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接触、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研究.docx
《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接触、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接触、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接触、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内容摘要: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方法,探讨语言接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各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互动性强、有指导性的语言接触更有益于语用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并非平行发展,语言水平达到中级后语用能力才显著提升;语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受到语言接触程度的影响,理解能力受语言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者接触汉语的量与质,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2、。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水平;语用能力;语言环境;间接言语行为;第二语言习得正 文学界根据学习者获得语言的环境区分了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前者发生在目的语环境,后者发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世界发展日趋国际化,为了更深入地接触语言、感受文化,前往目的语国家留学的学生不断增加。他们的习得过程、影响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的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文化、身份认同等不同方面。语用研究一方面发现了目的语环境对语用能力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目的语环境并非必然带来语用能力的发展。即便都处于汉语环境,学习者接触汉语的范围及程度其实大不相同
3、,有的只生活在教室、宿舍两点一线间,有的则很好地融入了目的语社团。语言接触的量与质共同构成了语言接触的程度,语言接触程度的不同带来了二语理解水平与表达水平的不同。比如,在教师拖堂的时候,有的学生会直接说“老师,下课了。”有的学生则会间接地表达“老师,您累了吧。”表达过于直接的学生并非不懂礼貌,而常常是由于缺乏语言接触,没有获得在这种语境下选择得体语言的语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的偏误往往比语音、语法或语义等语言偏误更加严重,因为语用偏误可能会冒犯对方,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交际失败。培养语用能力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目标,也应当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一研究现状语用习得研究描写学习者在语用
4、上的发展变化、解释语用发展的机制。对于目的语环境中的语用习得,涉及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水平、语用能力、语言接触、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自主性、语言接受能力、语言文化背景等。以上因素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和目的语环境相关的语境因素,一类是反映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学习者因素。汉语二语语用研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二语习得外部环境、学习者内在特征对语用发展的共同影响。 (一)语言接触与语用能力发展语言接触 (language contact)在本文中是第二语言的接触,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接受汉语输入、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等输入、输出、互动的行为。在影响语用能力发展的语境因素中,研究逐步聚焦于语言接触。二语习得中的
5、一个假设是,目的语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充足的语言接触和社会互动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可以得到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假设,如Bardovi-Harlig等在研究匈牙利学生英语语用意识时发现,与在美国学习英语相比,在本土学习英语的学习者反而能够识别更多的语用偏误。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可以归纳为语境因素和学习者因素。在语境因素的探讨中,除了对比母语环境和目的语环境外,学者们较多关注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居住的时间,以及语言接触的频率。何自然等在探讨外国人习得汉语礼貌方式时也曾提出,“决定学习者礼貌方式得体性的不一定是他的语言能力,而是他在目的语国家生活时间
6、的长短以及接触第二语言的频繁程度”。有关在目的语国家居住时间对语用能力的影响,目前未有一致结论,居住时间是否为一个有意义的自变量引起了争议。因此,近年来单纯研究居住时间长短对二语语用能力影响已较为少见,研究者转而考察与目的语交际直接相关的自变量,比如语言接触、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文化适应等。在汉语二语语用研究中,有关语言接触的研究成果较少,可贵的是研究将语境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相结合。Taguchi在考察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语用能力发展影响时发现,前者的作用是直接的,后者为间接的。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增加语言接触的程度,进而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Taguchi等的另一研究涉及语言接触和习得水
7、平,发现总体上语言接触与语言表达无显著相关,但是对于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他们语用能力的发展。这一研究的总体结果与其他研究有所不同,说明除语言接触外,学习者因素中的语言水平在语用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语言接触的测量主要采用定量方式,请学习者报告在课堂之外,每周以及每天使用目的语的时长,估算出每周使用目的语的平均时数;或者一段时间内遇到某种场景的次数,由于学习者有时难以回答准确的时长和次数,有专家提议改用五度量表的方式统计接触频率的高低。语言接触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量的统计,在二语语用研究中仅有一项研究将语言接触分为互动性与非互动性,发现互动性的语言接触更有助
