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腾讯研究院 2019 年 5 月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目 录 前 言. 1 一、弥合数字鸿沟,释放数字红利 . 3 二、数字技术促进就业的结构性变革 . 9 三、数字经济发展挑战 GDP 核算体系 . 17 四、重视网络安全,加强用户隐私保护 . 24 五、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 28 六、数字经济时代呼唤经济理论的创新 . 34 七、数字经济发展挑战监管体制 . 39 参考文献 . 43 研究团队 . 44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 前 言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每一
2、次科学技术的大飞跃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加速融合,产业互联网孕育兴起,各行各业开始“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经济风起云涌,其势浩荡,“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更好引领和适应技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讲话中提出重要倡议:“建议二十国集团将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认真探索合作思路和举措。” 2019 新年伊始, 联合国秘书
3、长古特雷斯在联大讲话中指出, 新技术应用,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一道成为 2019 年联合国的关键行动领域。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深入研究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对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是全面性的、深远性的、全球性的,本报告重点研究了数字鸿沟、劳动就业、GDP 核算、安全隐私、科技伦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2 理、经济理论、政府监管等七个方面。期待未来有更多机构从更多元化的视角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3 一、弥合数字鸿沟,释放数字红利 我们正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字革命进程之中。 与之前历
4、次技术革新相比,数字技术普及到发展中国家的速度要快很多。蒸汽轮船发明 160 年后, 印度尼西亚才享受到其便利; 电力产生 60 年后,肯尼亚才通上电;而计算机出现 15 年后,就应用到了越南;手机和互联网只花了几年时间就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下图所示。世界最贫困的 20%家庭中,将近 70%有手机1。更多最贫困家庭拥有手机,而非厕所或清洁用水。 图 1 数字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普及迅速(来源:世界银行) 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4 因此,相较其它技术,数字技术是一种更为普惠的技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迅速变革这一契机,建设更为繁荣与包容的世
5、界。虽然已取得重大进步,但还有许多无法利用数字技术的人被抛在后面。根据国际电联数据,截止 2018 年底全球仍有 49%的人口没有互联网连接,因此无法充分参与数字经济。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数字红利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一)数字鸿沟的表现(一)数字鸿沟的表现 “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又称为信息鸿沟, 是由数字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所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主要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使用两个方面。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 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使用人口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而非洲只有发展中经
6、济体平均水平的一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他们未曾拥有先进的 ICT 技术, 尚未建设现代的电信基础设施,可用的宽带连接往往速度较缓慢且昂贵,ICT 人才极度缺乏,他们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正在不断拉大,无法享有平等的信息通信权。 各国内部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城乡之间数字接入和使用的差异。各国国内的数字鸿沟可能与各国之间的差距一样大。 全球范围内底层 40%收入的家庭中,21%没有手机,71%没有互联网连接。底层 40%收入人口与上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5 层 60%收入人口之间、农村与城市人口之间使用手机的差距在缩小,但应用互联网的差距在
7、扩大。 非洲各类人群之间的数字差距依然巨大。与男性相比,女性使用、拥有数字设备的几率更低。年轻人与 45 岁以上人群使用数字设备的差距很大,前者为 20%,后者为 8%。即使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克服数字鸿沟问题,北美地区也还有 1.2亿人口生活在无网络世界2。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全网覆盖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采取创新方法加速网络的普及。我国东西部、城乡之间在网络接入方面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截至 2018 年第四季度,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东部地区达到 98.8%,分别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 22.1 和 18.6 个百分点;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东部地区达到108.0%,分别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8、高 29.2 和 19.9 个百分点3。截至2018 年 12 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 38.4%,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 74.6%;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 67.8%4。 残障人士在生活和工作中已有极大不便。在数字时代,人们更要积极作为,通过数字技术为残疾人创造合理便利条件,弥合“数字鸿沟”。腾讯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努力让所有人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并利用信息,多款产品已针对残障用户进行优化。例如,手机 QQ 已实现 2425 个无障碍特性,开发出声纹加好友、QQ 表情读取、语音发红包等创新功能,无障碍功能全年超 6000 万人次使用;2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9、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 3 数据来源:宽带发展联盟,中国宽带普及状况报告。 4 数据来源:CNNIC。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6 QQ 空间推出 “图片语音即时描述功能” , 无障碍功能全年超过 1 亿人次使用。为促进残疾人包容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数字赋能残疾人奖” 。腾讯公司是全球首家获奖的企业,也是亚洲首个获奖的组织。 在数字技能方面也存在着一条“鸿沟”。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力,令许多工作自动化,但如果劳动者不掌握技术强化的那些技能,就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平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常规劳动所占国民收入份额大幅下降,越多的收入流向资本而非劳动力。另一个相关趋势是劳动市场的两极化或
