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docx





《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要如何复习初中语文呢?别焦急,抓紧和学习啦我一起做份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2年广西省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留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牟取(móu) 缄默(jin) 长途跋涉(bá) B.海疆(yù) 荒谬(mi&a
2、grave;o) 昂首挺胸(áng) C.嫩芽(nèn) 裹藏(gu) 恪尽职守(kè) D.彷徨(páng) 犀利(x) 断壁残垣(h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学 语无轮次 麻木不仁 B.疏蜜 言行相顾 人情练达 C.仰慕 多姿多彩 精疲力竭 D.琐屑 山崩地列 水波粼粼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如同登山,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不能希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行名状的。 B.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漂亮的景
3、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内,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工作实力的凹凸,不在于他驾驭了多少学问,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果。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终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主动向善的网络文化。 D.国际足联的确到了须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
4、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养!”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感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假如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开心的假期?”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事实上都须要有自己的翅膀,你含辛茹苦攀登科学的高峰, ;你目光凝合构思新奇的设计, ;你奋力折服人生旅途上的重峦叠嶂, 。有了这样一双翅膀,你才能更高、更快地翱翔。 ?多么须要扇动进攻的翅膀 &sbqu
5、o;多么须要插上学问的翅膀 ƒ多么需张开想象的翅膀 A.‚ƒ? B.?‚ƒ C.?ƒ‚ D.‚?ƒ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静默地哭了”。童年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B.老舍擅长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栊住车把,他活动利落,精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急”,寥寥几笔就把
6、祥子敏捷、稳键的形象刻画出来。 C.培根在谈美中例举了法王腓力四世等几位男性帝王,称他们“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在赞美帝王们德、美兼备的同时,也表露了培根的平民立场和民主思想。 D.简·爱中出身低微的简.爱与东家罗切斯特彼此爱恋,互诉衷肠后,“狂风在月桂树的小径上咆哮,急速地从我们头上吹过”,引发悬念,为下文他们将面临更多的磨难作铺垫。 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7、后名。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重的斗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显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话“扇” 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
8、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想,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花八门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察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起先用来扇风取凉,
9、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宠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亲密的关系。扇子的“家族”特别浩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放开收叠。 “平扇”应当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mi
10、ddot;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保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致。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赞扬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始终传至明代。 扇面装裱,
11、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欣赏之用;二、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保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欣赏取凉;四、一种特地为了陈设、欣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一般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9.下列对本文的说明依次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理依次 B.空间依次 C.逻辑依次 D.时间依次 10.下列对第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分类别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11.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B.扇子最早作为帝
12、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察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_文化有亲密关系。 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 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雌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 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高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 三、文言文阅读
13、(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C.隋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14.下列句子加
14、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宠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白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改变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调最为剧烈。 D.文章结尾没有根据之前的菊、牡丹
15、、莲的依次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牖(yòu):窗户。施(yí):延长。还(xuán):掉转。 17.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6、2分) 施尾于堂 于: 弃而还走 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 。”(论语十则)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 , 。 完整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 。 五、综合题(共10分) 21.5月18
17、日,一个9岁男孩因写了几首“奇妙”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拒绝苦恼,健康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观点论辩】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有人认为这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4分) 【故事链接】右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3分) 【对联征集】结合两则材料,选择下面的一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广西 南宁市 语文 中考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