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状的最新分析:迫切需要尽快全面恢复企业家的信心.docx
《中国经济现状的最新分析:迫切需要尽快全面恢复企业家的信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现状的最新分析:迫切需要尽快全面恢复企业家的信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经济现状的最新分析:迫切需要尽快全面恢复企业家的信心当前,经济运行中困难不少。造成困境的原因很复杂。外部原因有俄乌战争、全球供应链受阻、美对华遏制等因素,内部原因有防疫等因素,也有长期以来“三期叠加”下经济调整不彻底、不到位的因素,房市、地方财政债务风险问题严重,市场秩序扭曲。进一步概括分析,有诸多改革不到位的因素。中共20大即将召开。如何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中矛盾与困难很多,从中长期看,应重点关注、解决好哪几个重要问题,才能打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堵点”,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复杂的原因造成的经济困境,表现为方方面面,又集中表现在哪里?现社会较为普遍地认为,是投资者和消费者预
2、期不清,信心不足。特别是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对预期缺乏信心。然而,从纯市场逻辑分析,短期困难不少,但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缺乏信心。因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过40多年的积累,应该说在未来的5-10年内,不管是从增长的供给方还是从需求方静态分析,仍存在其他大国不能比的相对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例如,从供给方看,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完整的工业体系、经40年积累充裕的人力资本以及进一步改革的制度红利;从需求方看,由4亿中产阶层为主的大国消费市场、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蕴含的巨大的投资消费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和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外部需求因素等等,决定了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仍是可以
3、乐观的。但是为什么市场上仍有些人对预期不乐观?作为回答的理由,以上只是纯市场逻辑下的经济学分析。上述条件确实也构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基础。关键是这一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发展的趋势会否出现拐点,会否中途夭折,似乎前景并不清晰,因此出现投资与消费的动力趋弱。所以中长期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去真正解决导致预期不明、信心不足背后一些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全局性问题。哪些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经济困境的表现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中长期的。当前急需通过梳理各种问题现象及其因果机制,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国民经济运行中问题现象背后集中体现的真正关键性原因,着力去解决。而不能
4、再停留于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地去谈改革“纲领”、谈“规划”。改革的“纲领”与“规划”中央国务院早已明确。笔者认为,当前极需抓住市场发展中的关键性堵点,抓住影响全局的纲举目张性问题,经济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迫切需要恢复企业家信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党集4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教训总结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40多年来中国经济奇迹历史证明的,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民企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估量的“56789贡献”。当前。为什么会出现一部分民企“弃实体玩金融”,或躺平、守摊子,或资本外逃等现象,究其原因,有企业家自身的原因,前几年更多的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监管问题,如在各种的市场进入、融资待遇、工业标准、市场监
5、管等方面,对民企的不同等待遇,加上有些地方不恰当的“查原罪”等等,严重伤害了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创业积极性,拖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腿。以投资为例,近10年内民间投资与全部投资之比,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在50%以上,占半壁江山。但民间投资的自身同比增长率,却从2014年15.8%的两位数增长之后,2015年开始滑入了个位数增长(当年8.8%),2016年为2%增长,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年平均不到4%,2022年上半年为3.5%(上半年全部投资增长率为6.1%)。投资减少,则税收减少(民企对税收的贡献是50%),GDP增速下降(民企对GDP的贡献是60%),就业下降(民企对就业的贡献是80%
6、以上);收入下降,从而引起整个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因此,民企投资不足的问题,已不是仅仅涉及民企能否生存,企业家赚多少钱的局部问题,而是直接影响了全国税收、就业、居民消费等,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是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以下两件事,又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奏效,市场信心的重建需要通过多年的制度重建。第一,真正保护好民企的合法权益问题。近几年自最高院、最高检发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规,严禁乱抓人、乱查封、乱冻结,严禁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的指令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令人不满意。中长期看,怎么取信于民企?建议能否由中央出面,花一年多的时间,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级政府、中
7、央国务院各部委,认真对照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思想,对已制定的各项业务规定、政策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摆问题,列出纠偏项目(制度和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并予以公布。有一纠一,有二纠二,及时纠正。最后由中央国务院组织检查,进行总结,做到不同的企业主体能够真正开展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第二,正确界定与解释资本的“无序扩张”。经济学说史上关于资本本质有不同的流派解释。一般意义上讲,纯资本的经济含义是指一经济主体产出后扣除消费用于再投资的积累。因此资本及资本积累是一国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有力工具。同时,资本内生地决定了有其逐利本性表现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此,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绝不是限制资本扩张,而是设法用