10、空心化,高技能与低技能岗位的就业比例提高,而中等技能岗位的就业率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下降。 (二)弥合数字鸿沟(二)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产生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但其存在不利于数字技术的扩散应用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若数字化只能惠及少数人,不仅会削弱投资激励措施的力度,还会抑制数字溢出效应。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指出:“有史以来信息通信的最大飞跃,只有惠及全球所有人,才具有真正的革命意义。”提高数字经济的参与度,将为消费者和企业家创造更多可能性,并鼓励数字技术提供商持续创新。因此,在提升数字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要兼顾公平,弥合数字鸿沟,让整个国家和地区共享数字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
11、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网络普及。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快建设高覆盖率、高速、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以缩小与发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7 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也缩小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差距, 从而消除收入、个体经济参与度等方面的差距。提供高质量的、个人可负担的宽带是保证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使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提高网络使用能力,释放网络服务潜在需求。低收入国家互联网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购买力较低, 缺少对互联网使用价值的认识,也缺乏对网络环境的信任。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宽带委员会的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使更多的人利用互联网: (1)向弱势用户群体提供直接补贴,
12、用于购买设备和降低他们的网络使用成本; (2)降低这一领域的增值税和 ICT 设备的进口关税; (3)提供免费公共互联网接入服务; (4)加强关于互联网内容、应用和服务的宣传; (5)为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 ICT 技能培训,促进网络在家庭、学校和工作中的使用。 最后,提高劳动者的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由于数字技术变革速度快,所需的技术种类也在快速变化,因此劳动者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数字经济所需技能。在此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激励,让企业和劳动者建立终生学习的机制。同时,面对劳动市场的变化,政府也需完善社会保障和征税体系。数字经济催生了更多非正式就业,保险及职业责任转
13、嫁给了自由从业者。政府要加强劳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8 动者独立于工作合同的保障,提供独立的社会援助。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9 二、数字技术促进就业的结构性变革 技术是增长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让每个人有体面的工作,是最大的“善举”。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它不仅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也会替代一些原有岗位,带来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1930 年,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指出:“一种新的疾病在折磨我们,某些读者也许还没有听说过它的名称,
14、不过在今后几年内将听得不想再听,这种病叫作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 人们对技术进步又爱又恨。技术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基础医疗服务和教育得以普及,大多数人的收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却使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引起人们的焦虑,造成社会不稳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纠结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依然存在。卡尔 马克思曾指出:“机器不仅仅是工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总是置工人于失业的边缘。机器是镇压工人罢工最强大的武器。 ”公元一世纪, 罗马皇帝韦巴芗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拒绝采用新机器运输神庙石柱,因为这会抢了工人的饭碗。19 世纪80 年代, 清
15、朝政府激烈地反对修建铁路, 认为行李搬运工作岗位的丧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 19 世纪, 英国工人为夺回被机器代替的工作岗位,开始捣毁机器,发泄愤怒,掀起“卢德运动”。 技术对人工的取代会让人有这样的直觉未来人们将会有更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0 多的闲暇时间。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头像被印在 100 美元钞票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经预言:“终有一天,人们每天只需工作四小时就足够。”卡尔 马克思也同样期待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够 “上午狩猎,下午捕鱼, 傍晚养牛, 晚餐后进行评论即使这个人不是猎人、 渔夫、牧人或者评论家。”凯恩斯认为,到 2030 年人类每周只需工作 15 个小时, 如何利用大量的空闲时
