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误导综合治理.pptx
《销售误导综合治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销售误导综合治理.ppt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治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人身保险业销售误导问题销售误导问题 1 1 文件精神文件精神 保监发(2012)9号 关于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 保监发(2012)12号 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人身保险监管涵盖的内容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经人身保险监管涵盖的内容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营的方方面面:机构、高管、产品审批等行政许可 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 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公司治理 上报报告、报表、资料 其他近年来,保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规问题近年来,保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规问题采取对公司和对责任人双罚,强化总公司管理采取对公司和对责任人双罚,强化总公司管理责
2、任。今天重点介绍销售误导监管有关内容。责任。今天重点介绍销售误导监管有关内容。3 近年来的现场检查情况近年来的现场检查情况20072007年,年,保监会系统保监会系统共对共对606606家产险机构、家产险机构、363363家寿险家寿险机构和机构和302302家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家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20082008年,对年,对861861家产险机构、家产险机构、590590家寿险机构和家寿险机构和421421家家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20092009年,对年,对10291029家财产险机构、家财产险机构、859859家人身险机构、家人身险机构、1 1家资产管理公司和
3、家资产管理公司和497497家中介机构及其他机构开展现家中介机构及其他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场检查;20102010年,共对年,共对19721972家次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家次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了检查了检查;20112011年前三季度,年前三季度,共对共对17591759家次保险机构、中介机构家次保险机构、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开展现场检查。4 近年来的行政处罚情况近年来的行政处罚情况20072007年,共对年,共对813813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830830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人员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人员102
4、102人,罚款人,罚款3055.353055.35万元,吊销许可证万元,吊销许可证1212项,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项,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5656项,项,警告警告246246家机构和家机构和360360人人;20082008年,共对年,共对74174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853853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人员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人员105105人,罚款人,罚款3467.33467.3万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万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4343项,警告项,警告159159家机构和家机构和345345人人;2009 2009年,共实
5、施年,共实施24732473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责令撤换高管人员人员113113人,对机构罚款人,对机构罚款4240.94240.9万元、对个人罚款万元、对个人罚款597597万元,万元,吊销许可证吊销许可证3535家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家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5151家次,家次,警告警告177177家家机构机构及及517517人;人;5 近年来的行政处罚情况(续)近年来的行政处罚情况(续)20102010年度,年度,共共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了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了878878家次家次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责令撤换高管责令撤换高管100100人次
6、,人次,对机构罚款对机构罚款5840.075840.07万万元,对个人罚款元,对个人罚款1184.801184.80万元,吊销许可证万元,吊销许可证5555项,责令停项,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止接受新业务5757项,警告项,警告120120家机构和家机构和717717人人;20112011年前三季度,共对年前三季度,共对642642家次机构和家次机构和699699人次个人实施了人次个人实施了19251925项次行政处罚。其中,禁入保险业项次行政处罚。其中,禁入保险业1 1人次,撤销任职人次,撤销任职资格或从业资格资格或从业资格4545人次,人次,对对机构机构罚款罚款60366036万元、万元、对对
7、个人个人罚罚款款968.9968.9万元万元,吊销业务许可证吊销业务许可证4040家次,责令停止接受新家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业务3030家次,家次,警告警告9797家次机构和家次机构和644644人人。67 二、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二、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三、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 一、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一、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 四四、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主要措施、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主要措施8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监管总体目标监管总体目标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保护被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促进人身保险行
8、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险人利益,促进人身保险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整顿和规范人身险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保险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防范化解非法集资、诈骗侵占保险资金等重大风险。9近几年的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都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作为主要工作进行部署,强调保险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切实规范保险市场秩序,要出重拳、动真格,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抓法人、抓高管、抓风险、抓合抓法人、抓高管、抓风险、抓合规规。2012年监管工作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促发展,把
9、握一个基调,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项工作。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险销售误导问题。10第第一一,从销售产品来看,从销售产品来看,寿险业销售的是无形产品,不仅不像房屋、汽车、家电等具有实物形态,和银行储蓄、股票等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也有很大差异。保险产品形态复杂,对于大多数保险消费者而言,并不清楚各类产品的差别,购买保险产品往往都是听从销售人员的推荐。一方面是产品复杂,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了解,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销售误导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销售误导的原因分析销售误导的原因分析11第第二二,从销售体制来看,从销售体制来看,销售人员个人
