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塞尔第一哲学与伦理学的统一性.docx
《论胡塞尔第一哲学与伦理学的统一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胡塞尔第一哲学与伦理学的统一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胡塞尔第一哲学与伦理学的统一性摘要胡塞尔的“第一哲学”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以“存在”为中心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笛卡尔以“我思”为基础的认识论,而是一种超越本体论和认识论之上,关注人类生活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开端意义和绝对明证性的普遍科学。作为超越论现象学的第一哲学并不是单纯研究知识的认识论科学,而是以塑造新的人性和新的共同体生活为最终目的的伦理学。换言之,第一哲学既追求理论真理,也追求最高善,真理和善统一于第一哲学的理念之中。对胡塞尔而言,作为本源科学的第一哲学不仅为科学提供最终的有效性,更为人类生活提供最终的意义根基。欧洲文化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丧失了对人类生活意义的关注,而且在于背弃了其
2、原初的哲学理念。超越论现象学就是要回到最初的哲学理念上,并克服这个根本的哲学困境。自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哲学”这个概念通过偶然的使用成为“形而上学”的代名词。根据亚氏对学科的分类,伦理学和第一哲学出现了分离,而且在地位上似乎低于第一哲学。胡塞尔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这个名称,但摒弃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指向。因为在他看来,形而上学还缺乏最终的有效性和方法论根基。在1909年的“知识现象学导论”讲座中,胡塞尔表达了第一哲学的基本内涵:“在严格意义上,第一哲学是这样的哲学,所有其他的科学都能从中获得它们成就的最终解释的意义。”在1923/24年的冬季学期中,胡塞尔做了第一哲学的系列讲座。
3、这些讲座在胡塞尔的思想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代表了他的现象学发展的一个高峰。那么,胡塞尔是如何看待第一哲学和伦理学的关系的呢?其第一哲学是否像列维纳斯批评的那样,仅仅是一种超越论的知识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胡塞尔的“第一哲学”。一、第一哲学:回到开端和本源胡塞尔认为,苏格拉底是真正意义上的伦理实践家,他不仅使哲学研究的对象立足于人类生活之中,追求正义和善,而且使这种对正义和善的追求与对真理的追求统一在一起。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好生活是一种清楚明白的,自身能够得到正当辩护,受真理和正义理念引导的理性生活。对此,胡塞尔高度赞扬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这位伦理的实践家,在反对否定任何合理生活
4、意义的那种诡辩术中,将一切清醒的个人生活中的根本对立,即在模糊的意见和自明性之间的根本对立,置于伦理的实践的兴趣中心。他第一个认识到理性的普遍方法的必要性,并认识到这种方法的根本意义,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对理性进行直观的和先验的批判。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将这种方法的根本意义认作是通过沉思对自身进行澄清的方法,这种沉思是以作为一切最终有效性之最初源泉的确真自明性中完成的。他第一个看到作为纯粹本质直观之绝对自身给予性的纯粹的和普遍的本质东西的自在存在。”根据胡塞尔的看法,苏格拉底通过沉思生活已经开启了一种本质直观的现象学方法和自身被给予性的现象学原则,并且用这种方法和原则引导一种积极的生活,使它成为好
5、生活的根据。在谈到柏拉图的哲学理念时,胡塞尔指出,柏拉图是真正哲学的创立者。他使辩证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纯粹的哲学理念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柏拉图这位真正哲学理念和方法的系统创立者,虽然追求真理和科学,但是这种真理真正说来是实践的。如其所言:“如果我们再返回到柏拉图本人,那么现在也应该强调指出,他绝不仅仅想要做一个科学的改革家。按照他最终的目的,即使在诸种科学的努力中,他在任何时候也都仍然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因此在最一般意义上,他仍然是伦理的实践家。他的理论研究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胡塞尔对柏拉图哲学理念的肯定体现了他对哲学的理解。首先,他认为,对人性的塑造和提高需要真理的