16、间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最大挑战。 甚至, 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 赫拉利警告说: 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无产阶级,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催生无用阶级(useless class) ,未来 99%的人类将变成无用之人。 (一)数字技术影响就业的特点(一)数字技术影响就业的特点 历次技术变革对就业的影响大致如下,技术进步会节约劳动力,最初可能会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随着技术加速增长产生的乘数效应,最终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尽管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但由于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对各类人群影响不一,因而人们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一直存在。 虽然技术进步并没有导致长期的大规模失业,技术革命
17、中的失业工人最终都找到了工作,但它们也都经历了混乱和痛苦的调整过程。 与历次技术革命相比, 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还存在如下三个特点,使得人们对其更加担忧: 一是数字技术的就业门槛较高。在数字化过程中失业的工人,在不经重新培训和学习的情况下,难以胜任新产生的岗位。现存的许多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1 工作岗位都很可能被自动化、软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被取代工人们不一定能满足新兴就业岗位的需求。2016 年一项对 42000 名雇主进行的调查中,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难填补那些需要有技能的贸易、IT、销售、工程和技术岗位的空缺。 二是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 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加剧了技能不匹
18、配的风险。 三是数字技术革命不仅会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还将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高技能服务业,如法律、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多个经济部门都将受到影响,这会使得吸收失业人员变得更加困难。 (二)数字技术淘汰落后就业岗位(二)数字技术淘汰落后就业岗位 从一开始, 人类发明机器的目的就在于替代工作场所的人力劳动。捷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Karel apek)于 1920 年创造了机器人这一词语,他使用斯拉夫语中表示工作的词语“robota”来明确指出这些机器的用途。数字技术的进步,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接管一部分原本由人执行的工作,带来就业市场的变化,给一部分人带来阵痛。现在尚无法准确计算数
19、字化削减的工作岗位的具体数量, 这取决于技术发展、经济状况、作用时间、政策作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各行业就业的影响大小也不同,与各行业特点有关。据 Frey 和 Osborne 估算(2017) ,美国有 47%的工作受到影响;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将有超过 85%的零售工人被自动化销售替代5;东南5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2017 年信息经济报告。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2 亚的纺织、服装和鞋类行业中,受失业威胁的工人比例也非常高。 麦肯锡在 2017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未来的工作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 中提出, 中国、 印度、 日本和美国这四大经济体将有 2
20、/3的雇员会被自动化取代,技术可行性、开发和部署解决方案的成本、劳动力市场动态、经济效益、监管和社会接受度等五个关键因素将影响自动化普及速度和程度。 (三)数字技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三)数字技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机器在很多任务中取代了工人的位置。然而,从总体上而言,技术进步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大于其淘汰的岗位数量。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所言:“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通过降低常规工作对工人的需求量,技术提高了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这样的做法,技术打开了通往新领域的大门。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和职
21、业类型。例如,随着物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多,公司需要雇佣更多的产品经理、软件开发人员、硬件设计师、数据科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和销售经理。采用新技术有助于节约劳动力,但也会以新的方式扩大工作范围。例如,降低医疗成本会增加对更复杂医疗服务的需求, 银行服务的自动化会导致对更个性化的“定制银行”服务相关岗位的需求。 2019 年 4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 13 个新职业信息。具体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3 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
22、、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除农业经理人外,其它 12 个职业都是由数字技术所创造的。 相对而言,数字技术直接创造的就业数量比较有限,但间接支持的就业非常可观。 在美国, 一个高科技职位能在其他部门带动产生 4.9个职位6。微信也是这样,2018 年微信带动的直接就业机会有 527 万个,而带动总就业机会达 2235 万个。自 2014 年以来,微信带动就业机会规模翻了一番,平均每年新增就业机会超 200 万个。2018 年,微信小程序带动直接就业机会达70万个, 带动总就业机会达182万个,相比 2017 年增长了 75%7。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
23、研究院的测算, 数字技术拉动就业作用十分显著。2017 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 1.71 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22.1%,同比提升 2.5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新增就业作用正在不断加强,数字经济新增就业人数由 2012 年的 215 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552万人, 占当年新增就业比例由17.0%提高至40.9%。数字经济每 100 就业人口中,72 个为升级原有就业,28 个为新增就业岗位。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更多选择与便利。通6 数据来源: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世界银行集团。 7 数据来源:微信、中国信通院、数字中国研究中心,微信就业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技术 应用 及其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