8、于语用的发展,但在分类之外没有提供具体的题目,也未对具体的语言接触内容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学界提出,需要将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是哪些因素以及如何影响语用发展的微观过程。 (二)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的关系是语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语言水平在二语语用能力研究中一般被归为学习者个体因素,通常以语法及词汇的掌握情况为评价标准,有时会考虑语音。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之一表现为语言水平发展对语用能力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水平的提高总体上对语用发展有正面作用。高水平学习者在表达请求、拒绝等言语行为时更为间接、得体
9、,能更多地理解言外之意;在对话中有更多的互动特征,更注意交流中对方的交际心理、语言上的起承转合,也能辨识更多的语用偏误。但是,也有与此不同的研究结果。Taguchi等人的研究没有发现语言水平提高对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Niezgoda等发现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反而能发现更多的语用偏误。Bardovi-Harlig等认为,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此类研究结果复杂性的第二个表现是,如果语言水平可以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那么它是否比其他因素有更强的预测性?Roever 的研究发现在目的语社团居住的时间比语言水平更有预测力,Taguchi的研究表明,相比语言水平,目的语环境对语用能力发展的
10、影响更大。Ren的相关分析则呈现为,语用能力与汉语水平及在华居住时间之间无显著相关,与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频率存在正相关。有关语言水平的研究在结果上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是,各研究对语言水平衡量的标准不统一,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汉语学习时间、汉语班级水平等,在水平的划分上多为两个水平,不同水平之间的跨度也大小不一。如果能基于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进行划分,同时语言水平的数量有所增加,将有助于丰富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与表达在言语交际中,话语的多数用法是间接的,间接的表达将使话语更为礼貌、得体,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Searle在1975年提出间接言语
11、行为的概念,它与直接言语行为相对,指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问题是,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力,以及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前者为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能力,后者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力,本研究也将从这两方面展开。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前者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就可得出语用用意的言语行为,比如“你能借我一支笔吗”。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不能单从字面用意,而要凭借语境来判断语用用意的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常常是一种暗示,比如想借笔时说“我的笔坏了”。从直接言语行为
12、到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再到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由直接到间接的连续体。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表达的间接程度上是逐步向目的语靠拢的,因此言语表达的间接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语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学者们也制定了衡量间接程度的量化标准。汉语二语语用研究在此方面也有所发现,如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在中国学习时间的延长,以及汉语语言接触的增加,学习者的言语行为由直接言语行为向间接言语行为转变。此外,目前的汉语二语语用研究,被试多为英语母语者,或是多元母语背景,请求言语行为居多,研究内容为理解能力或表达能力中的一种,很少有研究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必要扩充研究对象、增加考察的言语行为种类,并将语用的理解与
13、表达相结合。综上所述,有关语境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的研究,汉语二语语用界近年来涌现出更多的成果,但在语言水平的标准与划分、语言接触的测量方式、语境因素与学习者因素的结合、语用能力的不同表现、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拟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语言水平的韩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辅以小组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汉语间接言语行为策略作为衡量语用能力的标准,选取作为语境因素的语言接触,以及作为学习者因素的语言水平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考察二者对学习者语用理解能力、语用表达能力的影响。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本研究主要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并配合小组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前期,我