6、哲学引导。这种真理的哲学,即科学的哲学并非建立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实证科学,而是建立在原初体验和绝对自身被给予基础上的超越论现象学。其次,第一哲学不是唯科学主义的哲学,而是包括价值和伦理实践的全部的普遍科学。正如他强调指出的:“第一哲学的理念是逐步扩展的;它将实现普遍科学理论的必然的真正的理念,因此,第一哲学包括理性生活的全部理论,也就是说,包括进行认识,进行评价和进行实践的理性之普遍理论。并且我希望再一次说明,第一哲学能够改造我们的全部科学活动,并能够将我们从一切科学的专科主义中解放出来。”胡塞尔认为,超越论现象学是研究开端和起源的最高科学,基于内在的本质根据,按照价值和地位,它就是第
7、一哲学。但与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理念不同,它并不是以研究存在为中心的形而上学,也不是单纯追求理论真理的理论科学。第一哲学是一种关于开端的科学学科,为全部真理体系提供一个理论的开端。它先行于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并从方法和理论上为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奠定基础。第一哲学不仅为一切实证科学奠基,而且为人类的伦理生活奠基。实证科学建立在经验事实性的归纳方法基础上,缺乏普遍有效性的根据,伦理学要具有普遍的有效性,也不能在人类的经验事实中去寻找。康德的先验哲学虽然为伦理提供了普遍的道德法则,但是由于这种法则不具有自身被给予的明见性,使得他的哲学最终不能经受住心理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质疑。在第一哲学中,胡塞尔不仅批判了
8、康德的先验哲学,还首先批判了第一哲学的引入者亚里士多德。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柏拉图哲学克服怀疑主义认识的那种彻底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辩证法方法被逐渐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无矛盾性的形式逻辑。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分属不同的学科。第一哲学是研究存在本身的理论学科,伦理学是研究人的行动和最高善的实践学科,伦理学不在第一哲学的范围之内。亚里士多德这种研究“存在”和实体的形而上学体系后来逐渐成了“第一哲学”的代名词。这种思想定式长期影响人们对哲学本身的理解,似乎哲学的第一和中心的任务就是研究“存在”。而最高善的实现等问题是第二类哲学关注的问题。胡塞尔高度评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他认
9、为,这两位哲学家不仅为欧洲人奠定了最根本的哲学理念,而且在文化上深入持久地影响了欧洲人的精神和历史传统。如其所言:“柏拉图成了作为完整的和真正的伦理学和社会伦理学的奠基者,这种社会伦理学在柏拉图看来完全是在上述意义上的具有一种由他的原理性的哲学理念而来的特殊的特征。柏拉图的严格哲学的基本思想,作为能通过它进行改革的共同体的生活的功能,事实上产生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和日益增强的影响,他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决定了欧洲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命运。”对胡塞尔而言,第一哲学思考的是“人类在其走向真正人性道路上命运攸关的问题”。它追求的知识和真理是合理的或道德高尚的生活之必要条件。因此,第一哲学真正继承的是苏格拉
10、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理念。正如胡塞尔指出的:“如果我今天从几十年在我心中成熟起来的信念的角度来说,在回溯整个欧洲哲学史时主要是哪些哲学家在为我照路,那我就要举出两位或者三位哲学家的名字,这是哲学的最伟大的开始者,开路者的名字。首先我要举出柏拉图,或者更确切地说,无与伦比的双星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真正的和标准的科学理念的创造,或者哲学理念的创造,以及对于方法问题的发现,要追溯到这两位思想家,而作为已完成的创造,要追溯到柏拉图。”由此可见,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和方法具有开端和奠基意义。胡塞尔第一哲学的理念是要重返开端。对胡塞尔而言,严格科学的哲学是他一生的哲学目标。不论是在他的逻辑学中,还是在他的
11、伦理学和价值论当中,都贯彻着科学的精神。伦理学不仅是思考生活的最高目的和追求最高善的实践哲学,而且也是追求实践真理和价值真理的科学。正如他在逻辑研究中指出的那样,伦理学是一门技艺学(Kunstlehre)。技艺学这个名称意味着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指导行动的实践规范之学。“它一方面研究最高的生活目的,另一方面针对生活和行动应当达到的目的,寻找并提出行动的正确原则。”伦理学只有把追求善和追求真理相结合,才能抵御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进而挽救人类生活的无根基状态。只有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开创的道路,即克服智者学派和诡辩论者对哲学伦理的败坏,才能建立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为此,哲学不能放弃追求真理的这