10、收入与销售业绩直接相关。在利益驱动下,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有意或者无意的欺骗、隐瞒、混淆等误导行为。在管理上,一些公司对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误导问题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这也大大助长了销售误导发生的可能性。第三,从产品的竞争力来看,第三,从产品的竞争力来看,主打产品缺乏竞争力。目前寿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主打渠道成为销售误导的重灾区。产品只是载体,销售误导产生的根源在于公司产品只是载体,销售误导产生的根源在于公司的经营理念。的经营理念。12销售误导已经成为寿险市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销售误导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销售误导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治理销售误导是寿险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治理销售误导的重要
11、意义治理销售误导的重要意义13问题问题以北京为例以北京为例14销售误导在人身保险领域长期存在;销售误导不是中国保险业所特有的;销售误导在国外也普遍存在,2003年,英国保诚曾因销售误导被监管机关罚款75万英镑,并判承担对消费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累计损失数亿英镑。美国曾经有25家保险公司因误导被诉讼,累计罚款100亿美元。15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保监会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解决销售误导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销售误导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导致在某些领域较为突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媒体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凸显了一些过去没有被重视的问题。16 二、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
12、二、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三、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 一、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一、为什么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 四四、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主要措施、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主要措施17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销售误导的监管要求销售资格管理销售资格管理销售培训管理销售培训管理宣传资料管理宣传资料管理销售行为管理销售行为管理客户回访管理客户回访管理销售品质管理销售品质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投诉管理保险机构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支付佣金或者其他利益(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代理
13、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资格证书持有人应当取得所属保险公司发放的保险营销员展业证,方可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没有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商业银行网点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商业银行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银保业务监管指引)销售资格管理销售资格管理保险营销员首次从事保险营销活动前,应当接受累计不少于80小时的岗前培训,其中
14、接受保险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保险营销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每年应当接受累计不少于36小时的后续教育,其中接受保险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银保业务监管指引相关规定由于培训内容的合规性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践中,更为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否存在误导问题销售培训管理销售培训管理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描述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对信息披露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无重大遗漏,不得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进行欺骗、误导和隐瞒。保险公司省级
15、分公司设计、印刷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材料,应当报经其总公司批准。除省级分公司以外,保险公司的其他各级分支机构均不得设计、印刷和修改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材料。保险代理人不得设计、印刷和变更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材料。宣传资料管理宣传资料管理法律责任人和总精算师确保产品说明书客观、真实、无重大遗漏,并且符合草案对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新型产品的其他信息披露材料与保险条款及产品说明书保持一致;以任何方式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演示新型产品未来利益给付的,应当符合办法要求;禁止使用与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不一致的信息披露材料。保险公司销售新型产品,应当向投保人出示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向个人销售新型产
16、品的,还应当出示投保提示书。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向个人销售新型产品的,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单应向个人销售新型产品的,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单应当包含投保人确认栏,并由投保人抄录下列语句后签当包含投保人确认栏,并由投保人抄录下列语句后签名:名:“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了解本产品的特点和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书,了解本产品的特点和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销售行为管理销售行为管理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得使用比率性
17、指标与其他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得使用比率性指标与其他保险产品以及银行储蓄、基金、国债等进行简单对比,保险产品以及银行储蓄、基金、国债等进行简单对比,也不得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作引也不得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虚假宣传。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虚假宣传。投资连结保险应当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如果投保人在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购买保险,应提如果投保人在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购买保险,应提醒投保人注意该产品属于保险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醒投保人注意该产品属于保险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投保人不宜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公司,投保人不宜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
18、金等进行片面比较。金等进行片面比较。(人身保险投保提示工作要求)(人身保险投保提示工作要求)电话中心应配备电脑系统、通话系统、录音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听系统等运营基础设施。电话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应明确告知所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并将姓名、所属保险公司或合作机构名称、客服电话、产品名称、保障范围、保险期间、保险费、保险金额、缴费方式、扣款时间、保单生效日、保单送达方式、犹豫期等内容明确告知投保人。同时应向客户明确说明有关责任免除的事项,并提醒客户在收到保单时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应在保单生效时、扣款成功时采取有效方式提示客户。应对投保人进行电话回访,并录音核查,电话回访人员和销售人员应岗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销售 误导 综合治理
限制150内