8、好各类资本,通过处理好效率与平等关系,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去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前一时期,我国为什么出现资本的“无序扩张”,金融实业互相参股、连环控股、攫取不合法利润?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曾对发展中的P2P、资产管理、金融控股、平台经济以及互联网经济等新业务方式,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法规约束,出现监管真空,监管者竟成了“市场的尾巴”,最后酿成了恶果,付出了沉重代价。鉴于以往教训,对于资本“无序扩张”,重要的应是急需要制定各类监管制度,设置监管“红绿灯”。一是明确对现存各类资本、各种业态的监管制度。这不仅包括各类金融业态、平台经济、互联网金融,还包括对教
9、培业、文艺圈资本的进入等的制度(我们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规的制定上,从议论要监管开始,到制度出台,竟拖延约20年之久);二是市场创新活动是个不间断的过程,监督者除需要对市场上各类资本及业态活动有明确监管规定外,重要的是,要紧紧跟踪市场发展动态,保持灵敏的嗅觉,及时调整现有的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协调监管。吸取2021年各部门监管中“合成谬误”的教训,协调好相关监管部门新制度的出台时间,对当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言至关重要。努力实现民生基础性保障吃穿行等是民生。一人从生下到坟墓,幼儿园、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养老保障、居住需求等等,也是一国经济发展后国民民生重要的基本需求。从政治上讲,共同富裕是社会
10、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为国民民生基础性保障的各方面内容,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也是一个社会经由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之后,社会能不能稳定、政局能不能稳定的支撑性条件。从经济运行角度讲,目前中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从2014年的56.3%上升到2021年的65.4%,上升近10个百分点。2022年一季度高达69.4%。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毫无疑问,消费对经济的增长已至关重要。同时要看到,消费本身却在下降。居民消费支出2018年为10.4%,之后进入了个位数增长。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为6%多。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实际增长0.8%
11、,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指标出现下降0.7%。生产决定就业、收入与消费,消费不稳或消费增长下降又直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就业。那么消费为什么上不去?直接与居民收入相关。居民收入偏低,加上各地城乡居民民生保障的差距和一部分居民民生得不到较好解决,直接影响了这部分人的消费积极性。总之,有些居民有点储蓄,是不敢消费;有些居民想消费,是没有钱。所以,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基本实现国民民生的基础性保障,不仅是涉及社会、政治能否长期稳定,也是直接涉及我国大国消费市场和内循环格局能否形成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础的结构调整的需求。进一步讨论,一部分居民为什么不敢消费?中国十四亿多人口,
12、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极低收入人口有5.6亿人;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低收入人口有3.1亿人,两者合计8.7亿人。这部分居民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钱去扩大消费。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中等收入者有3.8亿人。尽管中等收入这部分人有近四亿人,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但他们中间不少人担心于孩子上学、家庭防大病、买房子、老人养老等一系列意外支出,是不敢痛快去消费。因此,要解决以上极低收入者、低收入者和中产阶层三部分人的消费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其中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就业;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扶低扩中限高”;探
13、索职工持股、产权的共享主体等等。但是,对14亿人中90%的这三部分人来说,缩小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农村间的民生保障差距,普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直接提升收入水平或解决“后顾之忧”扩大消费之路,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实现国民民生的基础性保障,是我国扩大消费、优化发展模式中的一项极其现实又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有否完成的紧迫性和可能性?尽管4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民生保障水平已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广大居民对共同富裕的呼吁与要求,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实已构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危险,也是当前防止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项紧迫又必须跨过的关
14、键一道坎。同时,中国经济已发展到目前的阶段,面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年积累的国民财富基础,相对于经济实力远差于我国的一些国家已实现国民免费医疗等民生保障的现实,只要我们努力一把,各地少搞些“政绩工程”、无效低效的投资项目,也是有条件可以去分步实现全国国民民生的基础性保障。那么从哪入手?可以继续从工业化、就业、收入分配不同的改革环节入手,也可以坚持从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分别入手。但是长期以来,在此方面我们已作出了不少努力,然而成效并不明显。建议加快改革步伐,下一步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下大决心,分两步走。第一步,用三年时间,宣布对除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共21个城市外,对其它各城市宣布取消户籍迁移管
15、制,实现各城市间、城乡间人员的迁移自由化,被迁入城市居民享受该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福利待遇。如此一来,要求各级政府根据人口迁移情况,对民生各类福利支出,按一定的标准,一项一项算细账,分类分批,逐年实现,人口迁移是变化的、动态的。在摸清动态性“家底”中,必然暴露有些地方财力的窟窿,由此倒逼对长期以来中国增长模式转换至关重要的、又长期呼吁得不到解决的央地财税矛盾进一步暴露。由此,推动进一步改革,提出围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对国民经济调整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财税改革制度。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把上述21个特大、超特大城市包括在内,向全国提出逐步解决全体国民实现平等的基础性保障的庄严承诺,真正夯实大国消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现状 最新 分析 迫切需要 尽快 全面 恢复 企业家 信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