14、们对汉语学习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接触汉语的主要方式及语用情况,制定包含十种语言接触方式的语言接触程度量表,同时设计了考察语用理解、语用表达的题目。研究中期,我们采用 23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一为语言接触程度 (接触程度低、接触程度高),自变量二为语言水平 (初级、中级、高级),因变量为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通过方差分析统计语言接触程度、语言水平对语用发展的影响;研究同时统计了十种语言接触方式与语用理解水平、表达水平的相关系数。研究后期,对参与了定量研究的部分汉语学习者进行访谈,结合定量与质性研究对语用的发展进行解释。 (二)被试被试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参与定量研
15、究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为180名韩国汉语学习者,均在北京高校学习汉语,年龄在1830岁,男性78名,女性102名。初级、中级、高级水平学习者各60名,HSK考试三级及以下为初级水平,HSK考试四级及五级为中级水平,HSK考试六级为高级水平。语言接触程度分为接触程度高与接触程度低,在每种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中,接触程度高、低各30名。参加小组访谈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共15名,根据小组访谈最佳人数数量,参与质性研究的学习者初级、中级、高级各5名。参与研究的另有50名汉语母语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在性别和文理专业上进行了平衡,为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水平、表达水平提供基线数据。 (三)研究材料定量研究的研究材料包括五
16、部分:语言接触程度量表、间接言语行为理解测量、间接言语行为书面语篇补全问卷、言语表达间接程度量表。1.语言接触程度量表。语言接触程度量表共十题,代表十种不同的语言接触方式。采用Likert六度量表测量总接触程度,量表内容均采取积极表述方式,分值1 为非常不同意,6为完全同意。量表的信度系数 (CronbachsAlpha)为0.910。测试时题目被翻译为学习者的母语,汉语和韩语同时呈现,具体题目见表 3。我们对学习者接触程度的划分以量表为基础,十道题中,在六度量表中如果均选择6则总分为60分。初步统计发现30分以下和30分以上的学习者数量基本相同,因此我们以30分为界进行划分,30分以上(不含
17、30分)为语言接触程度高,30分以下(不含30分)为语言接触程度低。2.间接言语行为理解水平测量。以往学者一般都采用选择正确答案的方式测量语用理解水平,本研究也采用此种方法,语境通过文字方式呈现,18道选择题涉及请求、拒绝、抱怨三种常用的言语行为,每种言语行为各6题,均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学习者理解表达的言外之意。题目以中文形式呈现,并控制了词汇难度,避免词汇带来的理解问题。学习者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水平体现为此部分题目的得分。例如:小李帮小王买了一本书,小王想给小李钱。小李说:“好朋友,别客气,以后再说。”问:你觉得小王最可能的意思是:A.不用给钱了;B.以后给他钱;C.这本书很便宜
18、;D.我们是好朋友。(回答正确,得1分)3.间接言语水平表达水平测量。本文采用书面语篇补全形式测量言语行为表达的间接程度,语篇中的语境均为教师与学生,社会语用环境被设定为权势高、距离远,题目同时使用汉语和母语者的语言呈现。我们以学习者语篇补全的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间接程度量表对表达间接程度进行评分,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水平体现为学习者在此部分的得分,例如:快考试了,你有很多问题,你今天下午想找王老师问问。你说:王老师,今天下午我能问您几道题吗?母语者根据间接程度量表对以上言语行为表达的间接程度进行评分:1=非常直接;2=比较直接;3=有点儿直接;4=有点儿间接;5=比较间接;6=非常间接。4.言
19、语表达间接程度量表。间接言语是语用策略之一,言语表达的间接程度是衡量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标准之一,以往学者制定了量表考察学习者在不同言语行为上的间接程度,研究综合前人量表,分别制定了请求、拒绝、抱怨的间接程度量表,对学习者语言表达的间接程度进行评分,作为学习者语用水平的数据。5.小组访谈研究过程。在定量研究前,我们通过小组访谈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接触情况及语用情况,如语言接触的具体内容,语用理解和表达时出现的问题,经常遇到的语用场景。由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学习者的状况,小组访谈也将学习者按照水平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信息。定量研究之后再次进行了小组访谈,就问卷中的题目及
20、完成过程进行交流。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语言接触程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水平的作用研究以语言接触程度和语言水平为自变量,以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水平为因变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接触程度主效应较为显著(F(1 174)=5.867,p=0.016),结合平均数统计,语言接触程度高的学习者在理解水平上高于语言接触程度低的学习者。语言水平主效应显著(F(2 177)=10.791,p=0.000),结合三组水平的平均数,高级水平学习者的理解水平高于中级水平学习者,中级水平学习者高于初级水平学习者。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初级水平与中级水平学习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
21、p=1.000),中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差异显著 (p=0.000)。与汉语母语者的理解水平相比较,高级水平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Mean高级=16.55,Mean母语者=18)。语言接触与语言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 174)=1.721,p=0.182)。结果表明,语言接触程度对学习者的理解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接触程度高的学习者理解水平高,且对于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来说,语言接触程度高的学习者理解水平都高于接触程度低的学习者。语言水平在总体上对理解水平有更大的影响,但学习者间接言语行为理解水平的发展,主要是达到中级语言水平之后。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语用理解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的 环境 中的 语言 接触 水平 能力 发展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