得少用,即便用了,编辑也得把这些给去掉,剩下的稿件就象一只没有羽毛的孔雀在纸面上翩翩起舞。然而,电视新闻稿件也有它的特色的,它生动有力,文字掷地有声,篇幅短小精悍
5、,语言从不拖泥带水,读起来就好象一个擅长辩论的人在与你说话。 我实习之初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拿电视新闻稿当报纸稿件写,结果被编辑改下来后我很是不爽,我自以为豪的顺畅美丽的句子,被编辑删而又删,改而又改,纸面上伏尸千里,血流成河。我怒而摔袖,甚觉大受其辱,但也无法,要重写,得找到缘由,找到编辑后,他说,电视新闻稿件怎样怎样,比报纸新闻稿件还要简练、通俗、生动。 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稿如不遇特别状况(比方写什么奇景之类),形容词是用不得的。电视镜头就是形容词。我想这一说法堪称经典! 第一次全程拍摄是完全失败的,我拍的镜头全部模糊,编辑批判了一大堆,最终还是落到关键点上:我的视力太差劲。他们劝我配眼镜
6、,点头之余,我也坚决了一个想法:报社更适合我。 这里的记者很好,很敬业,很和蔼,很负责。没有传奇中的冷淡,世故。他们的稿子写得很好,可学的地方许多。我跟着他们跑,很是舒心,我很快乐能遇到这么一帮朋友。我与他们合作,他们给我许多的时机,要么是我写他拍,要么是他写我拍,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与他们交谈没有障碍,他们没有正式记者的架子,不盛气凌人。于是乎,后来的日子,写稿抑或拍片,我渐入佳境。 实习还没完毕。20天后,我盼望能独当一面,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不管日后是在报社或者电视台,这段经受应是我踏入社会,了解中国的奇妙前夜。 渐入佳境乡间故事 夏雨刚过,天气依旧显得闷热枯燥。今日由宋记者带
7、我去某村采访报道“三世同堂”的新闻,同行的还有一位美女主持人周迪。坐着当地镇政府派来的车子,我们行驶在了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宋记者拿着相机拍那远处紫气围绕的大山和清秀的丛林溪涧,随着一张张画面的流淌定格,我才信任地灵人杰的传奇。 古有四世同堂之说,然今三世同堂也属不易,由于谁都知道人多羹少的道理,需要的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还需要一家人的和谐团结,尊老爱幼的家族传统充当这条幸福链。据了解,这三世同堂是由四兄弟不分家成就的一个26人的和谐大家庭。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也能从中折射出自己的价值。山路十八弯,这么说一点不为过。一路颠簸,最终像红军开进了革命依据地。 在老乡的引路下,我们找
8、到那个传奇中的大家庭,这是由老祖屋和新居子组合的,很像北京的四合院。爷爷有四个儿子,爷爷在的时候是由爷爷当家,在爷爷去世之后就由现在的二儿子(季银松)来当家,他同时也是村里的主任。十几年前,他们的父亲去世时,季银松就接任掌门人撑起了这个家。后来,靠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先后办起了酒坊、榨油厂、养猪场和养鱼场,还买了2辆汽车。有了积蓄后,季银松一家盖起了四栋2层的洋楼,四兄弟每人一栋。四兄弟不分家,相亲相爱,一起劳作,收入归“公家”,开销也花公家钱,幸福故事传遍远近乡里。 宋记者在院里和他们欢声笑语的畅聊着,我拿着摄像机在房屋前后寻拍着我想要的镜头故事。拍完了一组镜头后,趁着闲暇的时候我和周迪来
