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与事故降级.docx





《电车难题与事故降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车难题与事故降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车难题与事故降级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为了保全多数人的生命,而让少数人做了牺牲品,并且牺牲的就是生命,那么这些人就永远没有获得回报的机会了。问题是,他们应该被牺牲吗?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形,现在全世界78 亿人口共同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让全部人口每天头疼1 小时,要么以抽签的方式杀死一个无辜的好人,全世界应该接受哪一个选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公平的做法莫过于让所有人投票,以票决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两难选择。每个人都会算计自己的得失,要么确定地忍受每天1 小时的头疼,要么承受七十八亿分之一的死亡风险。考虑到后者和前者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世界会
2、接受第二个选项。但若抽签的结果是让我做了牺牲品,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反对这么做吗?没有了。这就好比我参加了一次没有欺诈和胁迫的抽彩,结果却输掉了,但我没有理由指责这次抽彩本身不公平。虽说“生命无价”,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卖命”(工作一天就少活了一天),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有死亡的风险(肯定大于七十八亿分之一),但要在不同数量的生命损失之间做出取舍,还是会让我们神经紧张。 “ 电车难题”“电车难题”是个著名的、跨领域的思想实验,它有很多版本,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讨论,产出了很多文献,提出了许多解释,又有许多解释被推翻,历时几十年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十几年前,随着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网易公开课正义爆
3、火,“电车难题”在国内高校也有了知名度。桑德尔介绍了“电车难题”的两个版本,可分别称之为“效率版”和“公平版”,尽管如此命名并不恰当。效率版的电车难题所假设的情形是:一辆有轨电车在前行中失控,司机没法让电车停下来,但可以让电车转向。轨道前方有5 个工人还在施工,若是听任电车前行,这5 个工人都要被撞死。避免这一惨烈事故的唯一方法是司机将电车转向另一条轨道,但这条轨道的前方也有1 名工人正在施工,电车转向的后果是此人必被撞死无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怎样做?大多数人会选择将电车转向,以牺牲1 个人为代价拯救5 个人。这个做法被认为是效率指向的。将前述思想实验稍作改动,就变身为“公平版
4、”的电车难题:同样是一辆有轨电车失控,轨道前方同样有5 个铁路工人正在施工,听任电车前行的后果是5 个工人全被撞死。不同的是,电车没有其他轨道可以转向,司机已无力避免这一惨烈事故。但此时有个人恰好在轨道上方的天桥上看风景,他目睹并完全理解了即将发生的悲剧,并且他还知道,只要把身边的一个人从桥上推下去,就能拦住电车前行,拯救这5 个工人,尽管被推下去的那个人必死无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就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那个人,你会怎样做?绝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不推。这个做法被认为是公平指向的。如果仅仅着眼于怎样采取行动,那么电车难题其实真没什么难的。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回答,桑德尔已经初步展示了人们对两个问题给出不
5、同答案的统计数据。在效率版的电车难题中,主流意见是允许司机“撞杀”一个人以拯救五个人,反对者属于异类;而在公平版的电车难题中,主流意见是反对旁观者“推杀”一个人以拯救五个人,赞同者属于异类。有分歧很正常,共识从来都是稀缺品,有多数意见就不错了。“电车难题”的真正难点,是如何解释人们从中展现出来的自相矛盾: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条性命拯救五条性命,大多数人却会做出相反的选择同意“撞杀”,但反对“推杀”。通过连续问答来揭示这个自相矛盾,桑德尔就在课堂上把大家搞懵了。有一种解释说,我们的大脑是高度模块化的,有不同的功能分区,“效率脑”区别于“公平脑”,而且不在一个位置,两个版本的电车难题分别激活了效率脑
6、和公平脑,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上述自相矛盾。但这其实算不上解释,充其量是个描述。我们仍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两个版本的电车难题却分别激活了不同的脑区?如果电车难题确实无解,道德哲学家就会喜出望外,因为这将意味着世界上确实存在独立于后果的道德律令,或者说后果主义不能垄断伦理和法律的全部解释权,康德式的道德律令至少在一些边缘问题上有望保留一席之地。因此,关于电车难题的深层追问是,咄咄逼人的后果主义是否也有撞墙的时候?致力于寻找后果主义的理论漏洞,电车难题被设计得如此刻意也算煞费苦心。但是很遗憾,电车难题其实一点都不难,后果主义可以轻松解释两个版本的电车难题,自始至终都无
7、需求助于公平的概念。为什么同样是为了拯救五个人而牺牲一个人,大家认可“撞杀”却拒绝“推杀”?原因很简单,条件发生了变化,魔鬼藏在细节里,不变的数字只是刻意设计的掩体。只需将两个版本的电车难题做个比较,就会发现:第一,决策人发生了变化。在效率版的电车难题中,只有作为局内人的司机才能决定谁死谁活;但在公平版的电车难题中,一个作为局外人的旁观者却掌握了生杀大权。这个变化非同小可,意味着权力的扩张。其二,被牺牲的受害人发生了变化。在效率版的电车难题中,只有局内人才可能做出牺牲;但在公平版的电车难题中,一个局外人也被卷进了事故之中。这个变化同样非同小可,这意味着危险场域的扩张。无论权力的扩张,还是危险场
8、域的扩张,都会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如果我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只需远离危险的职业、危险的人物和危险的场所就足够了。可如果允许局外人杀死局外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人是可靠的?还有什么职业和场所是安全的?我还敢去医院看病吗?说不定医院里还有好几个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其中一个需要移植肝脏、一个需要移植心脏、一个需要移植肺脏,还有两个需要移植肾脏。如果有个医生决心去拯救那五个病人,一个划算的做法就是把我化整为零。这是个多么恐怖的世界!没有人会认为医生是在大发慈悲,这么做会毁掉整个医疗行业。效率版的电车难题则不会引发诸如此类的恐怖联想,局内人杀死一个局内人以拯救更多的局内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事故场
9、域。“封闭”意味着如果这个做法上升为法律或政策,其适用范围相对固定,不至于造成失控性的外溢。简单说,在效率版的电车难题中,即使打开“撞杀”的口子,也很容易再堵上;而在公平版的电车难题中,“推杀”的口子一开就堵不上了。在电车难题的两个版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在这里。当然这个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即使只允许局内人主宰别人的生死,也不能绝对排除权力滥用的可能,这才是少数人在效率版的电车难题中依然反对电车转向的真正原因,但反对的理由依然是后果主义的,而不是什么道德律令。不信你可以向反对者发问,如果撞死一个人就可以拯救全世界,看他还能否坚持自己的立场。除了上述区别,还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第一,虽然被牺牲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车 难题 事故 降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