12、一目标和任务,而且要把追求真理的绝然明见性原则贯彻得更为彻底。因此,胡塞尔的第一哲学既不属于古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传统,也不属于近代笛卡尔的认识论传统,而是一种独立的哲学范式。虽然笛卡尔从明证性和我思主体出发创建的“第一哲学”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具有推进意义,但是由于它缺乏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和原则,没有彻底解决心理主义和怀疑主义的问题,因而离严格科学还有一定距离。可以说,胡塞尔的第一哲学回归并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精神。二、现象学还原和意志作为第一哲学的超越论现象学,其中一个核心的理论和方法就是现象学还原。现象学还原的思想在纯粹现象学通论(简称观念I)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它是超越论现象学的一个基本
13、的操作性概念。悬搁体现了“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它是现象学还原的重要步骤。悬搁首先意味着对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见和观念加括号,回到绝对自身被给予的纯粹意识体验上。“还原理论以一种本源的方式解释了人类生活的这种普遍主题,但与主题相关的,它也解释了该主题的前提。”在第一哲学的第二部分中,胡塞尔在观念史批判的基础上探讨了超越论还原。他认为,只有通过超越论还原才能建立具有开端性和本源地位的第一哲学。那么超越论还原与伦理问题又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与观念I中的相关讨论相比,第一哲学关于超越论还原的说法中一个明显变化是:一种伦理实践的动机和目的论开始贯穿其中。主体的自身负责和习性人格的塑造成为实施还原的一
14、个根本条件。对胡塞尔而言,彻底的现象学还原意味着实施这种还原的哲学家或还原的人格主体要做一个决断,即放弃一种自然主义的盲目生活和自然主义的态度。对此,他讨论了现象学家的自身反思和习性人格的造就。也就是说,现象学还原意味着现象学家自己首先是一个自我反思的人格。“这种反思源初地是在意志中进行的一种反思。当主体将自己规定为哲学的主体时,它甚至表达了一种指向其整个未来认识生活的意志决心。”关于现象学的悬搁与意志之间的内在关联,克劳斯黑尔德指出:“胡塞尔从希腊思想模式中接受了对现象学的三个定义:其一,现象学作为哲学科学、作为知识意味着一种与自然观点,与意见的决裂。其二,这个决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向现象学观
15、点的过渡建立在悬搁这样一个意志决定的基础上。其三,现象学为自己提出的历史任务是:克服近代放弃了对知识与技艺的古代限制,并且片面地成为了单纯的技艺。”由此可见,现象学的悬搁本身就是一种意志行为。悬搁作为一种意志行为,显然在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虽然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意志行为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在希腊化时期的确创造了这样一个词,“这乃是因为这种思想是围绕对幸福的保证而进行的:人必须采纳一种观点,以便为他的幸福创建一个可靠的基础,而这个观点就取决于他的意愿。胡塞尔显然接受了从斯多亚怀疑论传统中接受的悬搁这个概念,只是因为他用某个说到底是随意的术语来表达从自然观点到哲学观点的过渡行为
16、。但胡塞尔显然自己没有注意到他对古代原创造的亲和力有多么强烈。”意志在超越论现象学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现象学的反思中,而且体现在人格对自我生活的实践决断中。在第一哲学和笛卡尔式的沉思中,胡塞尔指出,现象学还原最终要还原到超越论的自身经验上,且这种彻底还原的一个根本条件是实施还原的哲学家的决断和人格态度的彻底转变。因此,超越论还原的思想本身建立在意志行为的这种决断基础上,它是胡塞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的根本决定。正如洛兹(Christian Lotz)指出的:“对于一个人如何能被动机引发去实施现象学还原(如果这个纬度就隐藏在自然态度中)这一问题,无论人们尝试怎么去解决它,正如胡塞尔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指出
17、的,都必须承认,超越论现象学的原初发生可以被设想为哲学家的这一根本决断,即不仅去追求真理,而且对于达到绝对地澄清我们的世界这一目标的每一个必要步骤,都去承担责任。”从以上论证可知,现象学精神和超越论现象学的还原如何成为一种内在于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是现象学人格的生成和实践真理的问题,也是胡塞尔后来思考的根本问题。从现象学人格的生成上践行现象学还原,这是彻底的现象学精神所要求的,对于胡塞尔来说这是一个现象学家的内在使命。因此,决定通过理论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正是悬搁的根本意义。从一种自然主义态度向现象学态度或哲学态度的转变并不仅仅是理论认知的转变,而更根本的是一种具有意志决断的人格态度的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胡塞尔 第一 哲学 伦理学 统一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