9、到村头一棵古老的大树下,我说,这树怎么也有五十年的历史吧。周迪说,有我们老吗?我乐笑而不语。看着村前一望无际的绿野在风中舞蹈,心中仿佛伴随着绿色的大海由沉睡到清醒。空山新雨后啊,潮湿的泥土夹杂着路边的野花香入鼻即让人沉醉。临别时,季主任一家人远送我们到村口,看到他们嘴边一弯弯微笑,我感觉到回家的路不远,幸福也就在身边。 登堂入室官场见闻 做地方媒体的时政记者,地方官员就是娘,不管有没有奶,都得认。绝大多数新闻都是从他们那里产生,记者的灰色收入,也是他们给的。没有他们,时政记者都得下岗。 跑时政让记者很舒适,上班期间可每天在办公室吹空调,嗑瓜子,看报纸,像公务员们一样愉快自足。电话就是命令,电话
10、就是新闻,我们只须等着官员们的”电话,告知你哪里哪里,几时几时,领导干嘛干嘛。一有电话,我们就闻风出动,伺机而行,兴高采烈地提上摄像机,带上采访本,再搭上前来“迎接”的公车,“一溜烟”地赶赴新闻现场,像很不专业的“狗仔”一样,认真地捕获而不是偷拍领导的精彩画面,什么急躁听取汇报,什么具体查看现场,什么做出重大指示云云,领导都会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告知记者,所以熟识这肢体语言的记者,会在特定的时间点来捕获,故拍出来的画面让领导特别满足。 我作为实习生,和正式记者们跑得最多的是政府新闻,可以算是半个“时政记者”了,或者伪正式“时政记者”。 头脑中杂文家灌输着的官场印象,自从与这里的官场有了近一个月的
11、接触,在我心里顷刻间就倒塌了。杂文家们描绘的官员们几乎个个都是肥头大耳,满面油光,整日搜刮民脂民膏的硕鼠,他们对下声色俱厉,对上阿谀奉承。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杂文家们一味地把他们脸谱化了,官员们还是有其特定的共性的。 官场上,活动最多的是会议,大会小会不断,在会山会海中红旗飘飘,矗立不倒,很是需要毅力。若不是很重要的会议,比方“学习某某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某某会议精神,等等”,官员们毅力不坚者居多。他们睡觉成片,讲小话者狂言,很像小学课堂,乱哄哄得群鸟在叽叽喳喳,“毫无尊卑之分。”如此有共性的公务员很令人恼火,而在台上发表讲话的人,若是书记一类的官员,并不会像小学教师们礼貌地制止不听课者。他们
12、也自有其共性的方法。 一次,县委书记就遇到这种状况,立刻怒从心中起,恨向胆边生,立马停下嘴上的活,在台上拍案而起,大喝道:“请讲小话的、睡觉的人给我站起来!”立刻,无人敢应。书记又连续滔滔不绝了。还有一次是乡镇开会,底下也是乱哄哄的,不过,与会者不是公务员,而是一般的基层党员,许多人不是干部,主持会议的镇委书记也自有其方法。这时,恰好来了一只苍蝇在他耳边回旋,他用手朝耳边一挥,像是接住了对方抛来的暗器,而后面无表情地捏死苍蝇。随后又有一只苍蝇飞到他的肘边,用手抓很是不便,他就拿起旁边的书本,眼睛直视前方,朝右一拍,“砰”的一声,动作连贯,一气呵成,随着四周的灰尘扬起,苍蝇没能逃掉,葬身在桌上留
13、下的清楚书印里。会场中观察书记这番举动的人,很是惊诧,便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会场也宁静了下来。 事后得知,镇委书记是武警出身,据说那里的治安很好。 纪委有次突击检查官员上班期间的作风问题,也叫上了记者随行拍摄。检查组挨个来到了各个机关大楼,还在楼下,楼上就想起了咚咚的紧凑的脚步声,就像是农村晚上的群鼠在房梁上奔驰。 检查组见状,说,不去了,去了也白去,我们的行动露馅了。随后又去了几个机关,情形还是一样,不过也有笨手笨脚的机关干部,被检查组逮了个正着,抓住后,不吭声,掩面而恨,扑在桌子上缄默不语。 这次检查,我们总共抓住了3起上班期间作风不正的行为,“取得了重大突破。” 检查完毕后,纪委叮嘱我们
