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oc
《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摘要:以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次氯酸钠消毒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有效氯投加量和消毒效果表征指标两方面对工艺优化分别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氯投加量、接触时间、混合条件和粪大肠菌群数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氨氮浓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小;静置下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搅拌下温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搅拌接触时间10min时,有效氯投加量为0.75mg/L即可确保滤池出水消毒后的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典型深度处理工艺沿程粪大肠菌群数明显降低,与二沉池出水相比,滤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平均降低85%;对于一级A及以上标准的城镇
2、污水处理厂,接触时间10min时滤池出水消毒的有效氯投加量为1mg/L,接触时间10min时滤池出水消毒的有效氯投加量可增至1.25mg/L;优化的有效氯投加量(11.25mg/L)明显低于调研的全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有效氯投加量(3.69mg/L);当有效氯投加量为1mg/L时,滤池出水接触30min的余氯(0.020.16mg/L)明显低于调研的全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余氯(1.12mg/L),尾水生态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同时,提出了一种消毒效果快速表征指标,即氧化还原电位(ORP)和运行控制参数氧化还原电位增量(ORP),并给出了有效氯投加量为1mg/L时滤池出水不同
3、接触时间的ORP参考值。城镇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主要包括紫外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及其组合工艺等,其中次氯酸钠由于具有消毒效果好、不涉及危化品、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但目前关于次氯酸钠消毒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方面:a.以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级A标准下次氯酸钠消毒影响因素研究,而非滤池出水;b.部分因素对次氯酸钠消毒影响的研究方法不合理;c.影响因素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有效氯投加量方面:a.相同排放标准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单独次氯酸钠消毒系统有效氯投加量差别较大;b.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规定,当
4、无试验资料时,污水厂出水加氯量可采用515mg/L,其并未针对不同出水排放标准分类规定加氯量。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表征指标(粪大肠菌群数和余氯浓度)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a.粪大肠菌群数为生物指标,检测周期一般为48h,不能实时指导原水水质水量波动下消毒系统的动态调控;b.余氯为化学指标,一般便携式和在线余氯仪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2和0.035mg/L,但研究发现低有效氯投加量或实际接触时间较长时存在出水总余氯低于或接近余氯仪检测下限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次氯酸钠消毒主要影响因素(有效氯投加量、混合条件、温度、氨氮浓度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有效氯投
5、加量和消毒效果表征指标两方面分别进行工艺优化,以期为“双碳战略”下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精细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并为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1 次氯酸钠消毒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1.1有效氯投加量的影响以某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在常温(25.5 )和静置接触30 min的条件下,开展了有效氯投加量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消毒前粪大肠菌群数为47000个/L,滤池出水氨氮为0.2mg/L,当有效氯投加量为0.5、0.75、1、1.5、2、2.5 mg/L时,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分别为27500、13000、8850、1800、100、0个/L。可见,随着有
6、效氯投加量的增加,滤池出水消毒效果增强,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明显降低,当有效氯投加量为2mg/L时,滤池出水消毒后的粪大肠菌群数稳定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限值(1000个/L)。1.2混合条件的影响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规定“次氯酸钠消毒后应进行混合和接触”。实际工程中次氯酸钠溶液一般投加在推流式接触池前端,主要通过水力作用实现次氯酸钠与滤池出水的充分混合。在常温(27)和接触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混合条件(静置和搅拌)下有效氯投加量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其中滤池出水氨氮为0,搅拌转速为100r/min,结
7、果见表1(消毒前粪大肠菌群数为59 000个/L)。可知,混合条件对滤池出水次氯酸钠消毒效果影响显著,搅拌条件下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静置时的消毒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氯投加量为0.75mg/L可确保滤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而当静置接触30min时,确保滤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有效氯投加量为2mg/L。表1 不同混合条件下有效氯投加量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1.3温度的影响分别在静置和搅拌条件下,开展温度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静置条件下,消毒前粪大肠菌群数为59000个/L,接触时间为30min,滤池出水氨氮为0,当有效氯投加量为1.5、2、2.5mg/L时,
8、常温(27 )环境下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分别为1100、50、0个/L;低温(13)环境下该指标分别为4900、1750、0个/L。搅拌条件下,消毒前粪大肠菌群数为34000个/L,接触时间为30min,滤池出水氨氮为0.3mg/L,搅拌转速为100r/min,当有效氯投加量为0.75、1、1.5mg/L时,常温(24)和低温(13)环境下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均为0。可见,静置条件下,温度对滤池出水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显著,与常温的消毒效果相比,低温的消毒效果较差。为确保滤池出水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静置时间为30min时,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所需的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2和2.5mg/
9、L。但在搅拌条件下,温度对滤池出水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在低温搅拌30min条件下,有效氯投加量为0.75mg/L即可确保滤池出水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温度对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微生物活性和水分子运动综合作用下粪大肠菌群与消毒剂的混合程度,静置条件下微生物活性和水分子运动的综合作用是主导因素,而搅拌条件下以机械混合作用为主。1.4接触时间的影响在常温(24)条件下,以搅拌进行混合,接触时间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见表2,其中滤池出水氨氮为1.2mg/L,搅拌转速为100r/min。可知,接触时间对滤池出水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显著,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滤池
10、出水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明显降低。为确保滤池出水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当有效氯投加量为0.5mg/L时,需要的接触时间为20min;而有效氯投加量为0.75mg/L时,需要的接触时间可降低至10 min,均明显低于室外排水设计标准规定的“不应小于30min”的要求。表2 接触时间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1.5氨氮浓度的影响氨氮是次氯酸钠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含有氨氮时,次氯酸钠会与氨氮反应生成活性相对较低的氯胺。在常温(20)、搅拌接触30min、有效氯投加量为0.75mg/L、消毒前粪大肠菌群数为25000个/L的条件下,研究氨氮浓度对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污水处理 次氯酸 消毒 影响 因素 优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