14、不要把稿子写得太露骨,要留意用词,镜头最好多消失我们检查的镜头。我心里加了一句:还要顾及他们的面子。大于哥加了一句:不要给纪委添麻烦。 公务员们私底下交情好的,时常你来我往的吃吃喝喝。饭桌上,他们在座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频繁发起话题争议,他们思想很自由,也最真实。我们作为时政记者,也常常被要求赴宴,固然,附带的条件是为他们做宣传。宴会上,官员们谈论最多的是什么?是百姓。他们沟通着各自与百姓打交道的阅历,以及处理危机的方法,比方假如百姓闹事怎么办?“首先,你得专心教育和引导,实在不行就去找城管队的和公安局的摆平,千万别去让他找县委书记。”还有的也很露骨:“现在的刁民许多,常常和政府过不去,政府也
15、瞎折腾,对百姓那么好干什么?”“现在国家给百姓给得太多了,给的太频繁了,百姓起了贪念,一听到什么国务院有补贴之类的新闻,县政府没有来得及兑现,他们就大闹县政府,像什么话!你这么养着百姓,只会越养越懒!” 也有批判政府的,“我们中国的政府一遇到问题就大呼小叫的开会,叮嘱你干什么,我干什么。外国人不明白了,你们只要遵循事先制定好的法律行事就可以了呀,干嘛还开会?所以我就说嘛,中国还是人治领先,外国才是真正的法治。”看得出,这位官员具有极宽广的国际视野。这里正在搞拆迁,推行“新型城市化建立”,有公务员对政府的政策义愤填膺:“你看那些百姓,哭哭啼啼的,背井离乡,由乡村住到城市,你给再多的补偿金,只会让
16、他们贪欲增加!你说你放着老百姓安居乐业多好啊!”。(与原话有出路,但大意如此)。 还有的竟然公开争论共产党政权的去留问题,出于我国国情的考虑,这里不陈述。 官员们爱喝酒,席间常常发起敬酒运动,每个人你来我往,生怕落后于同僚。同僚们的祝酒词也是大同小异,大意是官运亨通,财运滚滚之类的俗语。我们也被邀请在敬酒行列,有官员甚至祝我将来成为这个地方的台长。我心里大笑。 私下里与官员们交谈后得知,他们对官场的弊病最是清晰,对中国官僚体制的痼疾也了如指掌。他们也恨透了官场潜规章,特别“惧怕”权力嬉戏,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怎样进入官场的,领导提拔,公务员考试作弊,他们都毫无避讳地和同僚诉说。他们的苦衷是,我本有
17、更大力量,为何偏偏在这小地方流落。 他们很有共性,只是迫于制度的束缚,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只能台上官话连篇,台下口若悬河,风度翩翩,只能把自己独有的见解在私底下与同僚沟通。 他们只是在悄悄等待着改革者的振臂一呼,然后揭竿而起,群起响应,砸烂这僵死的官制。 某主任曾与我争论这里的官场,我说这里的官员们很有共性,素养也很高,这是中国官员队伍建立的进步。他立即抚掌大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里的官员是很有素养,敢说敢干,比以前的缩头乌龟,软骨头强多了。可是,这其二却是关键,中国官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能主导一切。官员的升迁,官员打击异己势力,官员与民争利,官商权钱交易,等等腐败行为,滋生在哪里?就是关系这个土壤!这也是全部贪欲得以横行并得以付诸行动的根本缘由。只要有关系的爱护,官员们就什么都不怕,司法、监察算个屁啊!社会上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有多少人是靠真本领吃饭呢?我们台里的那个谁,很有本领的,结果还不是被一个职工的家属的工作安排给挤掉了?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是生活在浩大的社会关系网里,官场也不例外的,公正公正原则只是空话而已,怪不得外国人反对我们。”(原话有出入,大意如此)。 虽说新闻媒体是政府的喉舌,但更心系百姓。中国官场弊病问题,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然需提笔疾呼揭露于众,良心也责任也。谨以此文抒发一名记者心中之正气! 【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